周丹琼
关键词:目标要明确 切入点要准 时机要恰当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3-
葉圣陶先生讲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过程,引导学生恰当运用相关阅读内容开展的“短平快”写话练习,它跟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开训练,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以教材内容为写作突破口,有效地将习作练习揉入课堂教学,更能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让学生学以致用,做到读与写的紧密结合。这样既利于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与创造能力,也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致,从而推动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因为随文练笔好处很多,所以在课堂上进行随文练笔就成了一个“流行趋势”。很多老师不加分析,每堂课都设计了随文练笔,让随文练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形式、一项负担,但这个已经变了“味”的练笔却是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的。那么如何提高随文练笔的作用呢,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三个“要”:
一、目标要明确
写作的主要目标是迁移阅读链接点,升华情感聚焦处,还是补充课堂空白点,生成话语生长点?是巩固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还是迁移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老师们要心中有数。因此随文练笔必须要扣住学段训练要点、篇章特色和学生的阅读实际,精心创设,巧妙布置。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中,母亲和父亲争吵这一部分的人物对话独立成段,提示语的位置符合争吵的情景。仔细品味之后,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想一想他的父母还会争吵些什么呢?让学生练写,力求通过这样语言表达迁移读写链接点。
《松鼠》这篇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来描写松鼠的样子,这里就可以指导学生同样用拟人的方法描写其他小动物的形态,这就是为语言生长点的形成而练习。
目标越明确,练习的时候就越会直捣靶心,有的放矢,也就越容易获得预期的成效。
二、切入点要准
所谓切入点,是指读和写的交点。更具体来讲,这个“点”可以是触发学生思考的训练点,可以是新旧认知的关联点,可以是问题冲突的聚焦点,还可以是情感交融的集中点,总而言之,作为读写结合的切入点,适宜从小处入手,要精心选取,努力做到一练一得,扎实而有效。以下这两种切入点是比较常见的:
1.情感的聚焦点
课文中有一些语句,能高度概括表达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课堂教学时,老师要是能把这种浓缩的情感用练笔形式表达出来,就会使学生更加真实地体会到这份情感。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一句,是这首诗表达情感的浓墨重彩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先朗读古诗,再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欣赏扬州三月的美景,移情过后换位思考:“假如你就是李白,假如现在站在江边的人正是你,你会对将要离去的孟浩然说什么?通过想像,加上神态动作等表达出来。”
此时,学生的情感体验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能走进诗中,贴近诗人内心,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世界。教学上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诗意的语言表达,更是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后感受到的诗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2.内容的含蓄点
课文中还有一些语句,它含蓄、精炼,只要细细品味,就有无穷风味在心头,这些语句可以激起学生强烈地情感表达,从而生成新的语言训练点。如《草原》一课的第1段,老舍描述了草原的优美景色之后,表达了了自已的深切感受:“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上了这个自然段后,学生体会到了草原的美丽广阔。我趁机问学生:“假如此刻站在草地上的是你,你会吟诵怎样的小诗呢?”学生的兴趣被点燃,都想试试当回“小词人”。正是这样,在内容含蓄之处作补充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美的鉴赏与感悟能力。
三、时机要恰当
练笔设计得好,可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么怎样的练笔才是准确又高效的呢?
1.深化情感时
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当教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时,老师追问: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他会想些什么?他心里坚持着怎样的信念?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这时,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练笔,就可以带动学生进入情境中感同身受,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加深对人物内心的感悟。
2.学法迁移时
《火烧云》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文中从火烧云上来到下去,天空和地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管在色彩或者形态上都是美丽生动的。尤其是在第5段,作者通过动静两个方面将火烧云仿佛一匹马的形态变化写得栩栩如生。上完这一段后,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想象,此时的空中还可能会出现什么? 学生可能会想象成老虎打盹、兔子吃草、大象洗澡等等,接下来教师引导迁移写法进行仿写练习,就能水到渠成。
3.领悟思想时
《落花生》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的人。”教学到这处,教师需要先指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可以让学生先围绕这句话进行讨论:“文 中的落花生形容哪一种人?”“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有用的人?”让学生畅所欲言,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也让学生知道这是借物喻人的写法。接下来再提问:“文中,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出一个做人的道理, 那你能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什么呢?”引导学生从蜡烛、粉笔、小草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中体会做人的道理,最后进行写话练习,这样的感悟就会很深刻。
总而言之,以学生的能力训练为本,因文取材,使读与写巧妙融合,相辅相成,既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对学生思维形成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学生们在随文练笔中与文本内容展开充分地对话,思想精神也在对话建构中趋向美妙,甚至到达至美境地。
参考文献
[1]王海倩.随文练笔让生活精彩而畅快流淌[J].2019(16):68-69.
[2]谢广红.随文练笔,让学校的语文课堂更精彩[J].2018(1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