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世界学校教育发展的总趋势。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加快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以确保中华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的独特作用。作为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美术 审美教育 人文性 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不同的工具、材料和生产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论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体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我们不应盲目地将教材中规定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在主体和形式的选择和表达上给学生留下自由的空间。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更好地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自己的经验。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新美术课程“根据学习活动划分美术学生的领域,并加强学习活动,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体验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对自我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这句话自然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回顾以往美术课的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控制自己的教学行为,当然,还要适应新美术课程的变化。
梁启超曾说:“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是艺术。”音乐、美术和文学抓住了解开情感之谜的钥匙。美育是以美的对象和美的存在形式为内容的教育。它是一种以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为内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教育。学校的美育在于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是美术学科之一。美术科学创造美,她的雕塑美术作品主要是对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再现。
美术教师是否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直接关系到新美术课程的真正有效实施。在新的美术课程中,由于新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和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别关注,它给美术课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美术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继续鼓励教师更新教学方法。在新的美术课程中,教师将成为先锋和创造者。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不断提高,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为进入新课程提供最基本、最有效的保障。
二、美术课程教学應注重人文教育
美术课程标准表明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美术是人类的文学。美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该被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了解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美术的特点、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在各种文化情境下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主义的宽容和尊重。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实现师生互动,是现代课堂的主旋律。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只有深入理解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教材才能为教学服务。教师应放下架子,积极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用心教学。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才能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表达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净化学生的心灵。
三、美术课堂还应注重自主性
在课堂上,学生不仅应该积极地进行学习活动并主动提出问题,还应该有权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在传统欣赏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享有最高的地位。因此,评价权也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的错误通常由老师发现并指出,学生的利益也需要老师的同意。同时,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和技能,学生不仅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获得更积极的评估,而且还可以将自己的态度和技能从积极的评估转变为有效的评估。因为学习的有效性不仅来自于成功的操作,也来自于对操作本身的反思和总结。学生通过独立评估“欣赏成功”和“理解错误”。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受试者经常在了解成功或错误的基础上观察新的操作过程,形成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
同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美术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精湛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奉献感、爱心和责任感。其次,教师的魅力也会影响学生对美的感知。因此,教师应精心组织教学语言,维护教学形象,将个人魅力延伸到艺术学科的魅力上,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这门学科的乐趣。
总而言之,作为学校的美术教师,我认为今天的美术学科不再是单一的美术课程,而是为了支持其他课程,更好地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综合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睢国庆.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20).
2.杨育平.初中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初探[J].学周刊.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