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武
摘要:在小学数学实际教授环节中,培育学生的读题与审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当前教育变革的背景下,小学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审题技巧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一些题目的读题与审题水平也成为了老师在课上的重点。小学生一般思维水平还不够,掌握的知识比较少,对一些题目的理解和分析都比较差,因此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讲课的计划,培育学生良好的审题技巧,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的学习环节中,具备良好的审题技巧,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增强学生在学习之中的信心,以更加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老师的教授环节中去。同时,通过一些实践也可以发现,目前学生的审题水平并不理想,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要进行反思,不断的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
1、小学中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作用
1.1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准确度
在进入三年级之后,这时的题目相较于刚开始学习时候的题目,题干中的内容慢慢增多,问题说明的内容也比较多。学生在处理这种问题时,面对更多的条件,往往不知道怎么做,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看题目的时候,无法将自身所学的内容与题干中已给的条件联系在一起,找不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角度。在良好的审题技巧的作用下,学生能够科学地利用已给的条件,因此能够选择解题的方法,并设计好题目的计算环节,减少这其中犯错误的次数,避免所谓的“草率”状况出现,进而使学生在解答的时候可具有更好的主动性,从而可在提升解答的速度、少浪费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确保解答的精准度。
1.2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
审题法是解答所有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而审题方法也从侧面体现了学生的种种习惯。此行为习惯的具备不但表现在数学教育科目中,而且反映到了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在思想意识层次的考查,具备好的行为习惯就代表了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它也反映了一名学习者在做题时的约束行为。而有些学生在平时训练或是测验时,却总是心思不在其中,一方面与学生的个人水平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学生的实际认知习惯有关。其中,审题技巧对其作用尤为突出,因为读题是解答所有题目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步骤。在审题以后,学习者就需通过具体的运算步骤和书写流程,对问题进行正确回答。
2、小学中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2.1加强学生对生活用语的理解
数学当中的很多题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系,很多题目中常常会出现与生活相关的词语,能够掌握这些词语的意思,将其转化成学生所学的内容是解答的关键。因此,老师在进行数学的教授环节中,就要加强课堂与现实的结合,将一些生活中的词语加入到教授环节中,并指引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去理解这些话语的意思,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顺利创建起一个阶梯,促使学生在面对这种类型的题目时更容易掌握题干的意思,更好地找到解答的方式。
例如,在解决“旅游坐车”这一类的问题时,许多学生由于常常忽视“准乘多少人”这一词语的真正意思,导致分明是一个很简单的题目也会出现错误。因此,在指引学生解答这种题目的时候,老师首先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思考,汽车的准乘人物包不包括开车的人?这是题中蕴藏着的重要信息,只要能够理解题目里该词语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解答的方法,从而快速地将题做完。此外,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将讲课与日常相结合,指引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分析一些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审题技巧变得越来越强。
2.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小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喜欢模仿他人,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是学生内心的表率,学生能够具备好的习惯,主要在于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因此,老师在带着学生进行问题审题掌握的时候,首先需要对自己要求严厉,通过自己良好的习惯,来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这样学生在自己进行题目的练习时,能够自发地进行读题和审题,只有当自己把题目搞懂的时候,才能够正确的进行后续的作答。例如:数学老师在讲课时给学生讲一些应用题的时候,老师首先需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题目中的条件。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以及分析,来发现这个问题最后到底问了什么,自己应该如何使用合理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答。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能够更好地帮助自己慢慢具备好的审题习惯,提高自己的水平。
2.3打破传统思维
在小学这个时期,学生的思想和思考都比较简单,有个性是大多数学生的特点,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在进行问题作答的过程中,没有完全弄懂题目就开始作答的一个原因,单单的依靠自己对问题的猜想进行作答,这样会出现很多错误。因此,老师在强化学生审题技巧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能够认真地阅读一个应用题,冲破单一的思维,通过创设情境进行问题的探索,看题的时候一定不要过快,一定不能含糊的看题,所有给出的条件都必须要有根据,防止出现最后作答错误是因为条件搞不清楚的原因。
例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以下面的题目为例子;“回老家的时候,小明为了省钱,决定坐火车,小明到家时算了算,从哈尔滨到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30分钟能够走80千米,那哈尔滨到北京有多少千米?”针对这种问题,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忽视30分钟是一个小时的一半,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老师在过程中要让学生一字一句地审题,切记不要落下题干中任何重要的信息,还可以配合简单地画图,依照给出的条件进行画图,这样就可以详细的了解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的教授环节中,培育学生的审题技巧有利于提升学生答题的速度,但是学生审题能力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師在平时的讲课中要有培育学生审题技巧的意识,在适当的时候去指引学生,让学生慢慢地具备审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谢艳.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中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9):169-170.
[2]蔡虹.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