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能锻炼提升的策略探究

2022-05-22 23:30穆文祥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健康发展体育课堂

穆文祥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体育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体育课程教学,不仅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而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能锻炼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新课程下的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其身体素质和体育水平,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能通过有效锻炼拥有强健的身体。

关键词:体育课堂;体能锻炼;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部分的家长和教师都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自己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应试考试科目上,忽视了身体的锻炼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导致目前很多小学生身体素质都比较差,且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比如,自私自利,易怒易躁等[1]。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进行体能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在训练当中提高身体素质,舒缓心理压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体育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体能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训练策略,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个人素质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文化课程的提升固然重要,加强理论知识储备,拓宽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充分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文化课程的高分发展,还需要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而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体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学生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2]。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能锻炼,提升学生的基础运动能力;通过多模式教学,提升学生的运动激情和生活信心。让学生通过锻炼,不仅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还能提升精神素养,从而不断增强抗挫折能力,对生活充满信心。

(二)奠定坚实基础

拥有一个好的身体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体能锻炼能够有效地保持身体健康,同时促进骨骼的发育,让学生更加充满活力。教师在体育课程中,通过多种模式进行体能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还能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能够在思想和精神上得到升华,从而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同时,体能锻炼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使学生更有精力和活力投入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不论是从短期还是从长远来看,都能给当前所有课程的学习以及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提升锻炼的路径

(一)合理设置方案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而且心智都不够成熟,因此体育教师在锻炼学生的体能时,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好合理的方案,从而一方面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另一方面促进学生体能的真正提升。比如在指导低年级的过程中,就不能给低年级的学生安排高强度的体育项目,比如跳高项目以及篮球项目。在指导高年级的过程中,虽然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是也不能长时间地从事高强度运动,不然很容易出现学生由于过度劳累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制订好方案,让方案可行、可靠,真正促进学生的体能全面发展。

(二)配合基础训练,奠定训练基础

想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各项能力,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基础体能训练,为之后的高要求体能训练打好基础。基础的体能训练包括力量训练、耐力训练、柔性训练和平衡训练,所谓力量训练就是对学生的四肢力量进行训练,一般通过俯卧撑等进行上肢力量的训练,用起跳进行下肢力量的训练;用跑步锻炼学生的耐力,对身体素质比较差或者年级比较低的小学生来说,可以用快走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耐力;用拉伸压腿下腰等方式提高学生身体的柔韧度;平衡训练可以利用单脚站立或者动态平衡的方式进行训练。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体、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身体骨骼比较柔软,因此,进行基础体能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强化其身体机能,促进其身体发育,为今后的体育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打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全体学生活跃起来

教师应该发扬自己创造精神,寻求新的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训练的情境,让学生迅速融入到情境中。设计体能训练情境,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可以设计的情境有:演示实物、渲染音乐、有趣的故事情节以及场地的器材设计体能训练场景,让全体学生动起来。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武术专项体能素质训练时,可以使用“熊猫大师收徒”这个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饰演“熊猫大师”,让学生运用已经学会的武术动作进行比拼,看哪个学生的招式多,用比“功夫”的形式招收徒弟,然后排名次:大徒弟,二徒弟,三徒弟......这让学生们在复习巩固已学武术动作的同时,还敢于尝试新的武术动作创编。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打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而且还能让所有学生都活跃起来,主动参与到武术专项体能素质训练中去。

(四)开展课外训练,拓展训练平台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尚不成熟,但也具有更多的潜力,教師要在体能训练当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新鲜事物的探究欲旺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因此,教师要革新教学的方式,丰富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进行训练,为今后的体育锻炼奠定基础。教师要打破思维僵化的局限,将校内的体能训练拓展到户外,可以用爬山、远足的方式,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将体能训练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起积极的训练态度,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养成体育训练的习惯,即便不在体育课堂上,也能够自觉进行训练,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起终身训练的意识,在日常养成训练的习惯,从主观意识上进行改变。

结束语

总之,体育课程中体能的锻炼和提升,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任重而道远的。因此,需要众多一线体育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不断地探索和创新,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能锻炼,促进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和发展,体育课程教学也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沛春.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J].体育风尚,2019(10):67.

[2]姚亮.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体能锻炼的研究[J].科普童话,2019(18):70.

猜你喜欢
健康发展体育课堂
注重兴趣培养提高体育教学成效研究
赏识教育:高中生正方向发展的推进器
体育课堂教学中口令与队伍调动规范策略
效能监察助推企业健康发展的探讨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绿色生态,课堂构建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