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血海穴强刺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2022-05-21 09:13林月青林映欣方云添
中医药通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血海针刺针灸

林月青 林映欣 方云添 庄 晨 朱 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易患的骨关节疾病,是一种退行性疾病,症状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不利索,有些伴有关节肿胀,后期可影响站立行走、上下楼梯、蹲起等活动,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流行病学研究[1]发现,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KOA总患病率为17.0%,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增高,而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至晚期,患者往往因疼痛、关节畸形致残,生活不能自理,选择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这一终末端治疗。据统计,2019年全国已超过39 万人次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且保持着大于27%的增长率[2]。目前,KOA提倡阶梯治疗,故从发病初期开始干预,延缓疾病发展进程,显得尤为重要。针灸治疗KOA 临床疗效肯定,相关临床研究众多[3-4],但关于不同的针刺刺激量对KOA 疗效影响的研究较少,故而本研究探讨针刺血海穴强刺激对KOA 的临床疗效影响。本研究经过漳州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伦理审查批号:【2019】漳中医伦理审字第(116)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收治的早、中期KOA患者60例,为2019 年7 月—2020 年12 月漳州市中医院骨伤科的就诊患者。根据患者就诊顺序编码1~60,选取随机数字表第8 行,第7 列,95 为首,向下取两位数随机号码,就诊顺序与随机号码一一对应,从小到大进行随机号排序,排序前30 为治疗组,后30 为对照组,把治疗方案纸条塞进信封,再根据就诊顺序取相应信封。对照组:男6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57.87±7.21)岁,病程6.00(1.75,27.00)个月。治疗组:男5 例,女25 例;平均年龄(57.57±7.42)岁,病程3.00(1.00,27.00)个月。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研究制定的2010年版本的《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5]。

1.3 分期标准依据临床及放射学相结合,分为三期[6]。

早期:膝关节蹲起、上下楼梯等活动时或劳累后可出现疼痛,休息后可缓解,疼痛持续时间短,关节无肿胀,轻压痛;X 线片上无明显改变或有轻微骨赘。

中期:膝关节持续较长时间的疼痛,活动后、蹲起时、上下楼梯时加重,安静休息疼痛减轻,关节轻微肿胀,压痛明显;X 线片上可见增生的骨赘,关节间隙正常或稍有不对称、或狭窄。

晚期:膝关节疼痛明显,休息不能缓解,静息痛或夜间痛,关节肿胀、畸形,屈伸活动受限显著,行走困难;X 线片可见增生严重的骨赘,或可见游离体,关节间隙明显不对称甚至消失。

1.4 纳入标准⑴符合早、中期KOA 诊断标准者;⑵年龄≤70岁,性别不限;⑶患者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⑴认知严重障碍的患者;⑵孕妇;⑶体质极度虚弱的患者;⑷晕针、精神疾患等一切不适合针灸治疗的患者。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病人取仰卧位,患膝腘窝垫高,使膝关节屈曲成150°,常规皮肤消毒,取穴:足三里、阳陵泉、内外膝眼、梁丘、阴陵泉、血海。用直径0.25 mm×40 mm 的一次性毫针(新杏林牌),进针得气后,留针20 min。每日针灸1 次,每周针灸5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具体进针操作:内外膝眼斜刺0.5~1 寸,足三里直刺0.7~1.2 寸,梁丘直刺0.7~1.2 寸,血海直刺0.7~1.2 寸,阴陵泉直刺0.7~1.2 寸,阳陵泉直刺0.7~1.2寸。

1.6.2 治疗组 体位及内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梁丘的操作同对照组,而血海穴则采取略斜向内、朝股内侧肌微鼓起的肌腹方向刺入穴位的方法,通过提插调整针尖方向,直至肌肉跳动,激发股内侧肌窜动抽针感,得气后,留针20 min。针灸频率、疗程同对照组

1.7 观察指标

1.7.1 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 根据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 Index of OA)确定,该量表包括不同状态下疼痛的评估、起床及休息后的僵硬情况、日常生活各方面的难度评价功能三个大方面,共24项的评估,每项0~10分,可以较系统地评估KOA 的严重程度和疗效[7]。

1.7.2 临床疗效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结合WOMAC评分,根据疗效指数判定疗效:⑴治愈:疗效指数≥95%;⑵显效:70%≤疗效指数<95%;⑶有效:30%≤疗效指数<70%;⑷无效: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WOMAC 积分-治疗后WOMAC积分)÷治疗前WOMAC积分×100%。

1.8 统计学方法对所得研究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均先行正态分析,若满足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再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采用t检验;若不满足正态分布,以M(P25,P75)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 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WOMAC与治疗前组内比较,评分明显降低(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WOMAC较对照组评分明显降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KOA 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KOA 呈现的是一种退化性疾病,年龄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痹者,闭也,各种病因致膝部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而临床针刺治疗膝痹病重在调节其局部气血,使膝关节周围通则不痛。

针灸治疗KOA 临床常采用局部取穴,据统计,最常用的穴位有:犊鼻、阳陵泉、血海、内膝眼、梁丘、阴陵泉等[9]。针刺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0]。血海穴乃足太阴脾经腧穴,为脾经之血聚集之处,犹如大海,可见血海穴在气血调节方面的重要性。此外,血海穴又称血郄,为血液运行之出入孔之意,为脾经之血聚集、疏散之地,具有活血凉血的功效,对气血瘀滞、血热、血虚等证型均有效。所以,血海穴强刺激,从中医角度来看,具有加强行气活血的功效。

穴位选取是产生疗效的关键,但在安全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强,针感越强,针刺效果越好[11]。所以,不同的针感强度疗效不同。窜动抽针感,指针刺行针后患者感受到针刺部位走、窜、放射、抽,这不只是单纯的主观感觉,而是真切的产生动作的针感,医者及旁观者可眼观及触及的运动,较普通针刺针感强,属于针刺强刺激,是一种可见的“得气”表现,如鱼吞钩饵的运动。窜动抽针感类似于激痛点刺激,即抽搐反应后,引起肌纤维收缩后放松,促进局部微循环改变,增加局部肌肉含氧量[12]。王岱教授[13]把能引起跳动的穴位称之为跳动穴,并观察到血海穴是比较能获得这种运动反应的“跳动穴”。有学者[14]提出,这种反应强烈激活了体液、神经等因素引起外周至中枢功能活动。走、窜、放射、抽的循经感传现象,是一种兴奋反应,通过骨骼肌产生的,引发出的感觉迁移及运动反应[15]。该研究团队还发现,当刺激为阈下水平时,即不引起神经肌肉的兴奋,但能改变其兴奋状态,使先前的阈下刺激变成阈刺激[15]。所以针刺强刺激,引起窜动抽的针感,更能兴奋神经肌肉,效果更好。

早期的KOA 表现为肌肉萎软,不耐疲劳,特别体现为股内侧肌萎缩[16]。众所周知,股四头肌是重要的伸膝肌,而股内侧肌为股四头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膝关节起着重要稳定作用。所以,当患膝股内侧肌等周边肌群收缩反应变慢、收缩力量变小及容易出现疲劳,也会加重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17]。血海穴,处在股内侧肌的隆起处。针刺能延长肌肉抗运动性疲劳的时间,延缓运动性疲劳产生[18]。

综上,针刺强刺激血海穴,对其进行提插捻转,激发股内侧肌窜动抽针感,可促进萎缩的股内侧肌收缩,兴奋股内侧肌,引起神经肌肉反应,改善了局部血循环,增强肌肉抗疲劳,增加膝关节稳定,对KOA 产生更好的疗效。

本研究治疗组与对照组选用的针具、穴位、留针时间一致,只有血海穴的手法操作强弱刺激不一致。结果表明,针灸能有效改善KOA 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充分考虑针刺量效学因素,强刺激血海穴引发肌肉窜动抽的针刺效应,效果更佳。该方法具有针刺手法的相对量化,具有可重复性,临床上在针刺治疗KOA时,加予血海穴强刺激,可以提高针刺效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血海针刺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活血化瘀按血海穴
“气至病所”验案三则
针灸
手机“血海”:中小品牌末路将至?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