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凝聚逐梦前行的强大力量

2022-05-21 11:5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新长征·党建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吉林市干部人才

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

辉煌成就,见证不变初心;百年史诗,激荡磅礴伟力。2015年以来,吉林市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服务大局中履职尽责,在守正创新中砥砺奋进,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脚印,闪耀着一个个高光时刻,收获了累累硕果。

一、政治引领,思想建党凝心铸魂

政治建设是“总抓手”,是“生命线”。锲而不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持续推动党的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续跟进。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计划,县(局)级领导干部和乡(科)级干部学习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分批次举办,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书记接受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轮训,领导干部“六个一”学习活动深入开展,“干部网上学习园”“新时代e支部”“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同频互动,实现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针对疫情期间难以开展集中培训的实际,创新开办“江城夜校”,打造线上教育培训云课堂,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开通线上直播,保证教育培训不缺位。2015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各类专题培训253期,培训6万余人次。广大党员学深悟透、真信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浩荡春风般遍拂江城大地,随风化雨,入脑入心。

党内集中教育彰显初心使命。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党史学习教育,前后相继、一以贯之,全市上下在扎实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的同时,不断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活动成效实实在在,群众获得感真真切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市21.6万名党员倾情参与,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真刀真枪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切问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了明显提升,中央督导组和省委指导组给予高度肯定,人民日报等中省直媒体给予广泛刊播报道。坚持把疫情防控一线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果的主战场,制定在防控一线发现识别使用干部等“七项举措”,分5批通报表扬了作用发挥突出的党组织和个人,组织动员全市1万多个基层党组织、10万余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参战。精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办党史教育读书班交流活动3200余场、专题学习2400余场、现场教学700余场,厚植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的炽热情感,人民网进行了报道。深入开展“作风建設年”,聚焦“庸散怕浮奢”突出问题开展69项专项整治,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严新细实”优良新风的若干措施》等制度,《吉林日报》专版报道了经验做法,全省“作风建设年”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吉林市召开,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向上向好。

“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心组织“两优一先”评选表彰,为17486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广大党员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全面贯彻《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重新修订全委会议事规则、常委会议事规则,民主集中制执行坚决有力。“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有效落地,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建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总施工图”“分施工图”,以“五化”工作法调度推进。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中央、省委召开的重大会议、出台的重要文件、作出的重要部署,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时间安排落实,始终在政治道路、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不断夯实的思想政治建设,为党的建设铸了魂、扎了根,集聚了担当作为正能量,提振了干事创业精气神,凝聚起党心民心,激发出澎湃伟力。

二、选贤任能,为好干部竖梯搭台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吉林市深入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以事择人、人事相宜,树立担当作为鲜明导向,营造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高质量换届换出新动能。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聚焦结构需求,大胆使用年轻干部,打破隐性台阶,杜绝论资排辈,该用的坚决用起来。换届后,市级班子配备“80后”干部1名,县(市、区)班子配备“80后”干部28名,乡镇班子配备“90后”干部86名。聚焦发展需求,配强专业干部,选派45名熟悉冰雪经济、精细化工、现代农业等领域的专业干部到县(市、区)任职,一线班子专业素养显著提升。率先推行派出所所长进乡镇街道班子全覆盖,这一经验做法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聚焦岗位需求,坚持差额比选,依事择人,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对党委副书记、政府常务副职等重点岗位人选,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差额比选,先后调整交流干部113名,确保班子成员优势互补、气质相容、结构合理,对不提名干部,通过晋升职级等方式妥善安置,实现干部心平气顺、队伍和谐稳定,该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相继出台和完善了一大批有助于培养选拔好干部、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制度。围绕精准识人、精确选人、正向激励,制定完善《吉林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办法》《市管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干部考评体系,规范了干部选任程序,营造了干事创业氛围。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平时考核办法”“综合分析研判办法”等系列考核评价制度,在抗洪抢险、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近距离考察干部,切实考准考实干部。

机构改革改出新活力。统筹干部专长和岗位需要、整体布局和局部配置、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从严管理和关爱激励,严把选人用人关,先后与100多名干部谈话沟通、交流思想、征求意见,通盘考虑、反复酝酿、慎重决定,确保了机构改革平稳有序进行。对69名涉改部门正职人选实行全委会票决,全部满票通过,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全市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得到有效优化,改出了干事创业的新动力,打造了心齐气顺劲儿足的干部队伍新面貌。

重实绩重实干导向愈发鲜明。坚持事业为上,大胆使用在基层扎实历练、在“吃劲儿”岗位和艰苦地区经受磨炼,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制定《关于调整不适应现岗干部的办法》,对39名患得患失、得过且过、安于现状的县处级干部“挪位置”“摘帽子”。注重实践锻炼,突出实干实绩导向,聚焦重大斗争一线生动实践,对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任务中扛硬活、打硬仗、一贯表现好的干部提拔重用,先后将300多名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派往信访、招商、扶贫一线挂职锻炼,到基层去“墩苗”,加大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力度,对466名优秀年轻干部实行跟踪培养,提升干部基层实践锻炼能力,真正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

从严干部管理成为新常态。结合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对工作推进不力、干部群众反映强烈、自身存在问题的干部坚决予以免职和调整。加强“一把手”监督、选人用人监督、日常管理监督,严格落实“一报告两评议”、离任检查、“带病提拔”倒查、双向约谈、诫勉函询、责任追究、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大力整治“买官卖官”“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认真执行容错纠错“两个办法”和省委“新十条”,完善《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能上能下成为新常态,选人用人更加科学精准。

年轻干部“蓄水池”不断充盈。围绕吉林市“十四五”规划,制定《2020—2023年吉林市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实施办法》和《贯彻省“314151”工程实施意见》,不断健全年轻干部常态化培养选拔机制。开展年轻干部专题调研,根据职务层级和专业领域,动态掌握一支近、中、远期相结合的1000人左右的年轻干部储备库。实施年轻干部“赋能”计划、 “丰翼”计划、 “传帮带”计划,助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持续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聚焦实践实战,先后选派799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急难险重岗位和基层一线参与实践锻炼,选派80名干部到北上广深等地开展驻点招商,选派80名干部到市扶贫办、市政务服务大厅充实力量,选派488名干部支援“双城同创”,年轻干部队伍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活力不断提升。

鲜明的导向、精心的培养、严格的考核、有力的监督,好干部就这样被选出来、用起来,凝聚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推动着党的事业向既定目标不断前进。

三、根植沃土,党建领航强基固本

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血脉在基层、源泉在基层。吉林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抓基层、打基础,组织体系越来越严密,基层组织力不断提升。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大幅提升。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对省委、省政府具体举措逐条分解,形成了186项具体工作措施,5个專项工作组、68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吉林行动”1+8工作任务,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四张网融合”“五支队伍联动”“六步接办”基层治理“四五六”工作体系,落实“书记一号工程”,全市各级党组织书记认领项目661个,累计投入资金1.4亿余元,带动解决各类重点难点问题近500个,惠及群众120余万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重点民生领域,完成实事项目1.2万件,兑现“微心愿”2.5万个,人民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强。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全市行政执法力量下沉  提升基层行政执法效能的实施意见》,明确20条举措和4个配套办法,实行派出所所长进乡镇(街道)班子全覆盖制度,市县两级13个执法部门,明确707名执法队员下沉乡镇(街道),形成了上下贯通、布局合理、融合联动的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成效突出。大力实施第一书记“扶贫代言行”项目,2020年全市109个贫困村全部按时脱贫出列,在全省率先开展“第一书记代言”活动,举办“吉林市第一书记代言产品暨帮扶成果展”,带动3400户贫困户增收368万元。吉林市“扶贫代言行”项目荣获2018年全国网络扶贫优秀案例,“第一书记代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先进做法在全省推进集体经济大会上做经验介绍,桦甸市红石砬子镇老岭村第一书记徐世博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面实施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123十百”制度体系建设,争取中央和省级扶持资金3850万元,大力支持肉牛养殖等村集体产业项目,大力推进“三资”清理,创新开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部消除5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农村正成为令人向往的乐土,农业正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民正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

城市基层党建实现创新发展。深入开展“示范引领”行动,探索一体化“红色服务”模式,打造形成了船营区“爱心银行”、昌邑区“党员积分卡”“红色家书”、龙潭区“幸福速递”、丰满区“小红帽”志愿服务等一批有影响力、群众满意的区域化党建服务品牌,全市289个社区全部实现居民服务全覆盖,做到居民的需求在哪里,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充分运用“摸底、组建、收集、会商、落实、评价”六步工作法,在全市开展党建联盟活动,探索出家庭式、开放式、融合式等多种党建新模式,让党建走进居民、融入社会,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力推动“红心物业”建设,引导16家物业企业成立党支部,重点打造示范项目11个,建立全市192家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情况评定红黑榜,成为全省首个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档案管理全覆盖的城市。创新开展“四联四促”行动,组织机关干部进居住地社区参与服务活动,117个部门(单位)建立共建项目192个,开展联促活动1万余次,全市3.4万名公职人员下沉社区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关键小事11万余个,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枢纽、派驻、功能“四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深入,快递物流、民办医疗、民办教育以及互联网等领域党建工作实现新突破。坚持统筹推动,指导全市集中开展推进组建,逐级分步攻坚,非公企业党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均位于全省前列。创新开展“党员安家”“党群连心”“三亮三岗三比三评”“双促双增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等主题活动,多维度激发党组织和党员活力。近年来,开展技术革新项目189项,实现5860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帮扶困难群众1.3万人,做到了“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出资人、党员和职工群众对党组织满意率均达到98%以上。围绕赋能企业发展提质增效,建强“孵化主阵地”,截至今年3月初,全市19个红色孵化器在孵企业182户,新入孵企业52户,成功出孵13户,为企业发展注入了红色力量。创新开展千名专家帮扶千户企业的“双千帮扶”活动,通过采取专项帮扶、集中帮扶、线上帮扶等方式,全力解决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开展集中帮扶13次,累计选派专家127人次,帮助解决用工需求100余人次、助企贷款1.47亿元、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86个,经验做法在中组部《组工信息》刊发。

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强化党支部联系点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常态工作、层级负责、调度督导、考核验收4项机制,印发指导和纪实手册,推动“五个一”要求落地落实,各级党组织建立党支部联系点3293个,各级党员干部深入联系点指导工作和蹲点调研5万余次,解决问题8000余个。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体系(BTX)建设,聚焦“五个基本”“五项职责”“五化规范”和“五大功能”目标和要求,科学运用“两册一云”工作载体,选优配强管理员队伍,首批确定的桦甸市、教育系统、国有企业和非公企业共667个试点党支部,每月智能体检绿灯率均达到99%以上,有效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党支部标准体系(BTX)建设,推动了支部党建任务实现由软向硬转变,党建内容实现由虚向实转变。

一项项党建载体、一个个党建品牌,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和活力,为吉林市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了逐梦前行的强大力量。

四、广聚英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实现科学发展,人才是关键,推动升级发展,人才是引擎。吉林市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突出以人才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以人才的集中集聚带动产业的集中集聚,广聚爱国奉献的优秀人才,让人才成为推动振兴发展的活力之源。

人才政策体系愈发完善。围绕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和吉林市“四六四五”发展战略,聚焦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服务四个方面,持续推进人才制度创新,制定出台了《关于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助推实施“四六四五”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及万名学子助企兴业、乡村人才振兴、重点产业高端人才引进、民营企业家培育、“江城工匠”锻造、吉人回吉6个实施办法,全力打造吉林省人才高地和全国一流人才生态模范城市。创新实施千名事业编制保障工程,建立人才引进“专属通道”,破除编制壁垒,引进冰雪、主持人等各类紧缺人才47人,例如亚冬会女子单板滑雪冠军臧汝心、全运会5000米速滑冠军何思奇等重点产业高端人才,“吉林市创设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的做法得到中组部肯定。立足民生需求灵活引才育才,面向北华大学专项招聘预防医学、临床检验等专业人才17人,缓解了吉林市核酸检测人员不足问题。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五年来培养全科医生257人,被确定为国家全科医生培养典型地区。

人才“基本盘”不断做大。积极开发岗位留才,实施“招才引智助力发展”行动,引进268名高校毕业生,全部安排到基层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和乡村振兴。促进大学生择吉留吉就业,举办各类人才招聘活动200余场,开发人才就业岗位9.32万个。为驻市8所高校和11所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3021名应届毕业生、58家见习单位发放创业补贴、见习补贴近600万元。仅2021年就有8200多名高校毕业生择吉留吉就业,其中硕士生近400人、博士生10余人,域外高校吉林市籍学子1600多人回吉创业就业。积极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组团式”帮扶活动,为1600多名基层群众解决各类需求453个。开展“千名专家服务千家企业”活动,深入企业了解需求,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组织名优教师开展送教支教帮扶,辐射受益5000余名乡镇教师,极大提升了全市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加快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出台《吉林市人才助力脱贫攻坚18条》,农村实用人才达到5363人,现有省、市乡土专家164名、家庭农场经营者6713名、农民合作社带头人6716名。吉林市老爷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其永和舒兰市农丰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雪入选吉林省首批乡村振兴杰出人才。

振兴发展效能充分释放。立足产业发展引进人才,围绕重点产业集聚人才,引进岑可法院士团队、汪尔康院士团队等高层次人才來吉助力企业发展,其中浙江大学能源所岑可法院士及其团队建立能源清洁化新型技术开发与转移转化平台,研发的“燃煤清洁化技术”得以在吉林市转化,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依托产学融合培养人才,建立校企地三方合作的人才培育机制,东北电力大学李国庆、吉林医药学院蔡建辉、北华大学时君友等被评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东北电力大学严干贵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建立青年后备人才梯队,2017年以来培育杰出青年人才144人,扶持资金950万元;累计支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项目103项,扶持资金共计595万元。积极搭建人才交流平台,连续承办省院士专家学术休假疗养,开展人才服务企业和服务产业发展“双服务”工作,创设松花湖人才驱动创新交流中心,王佛松、陈星旦、王家骐、王立军等百余位省内外高端人才为吉林市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春技术开发中心吉林市分中心,建立东北地区首家“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

人才发展生态持续优化。拿出真心实意,拴心留人。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主动为人才排忧解难。拿出真金白银,加大对人才工作投入,每年从市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1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重大人才工程实施,各县(市、区)普遍加大人才投入力度,每年安排不少于800万元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拿出真招实策,为人才解决工作生活实际问题。有效破解卫健系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取得资格无法及时聘任的问题,聘任“已评未聘”高级专业技术人才324人,直接晋升评聘58人。构建全类别、多层次医疗保健制度,每年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免费体检。主动解决人才住房需求,建设人才公寓330套,打造有品质有温度的“人才之家”。拿出真情实感,主动营造尊重人才氛围。全力打造“一切围绕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营商环境,实施“民营企业家培育行动”,设立“吉林市民营企业家节”,举办吉林市首届企业家节颁奖大会,在全社会树立了“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的导向。结合“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评选吉林市第十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94人。宣传优秀人才创新创业事迹,让各类人才政治上受尊重、事业上得支持、生活上得照顾,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厚植新时代人才沃土,政策好、措施实、机制活、服务优,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不断汇聚成服务江城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

风劲帆高党旗红,砥砺前行谱华章。在扬帆远航奋进新征程上,吉林市组织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服务大局中坚定政治方向,在聚焦主业中发挥职能作用,在攻坚克难中主动担当作为,为再创吉林市老工业基地新辉煌提供坚强保证。■

责任编辑/姜    姝

猜你喜欢
吉林市干部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
吉林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