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播:他者视野中藏族岁时节庆民俗的社会功能
——基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扎玉村望果节的人类学调查

2022-05-20 06:46:56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祈福骑手村民

杨 娅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6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2001 年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1]。2014 年3 月27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演讲中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彩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2]就“中华民族”内部构成元素而言,这是一种基于民族平等,尊重多样、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和谐,是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立统一。

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在世代日积月累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逐渐形塑建构了具有地域或民族烙印的文化特征。岁时节庆民俗作为中华民族内部各族际间促进交往、交流与交融的载体和媒介对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国家大力发展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基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东部张达乡扎玉村田野调查,深描该地望果节节日程式,探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藏族岁时节庆民俗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为边疆的发展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及社会和谐稳定探寻经验和启示。

一、望果节的起源发展

“望”在藏语里表“田地”,而“果”则表“转圈”之意,“望果”意即“绕田地转圈”,在宗教专用名词中表示灌顶之意,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的大地崇拜仪式,通过“绕田地转圈”的宗教仪式求得福果和获得解脱之道。望果节流行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广大农区,尤以雅砻河谷最为盛行[3](P353),是西藏农区一年一度最隆重、预祝庄稼丰收的节日。

西藏望果节历史悠久,传说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流行于如今雅鲁藏布江的中、下游河谷地区,是根据苯教教义指导村民们绕田地转圈,在开镰收割前进行祀神祈福的一种集体活动。据《苯教历算法》等历史文献记载,远在公元5-6世纪,雅砻地区已经兴修水利,使用水犁耕地,农业生产力较为发达。为了消除风、雹、霜等自然灾害,确保农业丰收,农人以村寨为单位在苯教教主带领下,前面由手捧香炉、高举幡杆的人引路,群众手拿青稞、麦穗跟在后面,绕地头转圈,祈祷神灵保佑。尔后,进行角力、斗剑、耍梭镖等活动。8世纪后期,苯教的势力大大削弱,宁玛派掌握西藏地方的实权,望果节又加上了宁玛派念咒保丰收的内容。到14 世纪时,宗喀巴在西藏进行了宗教改革,在中央王朝的支持下,格鲁派成为西藏的主要教派,居于统治地位。这时,望果节的仪式内容又发生了变化,转田地时,要举佛像,背诵藏传佛教经文。娱乐活动也增加了赛马、射箭、唱藏戏等内容。[4](P28)流传至今的望果节成为藏族农区群众最隆重的集祭祀祈祷和娱乐性为一体的传统节日之一。

二、望果节节日程式

望果节的这种程式在8 世纪赤松德赞时期最为盛行,后佛教的渗透使望果节内容稍有变化,但大致程式仍保持至今。[5](P107)

(一)田野调查点

本次田野调查点为扎玉村。扎玉村位于山南市浪卡子县东部边缘张达乡境内,距离张达乡乡政府所在地约20公里,是张达乡7个行政村中距离乡政府最远的村。扎玉村现有181户1056人。①耕地面积1750 亩,草场面积143000 亩,大小牲畜5677头(只、匹),主要牲畜为绵羊和山羊。扎玉村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属四类区),依山傍湖,气候条件恶劣,几乎每年雨水季节羊卓雍措湖面的水位都会升高,河坝崩堤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农作物和建筑物经常遭洪水淹没。而且可开发利用的耕地偏少,农作物产量低,有时甚至不能满足家庭自给需要,当地群众经常到外村帮忙加工糌粑以补贴家用。②

(二)望果节前的准备

举行望果节的具体时间每年都有所不同。望果吉日时间的选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首先,根据当年青稞的成熟情况,通常需青稞穗完全出齐才举行望果节。其次,请经验丰富的喇嘛查阅藏历根据当地当年具体情况推算吉日举行。再者,随着经济条件和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数众多的扎玉村村委会举办望果节的规模越来越大、参与人数越来越多。除了涉及本村居民,还要综合考虑当地走出去的国家公职人员、外嫁人员、外地上学学生的放假时间以及游客进藏高峰期等。于传统习俗而言,望果节尽量要避开出龙期间,藏族人认为出龙期间雨水较多,不利于青稞等农作物的收割晾晒。因而,扎玉村望果节的正式活动多数情况下会安排在暑假的周六、周日举行。这个时间段正值农闲时节,村民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望果的相关事宜,同时也是亲朋好友聚会娱乐的好时节,望果节日过后即进入繁忙的秋收时段。

确定好望果节的具体时间后,根据活动安排,村委会召集各村民小组工作人员、各活动负责人、参赛人员等召开筹备会议,强调望果节的组织纪律和注意事项,宣布工作分工和职责。同时,村内每家每户都开始着手进行望果节前准备,清扫房内屋外,准备制作节日饮食,将家里最好的氆氇服取出翻晒杀菌去味(村民平日不着如此精美昂贵的氆氇服,仅在藏历新年和望果节等重大节日才穿,因而每次穿戴之前都需晾晒)。养马的家庭挑选精壮的马匹进行训练以参加望果赛马活动,准备骑士服、马鞍、马具及装饰参赛马匹的物件。注重传统习俗的村民家还会在自家屋顶和田地间进行煨桑、祭祀、祈福活动。

(三)望果节节日程式

1、庄严肃穆的绕田转地

藏历木羊年6月25日(公元2015年8月9日),扎玉村男女老少穿上绚丽的藏装,把自己精心装扮一番,肩背用彩带和木板包裹着的经书,手拿装饰精美的“达达”(彩箭),面带笑容、精神抖擞地从家里出发。参加望果的女性,除了发型、服饰精心打扮外,还根据自己的服饰颜色搭配相应的珍珠、珊瑚、玉、松石等珠宝项链或耳环、手镯等,无比隆重奢华。据村民说,参加望果时盛装出席,是为了让自己所在村寨的守护神和山神高兴,护佑一方平安和风调雨顺。

早上9 点,每家派一个人背着装饰精美、系着洁白哈达的佛经盒,手举“达达”,由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男性抬着用青稞、麦穗扎制而成的丰收塔,塔身系一条洁白哈达在村寺庙前的广场汇集。负责望果节后勤工作的村民早已提前将茶几及酥油茶、甜茶、干粮等供僧人及骑士的食物准备好,诵经祈祷祭祀所需的供奉品排列有序地摆放在村寺庙前靠煨桑炉的矮几上。年轻僧人将大鼓、长号、唢呐及做法事所需的各种法器整齐排列。陆陆续续前来集合的村民到寺庙前的煨桑炉里添一把香草祈福,香草越添越多,袅袅桑烟随风升腾。

约9 点半,参加祈祷法事的五位僧人就位,僧人们一字排开面向寺庙方向盘腿端坐于铺在地面的卡垫上,身穿黄色长袍、头戴红色长须帽、脚蹬牛皮靴象征威武勇敢的骑士们整齐肃穆地端坐在僧人的左侧位,其他肩背经书的村民分散站于僧人们的右侧或对面空地。望果祭祀仪式由寺庙一位70多岁老僧人主持,老僧人手持法器边念经边向空中抛洒青稞粒并在念经停顿处敲击侧立于身边的大锤鼓。其余几位僧人跟随老僧人一起照着经书诵念祈祷经文,于停顿处吹响各自的法器——长号或唢呐,同气势磅礴的鼓声一起响彻云霄,更增添望果节祈祷仪式的神圣感和庄严性。

图1:村民陆续前往村寺庙广场集合

图2:背着经书盛装出席的村民

约30 分钟的祈祷结束后,村民开始踏上热闹欢快的望果之路。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他手提桑烟滚滚的煨桑桶,滚滚桑烟弥漫着祈福望果的征程。紧随提煨桑桶老者后面的是两名较为年轻的僧人,位于前列的僧人手捧大白海螺吹奏起望果的祈福之音,另一个僧人手持用洁白哈达包裹的寓意平安护航的法器。走在两位僧人之后的是一位身强力壮高举巨大幡杆的男性和身背祈祷法器(大鼓和鼓槌)的村民。紧跟其后的是巫师角色的领队,举着哈达、吉祥符装饰的箭杆“达达”和羊腿(意为收地气、求丰收),领队身后跟着一群肩背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手拿微型“达达”的村民,背经书村民之后的是敲锣打鼓、吹唢呐长号的乐队,其他僧人骑着英俊高大的马匹穿插于整个转田队伍中。由于参与转田的村民人数众多,每间隔一群人,队伍中就有一位高举巨大幡杆的村民。而且,除了队伍最前面开路的煨桑桶外,整个望果队伍中至少还提有三个煨桑桶,基本上保持整个队伍的前、中、后各有一个。煨桑桶在转田过程中需一直保持桑烟不断,因而不时有村民往煨桑桶内加入桑枝、松枝、香草或糌粑等。

图3:整装待发的僧人与村民

图4:按序走在绕地转田路上的望果队伍

身着头红身黄的威武骑士们骑着自家膘肥体壮并精心装扮的骏马,跟随前面背经书村民的步伐节奏,晃晃悠悠地骑行在整个转田队伍后面。还有一些没有被分配具体任务的村民尤其是孩童们戴着毡帽嬉闹奔跑穿梭于望果队伍中。整个巡绕途中,任何人都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应说些应时应景的祈福话语。望果当天,原则上除田间煨桑者外,其他人都不能在田间任意走动,否则就会破坏祭祀祈福的效果。

望果节这天的集体祈祷祭祀如有哪家不派人参加,被视为极不吉利且会受到村民集体非议和排斥。村民通过参加这种集体祭祀祈福活动,一是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驱邪防病,三是欢娱自身祈求长寿,四是以祭礼的形式获得合法的社会地位。因而一年一度的望果节,没有极为特殊情况的家庭几乎都是全家出动,甚至多数已嫁到外地的女儿全家也会在时间和空间距离允许的情况下,赶回娘家村寨一起欢庆望果节。

长长的队伍从村寺庙门口的广场出发,浩浩荡荡地沿着村寨田间阡陌缓缓顺时针转地头祈丰收。村民边绕地头,边齐声高唱由领队起头的声调悠长而庄严的古老祈神歌曲——谐钦。歌声回荡在深谷幽林间、漂浮在迎着风而一浪接过一浪的青稞麦浪间、扩散到在阳光映射下波光粼粼的羊卓雍措湖面上,那种庄严神圣感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谐钦中场休止间隔时,众人又异口同声齐吼“恰古秀!央古秀!”(意即福德来啊,吉祥来啊)。作为领队的巫师摇晃着手中的箭杆“达达”或羊右腿,以示已祈求来神灵的护佑、吉祥福德。

望果队伍每遇到有户外煨桑炉的地点,都会放下手中的幡杆、达达、经书休息并煨桑祈福。住在歇息祭祀点邻近的村妇拎着几大瓶家里熬制好的新鲜酥油茶和甜茶等候在此,首先恭敬地依据个人口味为僧人和骑士们倒上满满的酥油茶或甜茶,然后为散落歇息点各处的村民们倒茶问候感谢。在这个歇息的时间段里,村民们将随身携带的用于祈福的桑枝、松枝或香草添加在煨桑炉里,桑烟更浓烈地随风向上升腾,为祈福法事的开始做好准备。僧人们面对煨桑炉而坐,摆上法器道具诵经祈福,骑士们侧坐于僧人左边九十度角位置。在老僧人带领下,僧人们手持法器诵经祈福,经文诵念完毕,侧坐一旁的骑士们站起来,手拉手庄严肃穆地唱诵谐钦,最后以众人齐声唱和“恰古秀!央古秀!”为这次歇息祈福点的祈福仪式画上句号。祈福仪式完毕,背着经文走了长长一段路的村民们打开布袋,取出饮料及食物相互分享,为接下来更远的望果行程补充体力。从煨桑炉腾空而起的袅袅桑烟和悠长庄严的谐钦弥漫于整个羊卓雍措的夏日晴空,村民们满怀对丰收的期盼,幸福的歌声、笑声、喊声回荡在山谷、田间、村庄,气氛神圣而热烈。整个耗时约3个小时的望果队伍全程要在4个煨桑祈福点停留歇息诵经祈福。

图5:转田途中祭祀点的诵经祈福

图6:骑士们以马为介,相互角逐

望果队伍从村寨后山转至平坦地带后,骑士们驰马奔腾,为转田结束后的比赛提前热身。昂首奔跑的骏马迎着羊措雍措吹来的凉风煞是威武,其间,几匹小马紧紧跟着自己的母亲奋力又略带生涩地向前奔跑。身处其境,令人感慨良多,动物尚如此奋力拼搏,人又何至停步于此?

每个参加转田地的村民,都会在自己田地里拔三穗青稞麦穗,带回家供奉于神龛上或谷仓内,寓意自己通过转田仪式带回了庄稼的“央”(灵魂之意),自家庄稼的丰收有了神灵的护佑。有意思的是,非本村村民的转田者(比如外嫁的姑娘、游客等)也会在主人默许下象征性地拔三穗青稞麦穗,将吉祥和祝福带回家去。结束转田,望果队伍回到村里固定的聚会场地。场地具备如下条件为最佳:“有水可以熬茶,有树可以遮荫,有草地可以歌舞,有旷原可以赛马。”[5](P108)村民钻进自家早前搭建好的帐篷,用石头垒个灶,生起炉火,家庭主妇开始忙着熬茶、做饭菜,准备野宴。村民大都携带提前购买或制作好的饮品及食物,三三两两聚坐一起,分享食物,开怀畅饮。“男男女女欢聚在—起,转青稞地,唱歌跳舞,跑马赛箭,饮酒狂欢。”[6](P20)

图7:赛马场竖立的简易箭靶

图8:笔者(左二)同参加望果的女子(赤列班觉摄)

2、激烈壮观的娱乐项目

(1)赛马

赛马是望果节中最让人期待的娱乐项目。村民对此项赛事相当重视,只要条件允许每家都会派出选手积极参加。在藏族传统观念中,马与人的运气紧密相连,村民积极参与赛马活动不仅是彰显骑术,更是祈求时来运转、逢凶化吉。

骑手身着明黄色藏装、头戴圆形红穗的“索夏”(蒙古帽),骑着精心装饰的骏马,轮番进行花样各异、形式多样的赛马活动。赛马在村内空旷地举行,主要有长跑、短跑、大跑、小跑等项目,这是骑士们大显骑马技艺的时刻。赛马主要比拼的是骑手的驾驭能力和参赛马匹的速度、耐力,为充分发挥马的速度和耐力,凡参加该项目的马都要轻装上阵——不佩戴任何马具,这要求参赛骑手必须有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技艺。

骑手们跨上自家宝马,一字排开在跑道起点等候裁判员手里的枪声响起,跑道终点的工作人员拿着称之为“卡达尔”的红、绿、蓝三面分属冠、亚、季军的彩旗,等待骑士们你追我赶驰骋而来。最先抵达终点的骑士兴高采烈地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红色彩旗,紧跟着的亚军、季军选手分别领取绿、蓝彩旗。在赛马中夺得冠、亚、季军者,将获得哈达和数目不等的奖金。骑手在比赛中夺冠,是整个家族的荣耀,预示家族来年丰收。因而,获得冠军的家族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全家人手捧洁白的哈达,端上醇香的青稞酒,等候凯旋的骑手。骑手回到自家门口或比赛场地外自家搭建的帐篷时,下马接受家人赠送的哈达和恭贺,高举银杯向天神敬献三次后,以三口一杯的方式喝完家人的祝贺美酒。家人们也为立下汗马功劳的骏马献上洁白的哈达,喂上等可口的饲料。[7]

(2)马术表演

赛马结束后,紧接着进行的是马背上的技巧表演——马术。由于马术比赛危险性大,望果节组织者需要提前定好比赛规则,如跑几次、怎么跑等细节都由举办方协商决定。组委会安排经验丰富、年长的骑手作为马术比赛的裁判,根据马匹和骑手的表现给予打分和点评,综合表现名列前茅的骑手,能获得由村委会提供的价值不等的奖励。按照望果节组委会要求:参加马术比赛的马匹须佩戴装饰,骑手按照抽签顺序依次出场,为防止赛场上有马匹相撞等意外事故发生,前一位骑手到达终点后,后一位骑手才能出发,直到所有骑手赛完。

马术表演比赛紧张激烈、扣人心弦,主要有骑马拾哈达、捡钱币、射箭打靶等10多个项目。骑手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项目参加比赛,有的全能骑手所有项目都参加。马术比赛中,马的速度和耐力并不是主要得分点,主要看箭射到箭靶上的次数、精准度及表演过程中的精彩度和难度。射箭项目,在赛场上观众席的对面,每隔5-10 米竖一个牛皮缝制的圆靶,骑手在马背上一个接一个地从靶前飞驰而过,用手中的火枪或传统弓箭射向靶心,每一组由八名骑手上场表演,中靶多者为小组优胜者,进入下一轮比赛,直至最后决出冠、亚、季军。在飞驰的马背上拾哈达、捡钱币的表演项目中,骑手们的动作惊险又刺激,一些高难度动作让观众们瞬间屏住呼吸,然后又为骑手的成功表演欢呼呐喊。工作人员除了记录骑手的比赛成绩外,还要记录他们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的如帽子、马鞭等物品掉地上的犯规次数。比赛结束后,在给予优胜者奖励的同时,也要根据骑手的犯规次数进行罚酒。所有比赛项目结束后,骑士们下马,围成一圈表演“达谐”歌舞。

(3)牦牛比赛

除了赛马,中间还穿插以搞笑逗乐为主的牦牛比赛。赛牦牛不同于赛马,牦牛没有接受过主人的专门训练,骑士只能在场上临时发挥,尽自己最大努力驾驭牦牛。有的牦牛按照骑手的指挥向前奔跑,但有的牦牛却不听从指挥,在原地一个劲地转圈或跳跃不肯前行,有的牦牛在场上横冲直撞,甚至窜到观众群当中,更有牦牛直接把骑手从牛背上抖落摔倒在地上,并用牛角攻击骑手,追着骑手满场跑……这些不听指挥的牦牛让骑手们急得面红耳赤,骑手又拉缰绳又吼叫的窘态逗得场边观众捧腹大笑。惊险又刺激的赛牦牛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是一个将欢乐推向更高潮的娱乐节目。

太阳下山,篝火晚会徐徐拉开序幕,参加篝火晚会的村民将带来的柴火放入场地中央,将自家酿制的青稞酒倒进大酒缸后,加入众人齐跳的“果谐”队伍。负责斟酒的年轻女子端着酒具,轮番给跳舞的人敬酒。熊熊篝火、激昂的歌声、欢快的舞步,把望果节的欢乐氛围从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高潮。

没有参加跳舞的村民,邀请亲朋好友在搭建的帐篷内席地而坐,中间摆放各家带来的美味佳肴,共享“百家餐”。席间大家唱起酒歌,相互敬酒。亲朋好友们聚集在一起,饮食娱乐,通宵达旦地在传统的娱乐和歌舞声中度过望果节最后的几天。[8]

历史上的望果节:“七月十五日,另雇牒巴一人,以司农事。其他之头目牒巴,陪之游街,佩弓挟矢,旗幡导引,遍历郊圻,以观田禾,射饮一日,以庆丰年。然后,土民刈获。”[9](P22)因而,藏族有此说法:“舒舒服服的望果,是秋收开镰的通知。”[5](P109)从古到今,热闹欢快的望果节结束后,便是紧张、忙碌的秋收农忙时节。

三、藏族岁时节庆民俗的社会功能

节日根据群众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双重需要应运而生,是民众之间进行感情沟通、调节人际关系及天人关系,并传递表达以及抚慰民众内在情感的重要时机。从仪式的角度,传递、传播与“分享”“参与”“联合”“团体”及“拥有共同信仰”这一类词有关。任何仪式都是在一定的场合中举行,都有一定的人群参与,从而都具有社会性。[10](P7)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岁时节庆民俗的产生,离不开自然环境滋养和社会生活的沉淀。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内部,地方与地方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在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乃至在气候上都可能存在天壤之别。受青藏高原生产方式、自然条件、宗教信仰、社会意识及历史背景等多方面影响的藏族岁时节庆民俗具有增强族群家园文化认同、弘扬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及助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的社会功能。

(一)增强族群家园文化认同

节日是民俗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为地域民族长期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节日作为人类传统的知识系统、道德伦理、心理沉积、政治话语等的‘贮存器’,具有表达功能、记忆功能以及整合功能。”[11]随着现代化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乡土逐梦,但无论一个人“走”多远,其家园民族重大节庆仪式的内核精神并不会随之改变,具有地域性特征的重大岁时节庆是区域内族群精神依托的家园文化,岁时节庆的节日程式中包含了相关群体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归属。

任何文化遗产在一个人群共同体看来都是自己的“家园遗产”,并由此产生所谓家园感。家园不仅是个体生活生存的物质空间,更是群体精神寄托的栖息地。家园给予人们归属感和安全感,它所承载的记忆亲密感、伦理规则及精神归属是家园文化得以有序传承的基因。望果节的节日程式及内涵是经年累月生活在世界“第三极”的藏族依托其自然生态,在建设家园的过程中代代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印记,也是藏族心路历程、精神轨迹和情感聚焦的具体表达——人们身着华丽的藏装,带上各种祭品共同祭祀神灵、共享美味佳肴、起舞歌唱、把酒言欢。同时,这种节日祭祀和娱乐活动还是同一地域内族群精神生活的重要呈现方式,藏族通过望果节中的集体巡游、敲锣打鼓、歌声震天等祈福形式从外在表现出这个群体的内在情感与期望,在集体活动中进一步显示作为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成为加强族群成员精神依赖和情感联系的直接纽带。

(二)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是岁时节庆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文化模塑过程,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12](P679),是群众伦理关系、精神信仰、审美情趣和消费习俗等的集中展示。岁时节庆中各种仪式的程式如何安排是传统礼仪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到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活动内容,人们的行动步骤、站位方位、次第、场面陈设布置、器具仪仗摆位、致辞答辞方式等皆有一定仪式和规范。[13](P166)

在社会化传播结构中,传者多数情况下是团体、族体、国家的超然意志,受传者往往是社会个体,文化的传播者对受传者的传达形式是教化、引导、规范和制约。[13](P215)“传统”作为一种“社会记忆”,是一种积淀,更是一种传承,节日程式中包含了参与者需遵守的仪轨,从小耳濡目染使得个体在有意识或无意识模仿家中长辈或周围人的行为中逐渐习得其所在群体的文化精髓,将社会观念内化为个体行为。望果节仪式过程中所有人必遵守长者为尊,善待老人的传统美德,从长者起享用食物、晚辈向长者敬酒献哈达祈福等行为践行藏族尊崇长者和长幼有序的优良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让不管作为族群内部的“我者”还是族群外部的“他者”,都能在这种直观体验中感受藏族值得发扬的优良传统礼仪。

(三)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从健康心理与和谐社会发展的联动共生关系而言,无论是个人与个人间的关系还是群体与群体间的关系,或民族与民族间的关系,要关注的基本因素是心理因素,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心理问题。解决了个人、群体和民族的心理问题,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岁时节庆民俗文化对个人和群体的心理调适也体现于其对社会和谐、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民俗文化不是主要针对某个个体的行为规范,而是在于社会群体发生关系时,表现出它的评判性和决断性的整合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宣泄、补偿等方式使民众的生活和心理得到调适。[14](P224-225)

民众精神世界和文化心理的和谐统一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保证。岁时节庆通过参与者个体的情感宣泄实现满足群众定期精神调整的需要,望果节中的祭祀、娱乐等活动有助于群体在庄严氛围中获得群体归属感,在娱乐休闲中放空个体过往积攒的消极情绪,在群体欢快氛围中积蓄积极乐观心态和的正能量。地域族群内几乎全民参与的望果节极具群众性,族群内部成员共同的节日习俗使参与者在敲锣打鼓、比赛角逐中宣泄、平衡和消化个体内在的各种情绪,分享群体成员间的情谊;相同的祈福愿望,促使个体接受不同的利益诉求或异质观点,在欢愉热闹的节日氛围中调和不满情绪、缓和人际隔阂或紧张的社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四)助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既是国内众多民族组成的共同体,又是全体国民组成的共同体,兼具多族聚合体和国民共同体两种属性。”[15]因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人文精神、伦理道德、人本主义,以及在教育、文学艺术、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在长期统一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特征。这些共同的特征是由众多民族融合形成的汉族与其他古今众多少数民族长期文化交融的结果。”[16]构建中华民族的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文化类型以及民族历史发展阶段不尽相同,因此,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地区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民俗文化特点。也正是这种民族间、地区间文化差异的存在,使人们在文化传播和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碰撞,不同形态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彼此改塑着对方,各文化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最终融为一体。[13](P256-260)

岁时节庆等大型民俗活动的推广传播,进一步拓展了各民族交流交融的空间。藏族望果节上,各民族参与者一起共享盛大的藏族农事祈愿庆典,各民族在互动中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以及相互适应的和谐民族关系,有助于消除历史上由民族不平等、民族压迫造成的互相不信任的心理遗存与心理隔阂。在节日的欢乐氛围中,夯实族际间的文化认同,助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结 语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17](P117)藏族岁时节庆民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增强族群家园文化认同、弘扬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及助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的作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保护和传承好藏族岁时节庆民俗文化,既是中华民族各族群自我族群身份识别的文化载体,更是坚定我国文化自信、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客观要求。

[注 释]

①笔者于2015 年8 月田野调查期间,根据扎玉村村委会提供的数据统计而成。

②参考扎玉村村委会2014年村况公告栏资料。

猜你喜欢
祈福骑手村民
骑手和星星
摸马祈福
环球时报(2022-09-09)2022-09-09 17:18:48
上班在“狂奔”,保障似“裸奔”——“抢单”的骑手们常常要面对“拖单”的社保
当代陕西(2021年21期)2022-01-19 02:00:12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24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祈福
草原歌声(2020年1期)2020-07-25 01:45:18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8
梦中的骑手(男声独唱)
心声歌刊(2019年3期)2019-06-06 02:52:32
为飞行祈福
环球人物(2015年9期)2015-07-14 09: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