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应用探究
——以《数据与计算》教学为例

2022-05-19 07:20顾红燕
中小学电教 2022年2期
关键词:资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顾红燕

(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 泰州 225000)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数据与计算》分成五单元,每单元由各小节组成,每小节通过情境案例将学习内容分成几个子任务。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设计解决方案;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完成任务。通过真实情境的项目化学习,学生获得新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生成性资源,信息技术生成性资源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是在特定的情境和教学方式下出现的,是瞬时的、动态的和随机出现的。生成性资源的内容可以是师生互动交流中思想碰撞产生的新想法,突然出现的教学情境以及学生课堂实践中的典型错误等。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可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优化和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是完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形成的必要性

生成性资源是教师在实际教学环境下形成的,充分利用课堂中随机出现的教学灵感,积极引导教师,与师生合作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注重学生在正常状态下对意外现象的反应能力,培养高中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形成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要求学生主动掌控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突如其来的亮点或难点,都在挑战和推动着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倾向于实践。由于高中计算机技术教材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一些冲突。枯燥的理论讲解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利用生成性资源提高实操的新颖性和灵动的动画效果,让高中的信息技术课堂活起来。

二、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优化和利用

国内有学者指出:“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教的过程;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过程;后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建构的过程。”生成性资源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支撑点和脚手架。课堂教学的生命力体现在既定预设下的动态生成,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生命的重要特征。利用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学习能力的生成。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优化和利用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重视课堂中出现的典型错误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数据与计算》的前言以“君子不器”开篇,阐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海量的数据通过计算机程序联系着现实与虚拟世界,提出学生要善于运用计算思维来解决问题。第二单元“编程计算”第4节“周而复始的循环”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投资理财”这个项目展开,设置了“计算存款收益”和“计算理财产品收益”这两个子任务,要求学生学会For 循环和While循环。拓展练习题目中,第2 小题这样描述:某一年期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为4.25%,由于产品一直在持续运作,投资者不按时赎回视为自动再投资。在收益不变的情况下,至少多少年后投资可以翻倍。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Python 编程解决问题,用input 函数获取最初投资额,有些学生写出如图1所示的错误代码:

图1 错误代码

变量money 表示初始投资额,2*money 表示投资额翻倍。在投资金额没有翻倍的情况下,计算每年的投资金额,并将投资年数year 加1。初看这段语句的表达没有逻辑错误,学生运行后发现结果出不来,百思不得其解。小组同学展开讨论,起初大多数人都没能找出错误,有的学生甚至觉得这个代码比设置固定的初始投资额还要好一些。

抓住这个错误典型,师生一起分析代码。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While 循环是在条件满足时循环,条件不满足时退出;在程序中money 是一个变量,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用money<=2*money 作为判断条件,无法判断循环什么时候结束,所以程序出错。

由代码可知money 表示每一年的投资额,在程序没有进入循环前的值是输入的初始投资额,可以增加一个语句m=money,将初始金额用变量m 表示,m 不参加循环体的计算,这样投资额小于翻倍的条件能正确表达,学生修改后的正确代码如图2所示,经过调试运后出现了正确的结果。

图2 正确代码

经过纠错,学生对变量的概念有了深入的认识,意识到在程序运行中变量的正确定义和使用非常关键,同时对循环的判断条件也有了更深的领悟。

如何将学生的思维转化为程序设计的算法,并借助于程序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是计算思维的关键和基础。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种瞬时的典型错误,教师要充分挖掘其内在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进而加深对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运用。

再比如,学生在机房几乎每节课都会犯各种类型的操作错误。操作失误是指操作者知道正确的操作步骤,但操作不当。在处理这些错误时,教师要正确对待,找出错误的原因,是紧张还是粗心,或是不经心,然后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有针对性解决。教师应鼓励和肯定学生因紧张而犯的错误;对于粗心造成的错误,要正确引导,直到养成认真的操作习惯。还有一些“电脑专家”会偷偷更改开机密码和键盘按键,这都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但是,教师不应盲目批评或简单禁止,而应积极引导。在充分肯定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让这些学生做小程序。这样既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又满足了学生的表达欲和创造力。

(二)捕捉学生的新想法

循环是算法中的基本结构,循环体在循环中非常关键。结合教材后面的内容,教师用水仙花数的例子讲解“数位分离”的算法,具体代码如图3所示:

图3 水仙花数的数位分离

学生调试程序后,提出问题:如果数字位数更多怎么办?教师拓展了玫瑰花数、五角星数、六合数等相关知识。这些特色数字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果要找出这些数字就要学会多位数的数位分离。经过分组讨论,有小组提出如下算法:①将要分离的数对10 取余数。②将要分离的数除以10 得到新的待分离的数。③重复①②直到最后数字为0。大家都觉得可行,于是输入如图4所示代码,并调试运行,成功实现了数字从低位向高位的输出。

图4 多位数的数位分离

经过这场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各种特色数字的问题迎刃而解。课堂是互动的空间,师生的思维碰撞可以产生新的思维火花。在课堂上出现的疑惑和新想法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相互学习的热情,拓展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三)顺应突发的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包含信息社会责任,要求高中生在现实和虚拟空间中遵守法律法规,信守道德与伦理准则,有信息安全意识和理性判别能力。信息技术课堂上有时会出现计算机的软硬件故障、网络环境的异常以及网页上的不良信息干扰等突发情况。这些突发的教学情境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顺应突发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去实践探索,以增强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例如,《我们身边的数据》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数据、信息的概念和特点。在课堂教学上教师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整理得出结论,形成新知识。网络是个开放的课堂,学生所获得的数据会有干扰信息,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会甄别,判断信息来源,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关于信息社会责任的讨论,主题是“如何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学生分成正反方进行辩论,分别阐述观点,进行辩驳。短短几分钟的讨论,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责任,以后再遇到相似的情形就能正确做出判断和选择。

比如,教师在教画画的时候,突然一个漂亮的蝴蝶飞进了教室。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蝴蝶吸引住了。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停止看蝴蝶,继续教学,估计效果不大,学生的注意力肯定会被那只蝴蝶吸引。教师可以改变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冷静下来,仔细观察蝴蝶。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在电脑上画蝴蝶。通过细心观察,学生掌握了蝴蝶的特点,作品完成得很快,质量也比预期的要高。这是及时掌握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的成功范例。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使用策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充满生机、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主动捕捉,利用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应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及时利用

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是瞬时的,有偶然性。在不同的班级或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生成性资源出现的内容和概率也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抓住机会,顺应当时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着新鲜和好奇。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速度快,跨度大,对于新科技的好奇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每次寒暑假返校后,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都上显得相当活跃。比如每年春晚的“黑科技”就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教师利用这个热度,在新学期的前几节课上进行年度新技术的讨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上新兴的技术发展和变革,讨论这些信息技术对社会的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增强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

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生成性资源有很大的偶然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利用出现的生成性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积极实践,保护学生的创造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适度运用

信息技术课堂是动态的,出现的生成性资源也是多样的。教师要理性分辨,对应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等资源要重视。这些资源既丰富了预设的教学设计,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使得课堂教学中充满生机与活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针对不同班级的情况,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要结合教学实际,有选择性地利用生成性资源。例如,在讲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部分内容时,学生运行最强大脑的游戏,玩得不亦乐乎,有学生提出要增加游戏难度并且进行比赛。这个看似无理的要求,引起了大部分同学的响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计就计,引导学生通过修改程序增加游戏难度,让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开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Python程序的基本结构,弄清楚每段代码的功能和各个参数的作用;学习列表的相关操作,增加游戏中出现物品的数量和随机出现的个数;掌握系统模块的调用,缩短物品在屏幕上显示的时间等相关内容,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让学生收获成果。课堂教学是动态的,适当运用生成性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积极互动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既定的教学目标,要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依赖于师生互动的环境。教学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聆听他们的新观念和新想法,在对话和交流中获得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在互动教学中,由于每个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尊重,所以“新话题”(也就是新教学资源)就会不断喷涌、生成。

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强,学生要敢动手,勤实践,才能有创新。班级里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探究,通过积极互动及时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教师对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提出有挑战性的任务,积极地肯定和鼓励能激发其学习动力。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在互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在班级内部推广优秀的思路,让生成性资源在课堂内分享和流通。教师通过评比先进,在互学互帮的学习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赶超和竞争意识,在积极互动中激发学生更多创意。

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对其灵活运用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分享师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收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资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