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娟铭,兰 艳,王学永,周盛娴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 530021
后颅窝肿瘤生长于位置最深且空间最小的颅腔内,属于高风险手术类型[1]。手术切除时容易损伤或牵拉后组颅神经,病人易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咳嗽反射减弱等致异物进入呼吸道发生误吸[2-3]。误吸是指进食或非进食时,有数量不等的液体或固体,包括分泌物或血液等进入到声门以下。少量误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大量胃内容物误吸可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病人发生误吸时,肺受到直接损害导致缺氧,缺氧又可加重脑水肿和脑损害,形成恶性循环,是病人发生严重肺部并发症与早期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总结临床工作经验,对后颅窝肿瘤术后病人进行误吸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了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1 年5 月在我科行后颅窝肿瘤切除术的病人198 例。纳入标准:术前未出现吞咽障碍;术中经口留置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者;术后24 h 内拔除气管插管;意识清楚;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严重内分泌、代谢疾病或心、肝、肾功能损害者;因病情需要,再次留置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病人。按照病人住院时间分组,将2019 年6 月—2020 年5 月入院的病人98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1 例,女47 例;年龄21~65(38.5±1.5)岁。将2020 年6 月—2021 年5 月入院的100 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8 例,女42 例;年龄19~66(39.7±5.2)岁。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误吸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2.1.1 误吸风险质控管理 ①由神经外科医生、康复治疗师、呼吸治疗师,神经外科专科护士组成误吸风险管理质控小组,查阅文献资料,整合相关的指南、证据总结和专家共识,根据后颅窝肿瘤术后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后颅窝肿瘤术后风险管理流程,列出清单,包括具体护理项目和执行时间。②护士按照清单时间及内容,进行风险评估和术后早期吞咽功能康复锻炼;按照制定的标准操作流程进行预见性风险防范护理。③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吞咽障碍评估、吞咽训练相关知识、干预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保证人人掌握评估方法和操作流程,增强风险防范能力。④落实细节管理,将误吸风险管理清单悬挂于病人床头,责任护士按照标准规范执行并签名,责任组长每日检查,护士长每周抽查,保障误吸风险管理干预措施落实到位。
1.2.1.2 误吸风险管理评估 进食前,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进行吞咽功能评估:①病人意识是否清楚,对言语刺激是否有反应;②是否有呼吸困难;③是否流涎;④是否能自主咳嗽;⑤是否有声音嘶哑;⑥病人能否保持坐位,头部平衡;⑦舌头的活动范围。出现1 项异常,即表示SSA 未通过。如7 项均无异常,即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障碍筛查及评级:①为保证后颅窝肿瘤术后病人安全,首先进行5 mL 水吞咽试验:病人取半坐位,饮下5 mL 温水,观察饮水过程。若有呛咳,即停止检查,认为病人存在吞咽障碍,评级为Ⅴ级;②30 mL 水吞咽试验,病人取半坐位,饮下30 mL 温水,观察其饮水过程。Ⅰ级:1 次喝完,无呛咳;Ⅱ级:分2 次以上喝完,无呛咳;Ⅲ级:能1 次喝完,但有呛咳;Ⅳ级:分2 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Ⅴ级:常常呛咳,难以喝完。其中Ⅰ级为完全正常。Ⅱ级为可疑异常,Ⅲ~Ⅴ级为异常,有吞咽障碍,级别越高,表示吞咽障碍程度越重。Ⅲ级及以上病人留置胃管,鼻饲饮食,避免呛咳引起误吸[4]。
1.2.1.3 进食管理 进食环境尽量保持安静,病人进餐时集中注意力。床头抬高30°~40°,如病情允许取半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用软枕垫起。如面神经受损病人,辅助病人取健侧卧位,从健侧咽部将食物送入。进食后维持半卧位30~60 min,防止食物反流引起病人呛咳导致误吸。食物选择,评估可以经口进食者,食物选择密度均匀、有适当黏性且不易松散、不易在黏膜上残留、易变形的食物;初期进食糊状食物,如米糊、蛋羹等,不宜饮水或流质,以免呛咳[5]。进食采取糊状→流质→半流质→固体软食→固体硬食的递进原则。进食方式选择:病人吞咽障碍≥3 级,首选鼻胃管喂养。胃管置入长度比常规长5~10 cm,尽可能选择管径细、材质软的胃管,减少对病人鼻咽部的刺激,降低其反流误吸率。人工喂灌器喂食注意速度,以15~30 min 喂完为宜,温度控制在40 ℃左右,1 次鼻饲量不超过200 mL。鼻饲病人进食前,每隔4~6 h 抽吸并估计胃内残余量,如胃残留量≤200 mL,可按流程喂养。如胃残留量>200 mL,报告医生,重新评估胃肠功能,进行相应处理,如增加胃肠动力药、降低营养泵泵速后,再行喂养,以免因胃潴留引起呕吐、误吸。高胃残留量及高误吸风险病人,留置幽门后鼻肠管(十二指肠管)喂养。遵医嘱使用营养泵泵注营养液,初始速度20~40 mL/h,病人无呕吐、腹泻且消化吸收功能正常时,可逐渐加量至60~100 mL/h。
1.2.1.4 早期康复锻炼 吞咽功能评估异常的病人,由康复治疗师与责任护士联合对病人实施早期康复锻炼指导,包括吞咽障碍基础康复锻炼和口腔器官运动训练,通过加强唇、舌、下颌及声带闭合运动控制,增强肌群力量和协调性。方法:①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病人做空吞咽动作[5];②下颌、面部、腮部训练:张口运动维持5 s、下颌向左右两侧移动、紧闭口唇鼓腮等;③舌训练:让舌头尽量外伸维持5 s,然后缩回、放松;④唇部运动训练:抿嘴,说“en”,维持5 s;笼嘴,说“u”,维持5 s;双唇含着压舌板,用力紧闭及拉出压舌板,做抗阻训练[6];⑤练习腹式呼吸,进行咳嗽训练;⑥每日3 次,每次30 min。同时指导病人进行早期床上腿部锻炼,如使用床上脚踏车,借助床旁座椅下床活动。早期康复锻炼可降低病人获得性衰弱的发生,有利于病人尽快康复。
1.2.2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留置胃管病人胃管拔除情况、吞咽功能改善效果。拔除胃管率,胃管拔除是吞咽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的一个重要标志[5]。拔管标准:吞咽障碍评级达到Ⅱ级及以上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效果:术后第14 天与术后第1 天比较,吞咽障碍分级提高2 级或以上为显效,提高1 级为有效,未提高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情况。肺部感染诊断标准以《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为依据,胸部X 线片显示阳性指征,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确诊:发热;白细胞数增高;脓性支气管分泌物;肺部啰音;痰液培养连续2 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7]。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留置胃管病人拔除胃管及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留置胃管病人拔除胃管及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单位:例(%)
2.2 两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单位:例(%)
3.1 误吸风险管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据报道,误吸在吞咽障碍病人中发生率为51%~73%[8],不仅会导致窒息,严重者可直接致病人死亡[9]。后颅窝肿瘤手术切除时易损伤或牵拉后组颅神经,导致吞咽障碍。本组病人术后每天进行吞咽障碍评级,发现5 例病人术后2~3 d 出现吞咽障碍评级下降情况,考虑可能与术后脑水肿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有关。通过预见性识别有高危误吸风险病人,给予个性化安全、有效喂养措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经过药物干预、早期康复锻炼,1 周左右病人逐渐好转。术后病人误吸风险随着反应性脑水肿的变化动态改变,需要护士每天进行评估。吞咽功能评估过程中,发现观察组6 例病人流延多,根据病人情况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应用纱布条和PE 手套自制口腔分泌物引流装置,将病人口腔分泌物及时引出,避免因吞咽障碍导致的微误吸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误吸风险管理可促进病人吞咽功能康复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中枢神经在合适的条件下,只要神经元未完全受损,就具有再生、重建的能力。据报道,通过有效干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2.4%[5]。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繁忙,护士没有时间协助病人康复锻炼;各层级护士康复知识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观察组首先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吞咽康复知识培训;通过质控监督护士康复护理措施落实情况;鼓励家属参与病人吞咽康复锻炼。家属的参与增强了病人康复的动力与信心,减轻了护理工作量。通过有效训练,病人的吞咽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吞咽功能的改善和脑水肿高峰期消退,在降低了鼻胃管留置率[6],提高吞咽功能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呛咳风险[10]。
3.3 误吸风险管理可规范专科护理工作 后颅窝肿瘤术后病人病情危重,神经反射迟钝或消失,是误吸高发人群,加强误吸风险筛查与防范是专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临床护士对误吸的认识水平不同,特别是对无症状性微误吸关注程度不够,误吸防范知识、技能匮乏,存在护理非同质化等问题,增加了病人发生误吸的风险。护理人员应根据误吸风险管理内容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评估,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护理操作中有据可循,提高了工作积极性。目前,误吸风险管理已成为后颅窝肿瘤术后护理常规的补充内容,真正为后颅窝肿瘤手术病人提供全面有序、专业规范、优质、同质的误吸防范护理管理。
本研究基于多学科协作,对手术引起后组颅神经损伤和可疑损伤后的病人,进行误吸风险评估及康复管理,能够有效改善病人吞咽功能,预防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但本研究由于条件限制,样本量较少,下一步可开展大样本临床实践,积累临床证据和经验,应用循证护理理念,为临床遇到的问题提供新的、有效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