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潞无题诗》由作家出版社1997年出版。诗人集中写出这组诗歌在1989年—1992年期间。今天读潞潞无题诗,30年已经过去了。
现在回顾30年前,上世纪80-90年代,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那是一个激情飞扬、意气风发的时代。文学领域尤其诗歌领域,应该说是一种井喷现象。1986年,由安徽合肥的《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联合举办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大展”,一次就汇聚了60多个诗歌小团体。诗歌的繁盛由此可见一斑。
学者陈晓明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历经世界文学和‘现代主义的激烈洗礼,80年代中期,有两股‘新潮文学,其一是‘现代派,其二是‘寻根派。前者表达了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剧烈的个性解放和语言变革;后者却回应了‘反传统的社会思潮,实则是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要回归传统中去重新寻求文学创新路径。”
1. 低音部的、阴性的,潞潞无题诗
上世纪80-90年代,国内诗坛最为人熟知的,一为“朦胧诗”或曰“今天派”。其二就是后来包含了很多诗人的“第三代”。或许由于时代的因素,无论“朦胧诗”还是“第三代”,诗歌的风格大多是阳刚的、强烈的、声音雄浑的。
山西当时在全国已经产生较大影响的“黄河诗派”,其成员为陈建祖、潞潞、张锐锋、郭志勇。其时,潞潞的诗还是以《肩的雕塑》等为代表的。以陈建祖的《啊,黄河》的句子为例,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到那种阳刚的、雄浑的诗风。
又是一个美丽的黄昏。明净的风
凝然不动如沉思的哲人
太阳,万物之主啊
又一次降落在我金色而绵延的翅膀
我感到壮烈的沉重和安详,感到
幸福颤栗地从我的发梢和指尖上流过
血光砰然迸溅
当时在国内影响很大的杨炼的《诺日朗》开篇即是:
高原如猛虎,焚烧于激流暴跳的万物的海滨
哦,只有光,落日浑圆地向你们泛滥,大地悬挂在空中
于坚写他的《怒江》:
大怒江在帝国的月光边遁去
披着豹皮 黑暗之步避开了道路
多多的《北方闲置的田野有一张犁让我疼痛》:
当春天像一匹马倒下,从一辆
空荡荡的收尸的车上
一个石头做的头
聚集着死亡的风暴
这些诗歌我们读读就会感受到,它们的声音是高亢的,它们是强烈的甚至是尖锐的。
潞潞无题诗的句子是这样的:
直到现在我们终于从白昼中醒来
白昼很轻逐渐失去全部重量
看到大片遗弃的白色石头
它们被混乱的法则牵制
暗红色的火焰浮动在水的表面
短暂事务中的蔷薇和时光持续着
这些诗句不会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情绪,它们是冷静的甚至太冷静了。潞潞不避讳抽象的词汇进入他的诗歌,这些诗句是外表光滑的、冰冷的,它的力量是含在内部的。因此,和上面所举的那些诗人的例子相比,潞潞无题诗是低音部的、阴性的,我称之为“月光锻造的合金”。
2. 至高虚构:月光锻造的合金
潞潞的诗歌,在无题诗之前是以《肩的雕塑》《城市》与《勇敢的野牛之血》等在全国闻名的。无题诗在外观上最明显的特征是不分诗节,整体上一贯到底。写作无题诗之前,像《黄河一夜》 《泥路》等诗歌,都是分诗节的,三行、五行等为一个诗节。写作无题诗,潞潞的诗歌仿佛一跃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上世纪90年代,潞潞无题诗的出现,在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诗歌氛围中,可以说是一个异数。较早对潞潞无题诗作出清晰而准确地评论的是诗人韩作荣。他评论潞潞无题诗说:“诗人用语言繁殖着语言,又用语言背叛了语言。在澄明而又漫漶,亲近却又疏离之间形成张力。正如史蒂文斯所说的那样,这些诗行,已被‘打烂感官,达到未知,经由混乱抵达艺术的秩序。”
应该说,汉语新诗那个时期涌现的诗人都是天才。我检视多多、翟永明等当时的诗人的诗,他们的经典作品都是有诗节的。布罗茨基曾说:“诗节是一种自我生成的工具,一个诗节结束,便意味着需要另一个诗节。这种必要性,首先纯粹是声音的,然后才是意义的。”我无法想象多多、翟永明、欧阳江河等等,他们那时就已经学过这样的理论,但他们凭着诗人的直觉,都把诗节的呈现处理得很好。
潞潞无题诗取消了诗节,他当时是否就已经知道布罗茨基这样的说法?我想未必。因此,无题诗的写作就是全新的呈现,天才的一跃。诗节的重要性在于音乐和意象的呈现,取消了诗节,诗歌又是怎样呈现的呢?我在反复读潞潞无题诗后发现,无题诗中会形成几个主题词,在这几个主题词形成的词义气息的流转下,形成潞潞无题诗特殊的气象,这个气息的流转就是诗节,在几个流转之后,完成诗歌的音乐性和意象。
现在我们就来读读这首无题诗。
直到现在我们终于从白昼中醒来
白昼很轻逐渐失去全部重量
没有人能够描述它与黑暗的交换
刹那间时间的本质获得改变
这是一处停顿是时间唯一的缝隙
我看见大地的白光中粮食在沉睡
它们依靠空心的根茎吸入黑暗
很难分清楚是谁在黑暗之外
无疑这是庄严的时辰,人们疲倦了
白昼的狂欢只剩下混乱的记忆
即将成熟的稼禾仍然期待着
他们的骨节赶路一样噼啪作响
使空旷的田野显得夜色沉重
隐蔽在石头后面的虫子也爬了出来
这些微小的生灵缓慢地占据着每片叶子
所有的一切都像盲人的创造物
夏天在光的两极之间似乎太短暂
粮食一再缄默并且错落有致
它们首先冲破种子而后升入高处
这种普遍的经历依赖于北方
那里最高的峰巅上有农人的冠冕
如同一座移植过来的奇异天地
我们被召唤然而却不能返回
因为一个孩子的指引使天空明亮
恢复了和谐的事物并将它们聚集一起
其中高贵的粮食永远被人类所爱
这首诗的主题词是:白昼,粮食。白昼是黑夜然而看起来像白天,在白晝的地区,白昼是覆盖所有人的。白昼整个覆盖而粮食在沉睡,白昼轻易使我们联想到一个普遍压抑人性的黑暗而特殊的时期或时代。而粮食自然象征了人性的善良和高贵。诗歌最后,一个孩子的指引使天空明亮,象征了人性虽受压抑而最终还是充满了希望,紧接着“事物恢复了和谐”,“高贵的粮食永远被人类所爱”。
以上的分析至少可以自圆其说,当然,潞潞无题诗的传达并非那么直接,诗歌的含义总是丰富、复杂的,它内部的交织可以构成更大的迷宫。
西川评论诗歌曾提出过四个程度:“衡量一首诗的成功与否,有四个程度。一,诗歌向永恒真理靠近的程度。二,诗歌通过现世界对于另一世界的提示程度。三,诗歌内部结构、技巧完善的程度。四,诗歌作为审美对象,在读者心中所能引起的快感程度”。
潞潞无题诗用这四个程度来衡量,都达到了惊人的高度。我自然联想起史蒂文斯所说的“至高虚构”一词。无题诗的形制都不大,它们就如月光锻造的合金,永远放射出坚实的、神秘的光。
【作者简介】 吴炯,出生于宁波,太原长大。南开大学毕业。在山西日报主持《黄河》副刊25年。有诗歌、散文在《山西文学》《黄河》《漳河文学》等报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