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林
这是一个极具运动天赋的孩子,足球、篮球、跳远、羽毛球样样优秀,是校足球队的主力,经常参加各类体育竞赛并获得好名次。思维敏捷,个性随和,是一个容易让人看到闪光点的孩子。但同时他的心理素质极差,对自己极不自信,当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时,就会过多的否定自己,从而精神不振。进入初三后,他的成绩一直徘徊在班级中游,没有起色,为此他感到非常苦恼,时常找我聊天。一天,他找到了我,眼神充满了失落。
阿力:老师,我的政治好差呀?你帮我补政治吧?
我:你的政治为什么差?可以跟我具体讲讲吗?
阿力:我感觉我写得和答案差不多呀?但是为什么分那么低?
我:哦?这么奇怪的,不如你拿一份你的综练卷给我看看。
他立马跑到教室拿试卷,其实对于他的问题,我早已清楚,但没有立即点破,而是要让他自己明确问题,所以得找到事实依据让他服气才行,分析试卷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我:咱们先看这道题,你的书本观点写得不全,当时上课时候老师有强调关于这个知识点应该抄哪些内容;再看看你写的内容,每一点应该写长句子使你的答案丰满起来,但是你写的全是短句子,关于这个要求老师上课也强调过很多次。虽然你写的东西差不多都有,但是因为你大意,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答题,不愿意落实老师要求,导致失分严重。
听完我的分析,他又开始发抖了,说话都不灵活了,应该是我戳中了他的痛处。
阿力:老师,那......那怎么办?你帮我补习吧。
我:可以呀,不过你得自己找时间过来,当然最紧要的是抓紧课堂,重视作业,每天先找我面批作业。
阿力:好。(回答地干脆利落)
从那以后,他每天都来找我面批作业,态度诚恳,面批时候也特别认真,还会提出自己的质疑。在稍后的一次练习中,他考的非常好,而恰巧那一周他其他科都考得很好,总分位于班级前列。我还记得他拿到分条的那一刻特别激动“哇,哇,哇,终于考好了,这次政治居然91分。”也正是这一次的高分让他得意忘了行。在他看来,91分代表着他的付出有了回报,所以他终结了面批。
很快到了初三第二学期,一模前的两个星期,他又要求我帮他面批作业,我应允下来。从他的态度及状态来看,他对一模信心满满,如果能拿下政治弱科,综合实力一定稳居班级前列。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他的政治77分,数学没上平均分,其他科都在平均分左右,整体实力又回到班级中游。拿到结果后,他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常行为,如上课一个劲地咬手指,眼睛不看黑板,在宿舍多次违反纪律,据同学反映因为考试太差,心里很压抑,无法在教室宣泄,所以在宿舍总是发出奇怪的笑声。他的情况我了如指掌,但是我并没有在状况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找他沟通,因为这已不是他的初次表现。如果他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总是外在去发现问题,然后帮他分析,给他提供办公解决,他的低迷状态又会卷土重来。所以,我在等他主动找我。
某个周五放学,我去教室检查卫生,他拦住了我。
阿力:老师,你再帮我分析一下这次的试卷吧?(这句话似乎酝酿了很久,说的时候嘴唇都在抖,明显能感觉到他的紧张)
我:可以呀,拿试卷来办公室。
我先跟他详细地分析了试卷,他仍然与以前面批时一样认真地听着,也时不时地提出一些质疑。这样的场景曾在教室和办公室上演过很多次。
阿力:老师,你说我怎么办?我的政治好烂呀,两次模拟考都没有考好。
我:嗯,我也觉得考得不理想。你对这两天上课的表现满意吗?
阿力:我觉得挺好的,我都有认真听课。
我:不过我的观察可不是这样。自从上次拿到高分后,你就没有再找我面批作业,为什么呢?
阿力:我觉得我已经很努力了,这几个星期,我每天花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去学政治,但是还是考成了这个样子。
我:嗯,前段时间,你确实很努力,我很欣赏你的那种冲劲,但是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质变需要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实现,你不能仅凭两三个星期的用心就幻想着能持续地拿到好的成绩,如果真得能这样,让那些一直踏实学习的同学情何以堪呢?!
这句话似乎刺激了他的软肋,他面露担忧,神情沮丧沉默着。
我:你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孩子,从来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但是一定要沉住气,保持心态稳定,不要因为这两次模拟考,就不停地否定自己,现在还有30几天,继续按照一模前的状态学习,你会获得好成绩的,而且我也会继续为你面批作业帮你解答疑问,希望你加油!
阿力:好!谢谢老师。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多变,充斥着矛盾心理,經常与人和规则发生各种碰撞,影响到班级的管理与教育,叛逆的持续性与反复性会让班主任们抓狂。尽管这样,但是我们得承认,他们仍然是弱势群体,仍需要我们的帮助与指导。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我们得换一种方式沟通,“精神助产术”式沟通法是一种不错的尝试。在与学生的对话中,通过提问不断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通过归纳,最终达成一致的结果,这就是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阿力第一次找我沟通时,非常直接地问了我一个问题“老师,我政治好差,你帮我补习政治吧?”对于这个问题,我既没有直接答应,也没有直接指出他政治差的原因,而是反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的政治为什么差?可以跟我讲讲吗?”本来该我回答,通过我的反问,又将话语权交给了他,而且“可以跟我讲讲吗?”带有请求的询问,能较好地消除的戒备心理,打开他的话匣子。对话中,不直接指出他的问题,而是在与他的一问一答中,通过不断地反问,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这就是“精神助产术”式沟通法的第一阶段,“破”的阶段,即对方认理前,首先要清楚错误观点。随后再次通过问答,让阿力充分地叙述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如不落实老师要求、急于求成、只看表面、心态不稳定等,帮助他澄清心态误区,重建学习信心。这就是“精神助产术”式沟通法的第二阶段,“立”的阶段,通过问答、叙述、引导,并最终达到对问题本质的认识。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沟通法是一种特殊的谈话法,实质是师生间平等的沟通方法,在沟通中我惊讶的发现学生问题的反复性、复杂性、特殊性。在行为反复——对话(精神助产)——反馈有效——行为反复——对话(精神助产)——反馈有效......这样一个循环中,见证孩子的成长。可喜的是阿力最终考上了自己心仪的高中。
很赞同这样的一句话“好的教育真正的意义,是有个人告诉你,指引你选择某条路,即便最终不会成功,但也不会比以前更糟。”学生有问题,愿意与我沟通,我乐意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同时也希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责任编辑: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