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国梅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新城实验幼儿园
幼儿期,是生命教育的起点,也是生命教育最好的启蒙阶段。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帮助幼儿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成为了幼儿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我园充分重视并积极践行国家提出的生命教育政策与理念,努力将幼儿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应对危机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教育的契机,深入思考后疫情时代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开展。
幼儿生命教育的本质就是幼儿与社会和自然的互动经历与特殊体验,让幼儿在与自然互动的历程中,观察生命的样态,理解生命的成长,经历生命的凋零,丰富对生命的认知,从而在多元化的体验中认识生命循环的自然规律,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生命的可贵与追求。
生命教育不应只是一门学科,更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遵循幼儿认知与经验的获得方式,将一种美好的生命体验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幼儿园的生命教育更强调体验,注重通过体验来促进幼儿生命的成长。
生活化是幼儿园生命教育开展的前提。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需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寻找契机——相机而教、遇物而诲,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积极投入,引发认知共鸣。
认识自我是幼儿认识生命的开始。关于“什么是生命”这个问题,有的孩子说:“小宝宝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就有生命了”“生命就是有气、有力量”“生命就是不倒下来、不生病”“生命就是人可以活动、可以说话”……在这些朴素、生动的回答里,不难看出孩子对生命的理解首先是生命与自我的关系。
小班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他们开始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不一样,教师追随幼儿的年龄特点,适时地开展一些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主题活动,让幼儿感受到生命的独特。比如在主题活动“我”中,引导幼儿探索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表情,介绍“我的家庭”“我的爸爸妈妈”,翻看“成长相册”,了解自己如何从小婴儿渐渐长大,感受生命的奇妙!不仅要认识自我,同时我们还要保护好自己。中班,随着幼儿探究生命能力的增强可侧重身体的保护、良好生活习惯、简单的自救知识等的学习和掌握。大班幼儿对生命的探究更加深入,对自我生命萌发出更多的疑问,可侧重引导幼儿了解自己身体的秘密,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缓解不良情绪,同时可鼓励和支持幼儿发挥自我生命的能量,去服务自我和帮助他人,学习承担责任。
认识自己、认识生命的独特,是形成自信、自尊的过程,幼儿也是从认识自己逐步开始认识他人,认识周围更加广阔的世界,更多美妙的生命!
只有人才有生命吗?“小花、小草、大树,都有生命”“动物园的小动物们的心脏也会跳,它们也有生命”……孩子们根据自身的生命体征能逐步联想到身边周围的大自然以及与我们共同生存的生命体。《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与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幼儿通过将自身生命与大自然中动物、植物的生命相互交融,感受动植物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从而感知生命的意义,体悟世界万物之间的联系。
在观察和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孩子对生命有了新的认知。“为什么这些植物会有种子呢?”“什么时候会开花呢?”“为什么要节约粮食呢?”面对孩子们的一个个问题,我们发现他们心中已经萌发起了对于生命的探知欲望,于是,在秋末冬初的时候,我们引导孩子们种下小麦,并亲手照料。“哇,小麦发芽啦!”“看,小麦长出了长长的叶子。”“我发现小麦跟我家里的韭菜长得很像嘛!”“为什么小麦会倒掉呢?”“原来小麦也会开花呢!”“麦穗里面有小麦种子哦!”“原来这个尖尖的刺叫做麦芒啊!”“我猜麦芒是用来保护我们的麦种宝宝的。”到了麦子收获的季节,孩子们发现麦子的植株正在发生变化:“叶子都变成黄色了。”“麦子是要浇水了吗?”春末夏初,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收取小麦种子,储存起来。“明年这种子又会发芽啦!”
随着小麦的成长,孩子们也在照顾小麦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感知生命成长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同时在收获麦种的时候也体会到生命的轮回,收获了满足感和自豪感,这也是孩子们对生命态度的一种培育和体验。
蒙台梭利说:“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只有正确认识了死亡,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更加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在精心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动物突如其来的死亡现象。这种面对死亡的经历,对孩子来说就是独特的生命体验,从而让孩子们更加懂得珍重生命、珍惜未来。
在幼儿园的饲养区,由于照看不当,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突然死亡了。等我急忙赶到现场的时候,小兔原本清亮的眼睛已经变得黯淡无光,很快又转为灰白……昔日里活蹦乱跳的小兔就这样死了,我和孩子们都懵了。我不知该如何来安慰这群可爱而悲伤的孩子们。经过大家的协商,我遵从孩子的意愿,带着他们将小兔埋到了一棵大树下,这是孩子们上下楼梯的必经之路。一个多月后,夏天来临了,大树枝繁叶茂。我带着孩子们从树下经过时,提起之前埋在这里的小兔,它正在变成肥料滋养大树。孩子们纷纷跑到树前,抱住树干大嚷:“小兔变成肥料啦!”孩子们围抱着这棵大树笑着叫着,仿佛又见到了那只活泼可爱的小兔。
因此,孩子是生命教育的自发体,教师不用担心孩子不懂、孩子不能理解,他们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诠释生命、理解生命和表达生命。
生活中有许多节日和特殊的日子,其中也蕴含着生命教育的价值,如清明节、中元节,既是缅怀追思的日子,也是礼敬祖先、以尽思时之敬的文化传承。孩子参与扫墓、祭祖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更是对生命的敬畏。除传统节日外还有一些纪念日,如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雷锋纪念日”等,孩子们通过祭扫、默哀等仪式,引发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珍爱短暂宝贵的生命的感慨,从而激发感恩尽责、担当使命的情感,让孩子对生命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命教育是置身于真实教育情境之中的生命个体活出来的生命本色。因此,发生在幼儿身边的疫情、地震、火灾、车祸等社会公共危机事件、自然灾害,都是生命教育的素材,教师皆应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会如何安全防护、自我保护,懂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生命教育实质是幼儿的自我教育。生命是丰富多彩的,成长却是曲折向前的。我们在生命教育中有意识强化困难教育与挫折教育,让幼儿用身体去学习,增强意志力,学会自我保护,促进幼儿对生命教育的完整认知。
如在户外斜坡攀爬游戏中,一名中班幼儿在8分钟的游戏过程中,一次次地去攀登“瞭望塔”的顶端,失败滑下,再次上爬,再次失败了滑下。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地尝试不一样的方法,去探寻自己身体最佳的攀爬状态。中间有一段时间她因为一直失败而哭泣,但是她依然没有放弃,终于在最后一次的尝试中,她依靠自己的方法,一次性攀爬成功。幼儿在面对挑战时,能够努力克服内心的恐惧,获得愉悦、自尊、自信的生命体验,同时也掌握了自我保护的实践技能,更增强了百折不挠的生命勇气,不断挖掘生命的深度,创造新的生命价值。
在大自然中,生命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幼儿了解动物、植物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就了解了生命的本质意义。在面对动植物的死亡与消逝时,我们鼓励幼儿换种方式去认识生命,体验生命是循环往复的过程,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死亡是生命的必然,从而增强幼儿对生命的认识。
如我们在小兔突然死亡之后,又重新饲养了一只小兔,使得孩子们对小兔的爱得以延续。因为知道了自己的不慎会给小兔带来伤害,所以他们懂得了珍惜生命,照顾第二只小兔时,他们更加小心翼翼,体贴入微:从怎样抱小兔,该让小兔住在哪儿才舒服,到小兔大便稀了该吃什么药……孩子们都会自发地进行讨论,自发地从成人那儿寻找答案。那段时间,观察小兔、研究小兔成了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可见,在经历小兔的死亡之后,幼儿更懂得生命的可贵,从而更自觉地呵护生命。
教育是一种激发和唤醒,生命教育更是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无它,爱和榜样而已”,所以,在生命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成人的爱和榜样的作用。教师在整个生命探索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是支持者、引导者,更是榜样示范者。做好这些角色,需要幼儿教师深层次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准确地捕捉幼儿探寻生命的兴趣点和最近发展区,将生命教育融入幼儿的游戏和一日生活中,润物无声,让每一个生命灵动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