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2022-05-18 00:19骆志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发病率趋势

熊 梅, 骆志成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皮肤科, 甘肃 兰州, 730030)

带状疱疹(HZ)是一种由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激活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除特征性的皮肤表现外,通常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HZ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及免疫力低下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 某些高危患者的疼痛甚至长达数年[1]。HZ是一种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且存在特征性的流行趋势[2]。基于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疫苗的推广,部分国家和地区重新发布了HZ研究数据。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HZ流行病学特征、并发症、危险因素、治疗和预防措施综述如下,以期为HZ的系统研究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1 流行病学特征

1.1 国外流行特征

1.1.1 地域分布: 近年来,多个国家和地区重新统计并发布了HZ发病情况相关数据[3-7], 综合新的数据发现, HZ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总体波动在(0.19~10.40)/1 000人年。2020年美国一项跨越24年的涉及全部人群的大型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7]显示,美国的HZ的发病率为4.76/1 000人年。在与美国毗邻的加拿大,HZ发病率为5.90/1 000人年[4]。欧洲的挪威[6]、瑞典[8]、德国[9]、意大利[10]、法国[11]、西班牙[5]报道的HZ发病率分别为2.38/1 000人年、3.15/1 000人年、6.70/1 000人年、6.46/1 000人年、3.82/1 000人年、3.52/1 000人年。横跨亚欧两洲的土耳其2021年报道的HZ发病率为2.85/1 000人年[12]。亚洲西南部国家卡塔尔国统计的2012—2017年HZ全年龄组发病率为0.19/1 000人年[3], 而亚洲东部的日本为4.92/1 000人年[13]、韩国为10.40/1 000人年[14]。大洋洲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的HZ发病率分别为5.60/1 000人年[15]、4.86/1 000人年[16]。目前,南美洲、非洲、南极洲一般人群的HZ发病率数据尚缺乏。

1.1.2 时间分布: 相关研究[2-5, 12, 17]显示, HZ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2011—2019年土耳其的HZ发病率分别为1.82/1 000人年、1.98/1 000人年、2.03/1 000人年、1.96/1 000人年、2.26/1 000人年、2.29/1 000人年、2.26/1 000人年、2.41/1 000人年、2.85/1 000人年,呈缓慢上升趋势[12]。HARPAZ R等[17]整理美国HZ发病数据后同样发现这一增长现象,但同时也发现近年来HZ的年增长率已有所下降。这可能归因于患者及医务工作者对HZ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和电子病例监测系统的优化[7]。

1.1.3 季节分布: HZ发病是否存在季节性分布特征一直具有争议性。近10年来发表的目标人群超过100万人的文献中,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研究数据提示HZ的发病率在夏季达到峰值[18], 这可能与高紫外线暴露相关[19]; 而澳大利亚珀斯[20]和韩国[14]的研究结果均显示HZ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征。这一差异是否与各地区气候环境相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1.1.4 年龄分布: 年龄是影响HZ发生的突出危险因素, HZ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3-4, 8-11, 13-15], 见图1。据研究[1]统计, 10~49岁人群的HZ发病率为4/1 000人年,当年龄超过50岁时,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 75岁时可高达14/1 000人年。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 VZV特异性T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使得细胞免疫减弱,长期潜伏于神经的VZV更容易被激活[21]。但近年来一些文献提示, HZ发病可能有年轻化趋势。有学者[17]发现, HZ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现象在55岁及以上人群中不再明显,在55岁以下人群中则仍保持快速增长,但原因尚未明确。土耳其学者LEUNG J等[22]根据医疗保险数据库统计数据发现,1993—2006年成人各年龄段(包括55岁及以上)的HZ发病率均呈稳步上升,此后SOYSAL A等[12]研究显示土耳其2011—2019年的HZ发病率增长趋势较之前有所变化, 18~44岁人群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而45~64岁人群和64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均趋于稳定。

1.1.5 性别分布: 相关研究[4, 7, 9-10, 13-14, 16]显示,女性的HZ发病率普遍高于男性。2020年美国学者[7]回顾性分析了610 766例HZ患者的发病情况,其中男性发病率为3.96/1 000人年,女性发病率为5.56/1 000人年。这种性别分布差异可能与男女免疫功能和激素水平不同相关[23]。

1.2 国内流行特征

HZ未被列入中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范畴,关于全人群的HZ流行病学研究尚较少。2010年台湾[24]、2018年北京[25]、2019年湖北宜昌[26]分别报道了本地区的HZ全人群发病率为4.97/1 000人年、1.90/1 000人年、5.06/1 000人年, 2015年广东[27]、2016年黑苏赣冀沪地区(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北和上海地区)[28]、2021年浙江宁波鄞州区[29]分别报道了50岁以上人群的HZ发病率为4.30/1 000人年、3.43/1 000人年、6.64/1 000人年。由此可见,中国的一般人群HZ发病率波动于(1.90~5.06)/1 000人年, 50岁以上人群的HZ发病率波动于(3.43~6.64)/1 000人年。

图1 部分国家HZ发病率随年龄变化的趋势图

在中国,不同地区的HZ发病率大多仍呈逐年增高趋势。湖北宜昌2016年的HZ发病率为4.08/1 000人年,2017年增长为6.04/1 000人年[26]; 黑苏赣冀沪地区2010—2012年的发病率分别为2.90/1 000人年、3.20/1 000人年、4.18/1 000人年[28]; 台湾地区2004—2008年的发病率分别为5.04/1 000人年、5.30/1 000人年、5.29/1 000人年、5.38/1 000人年、5.65/1 000人年[30], 呈缓慢上升趋势。

中国的HZ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25-26, 29-30], 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24-26, 28-29], 该特征与国外一致。HZ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且发病高峰年龄为60~8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基本呈上升趋势,见图2。2021年浙江宁波鄞州区HZ流行病学研究[29]结果显示,女性HZ发病率为7.36/1 000人年,男性为5.94/1 000人年。关于发病季节,湖北宜昌[26]、台湾[30]的研究均显示HZ多发于夏季,但也有学者[31]认为HZ好发于春秋季。

图2 中国部分地区HZ发病率随年龄变化的趋势图

2 并发症

PHN是HZ最常见的并发症,国外一般将其定义为HZ皮损好转后疼痛持续3个月及以上[1], 中国较公认的说法是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32]。HZ患者的PHN发病率为10%~25%, 约20%的PHN患者疼痛持续时间超过半年[33]。西班牙一项研究[34]显示, 50岁以上人群的PHN发病率为1.19/1 000人年,且女性发病率(1.55/1 000人年)约为男性(0.78/1 000人年)的2倍。目前已明确的PHN影响因素包括年龄、HZ急性期疼痛程度和皮损严重程度[35]。

HZ的其他并发症均较PHN少见, FORBES H J等[36]统计显示,在一般人群中,急性期HZ发生眼部、内脏、神经系统、皮肤并发症的概率分别为1.33%、0.78%、0.48%、0.29%, 发生拉姆齐亨特综合征、播散型HZ及死亡的概率分别为0.37%、0.01%及0.04%。

3 危险因素

3.1 人口学因素和家族史

年龄、性别及种族是影响HZ发病的3个重要人口学因素, HZ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相较男性更容易发生HZ, 而黑种人属于保护性因素[37-38]。黑种人发生HZ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0.69倍[37], 美国黑种人全年龄组HZ发病率为4.39/1 000人年,而同时期一般人群HZ发病率为5.03/1 000人年[7]。相关研究[38-40]认为,一级亲属、二级亲属或配偶有HZ发病史均属于HZ的危险因素,且呈量效关系,即亲属关系越近,发病风险越大。2020年一项关于HZ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37]显示,有家族史者的HZ患病率是对照组人群的2.48倍。

3.2 免疫功能下降

任何原因如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使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合并慢性疾病等引起的个体免疫功能下降,都会增加HZ发病风险[41], 同时也会增加HZ并发症发生风险[1]。肿瘤患者发生HZ的风险较健康人群高2.6~8.3倍[42], 其中恶性血液疾病患者HZ发病率最高,达34.00/1 000人年[43], 实体肿瘤患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为3.80/1 000人年[42], 而接受化疗的实体肿瘤患者为17.00/1 000人年[43]。随着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及HZ疫苗的推出, HIV感染者的HZ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44-45], 从2002年的17.6/1 000人年降至2015年的8.1/1000人年,但仍较一般人群(4.1/1 000人年)高。据研究[37]统计,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克罗恩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抑郁症等患者的HZ发病风险较正常人群高1.23~2.08倍,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病风险最为突出(RR=2.08)。

3.3 其他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环境、生活习惯、心理因素越来越被重视,如紫外线辐射[19, 46]、高温[47]、心理压力[48]、吸烟[49]和体质量[47]等。中国台湾的一项研究[49]评估2003—2012年月累计紫外线辐射量、月平均温度和HZ月发病率后指出,紫外线辐射和高温环境增加了HZ发病风险,具体表现为当环境月平均温度每升高1 ℃时, HZ月发病率增高0.072/1 000人月,当月累计紫外线辐射量每增加1 MJ/m2时, HZ月发病率增加0.313/1 000人月。KAWAHIRA K等[47]通过标准量表评估77 310名参与者的心理压力,发现近10个月内心理压力越大,HZ患病风险越高。相关研究[48]显示,近期吸烟史会升高HZ的发生率; 超重[49]则被认为是HZ的一种保护性因素。物理创伤也被认为是HZ的影响因素[38,50],据研究[37]统计,创伤后人群发生HZ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01倍。

4 治疗和预防

HZ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系统应用抗病毒药物和疼痛管理[1]。HZ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溴夫定等; 关于疼痛管理, 2021年专家共识[32]建议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减轻HZ发病初期的伤害感受性疼痛,而离子通道阻滞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可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控制。尽早进行抗病毒和镇痛治疗有利于缓解急性期疼痛,缩短病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但目前尚无特效药。

HZ疫苗能降低HZ发病率[51], 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全球已上市使用的有HZ减毒活疫苗(ZVL)和重组HZ疫苗(RZV)。美国免疫接种咨询委员会(ACIP)[52]建议优先选用RZV, 其适用于50岁以上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或既往接种过ZVL的免疫功能正常人群。2021年中华预防医学会[53]也发布了专家共识,提出RZV接种对象为50岁及以上人群。但因其高成本和低知晓度,RZV的接种意愿较低[54]。

5 总 结

综上所述,国外的一般人群HZ发病率为(0.19~10.40)/1 000人年,中国的一般人群HZ发病率为(1.90~5.06)/1 000人年。国内外HZ发病趋势在时间、年龄、性别方面基本一致,但在地域、季节分布方面的异同还需进一步探索。目前, HZ的部分危险因素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且中国尚缺少大样本量多地域的流行病学调查,未来有必要精心设计观察性研究进一步量化分析该疾病的总体情况。HZ不仅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心痛苦,而且会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清楚地了解其发病趋势、危险因素等流行病学知识,有助于有效防控HZ,进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发病率趋势
家电行业不能太悲观 从618看未来的两种趋势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趋势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初秋唇妆趋势
2018春季彩妆流行趋势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