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尧
(1.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2.沙巴大学心理与教育学院 马来西亚沙巴 88400)
高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的承接阶段。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更好地发展高中生的体育素质是国家和社会正在着力探讨的问题。2017 年,教育部出台了新的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新课标的提出为高中生更好地提高身体素质和培养体育技能提供了指引,同时也对高中体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和体育技能、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新的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基本理念,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课程结构更加多样化。从课程内容上看[1],包含更多模块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素养,这对高中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不仅是一项能够身体锻炼的学科,也是具有教育功能的学科,是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教育要强化育人效果,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身体素质要有明显提升[2]。新时代的学校体育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大中小幼的相互衔接。近年来,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被认识和重视,中考体育分数占比越来越重就是最好的例证,一些地区正在探索将中考体育占比增加到与其他主科一样的比例。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指出,体育应是与语文、数学同样等级的学科,要在中考中逐步增加分值最终与语文、数学等科目占有相同的分值[3]。一系列文件的发布,体现出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学校体育正逐渐走出困境,从曾经不被重视的边缘化学科到逐渐开始与其他主科地位持平。体育教师也要正确转变观念,更好地提高个人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
“能力”一词出自《吕氏春秋》离俗览,意指才能和办事的本领[4],是为了完成某一任务或目标所展现出来的综合的个人素质。教师个人能力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开展教学活动所具备的教学综合素养。体育教师的能力由多方面构成,包括教学、训练、科研、学科技能素养能力以及能正确引导和疏导学生的心理建设能力等,同时教师作为社会公民,还应具有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能顺应社会和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高中体育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个特定学科的群体,与其他学科教师的能力既有重合的部分,如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建设能力等;也有体育教师所特有的部分,包括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教学技能、带队训练的能力、竞赛的组织能力等[5]。从现有研究来看,对高中体育教师的能力评价尚没有较为统一的指标体系,该文从高中体育新课标的指导出发,层层分析高中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个人能力,为科学地建立高中体育教师个人能力体系提供参考。
教师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是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必然离不开教师的正确组织和引导,体育教学同样如此,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体育学科由于其学科特殊性,体育教师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上,还包括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竞赛的组织与指导、运动队的训练和指导等多个方面。然而,不能只关注教师的教育者的身份属性,一味地追求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只注重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素养,而忽视教师的个人需求和个人发展。教师不单单是在学校承担着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还应看到教师也是社会生活的一员,有自身的家庭,并扮演着属于自身的社会角色,这些社会角色的需求和发展同样需要满足。只有教师的个人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更好地发展教育和为祖国培养社会人才。
中学教育阶段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上承着大学教育,下连着小学阶段教育。中学生阶段是人生的成长阶段,处于人生的思想和身体发育的时期,能在这个阶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以及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中学教师在此阶段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教师如何在这个阶段扮演好领路人的角色,是新时代国家和社会给中学教师赋予的重要使命[6]。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一系列文件的印发和实施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体育课程由之前的不被重视到现在的华丽转身,需要体育教师能较好地作出调整,才能承担起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学校体育赋予的新任务和对学生体育培养的新需求。《2017 普通高中体育新课标》对高中体育课程提出了更加全面和更高的要求,高中体育教师首先需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积极学习和研讨新的精神和内容,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培养人才,为新时代的祖国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作出贡献。
我国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已全面开展,并对我国大中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了全面监测和评估。然而,从我国近年的体质测试结果看,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生的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持续增加[7]。近年来,多起学生因跑步晕倒,甚至猝死的事件发生,如果不是因为疾病因素所致,这样的身体素质难以担负起社会建设的使命。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意在更好地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明确指出,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不达标者将不能毕业,把体质测试成绩与毕业直接“挂钩”,旨在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改进和提升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8]。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随着国家对体育学科的越来越重视,体育学科走出不被重视的境地是必然。然而,在学校体育学科得到重视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上好体育课,开展好学校体育活动,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很显然,体育教师在此过程中将起到最直接的影响作用。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执行者,体育教师的个人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效果。因此,发展体育教师个人能力,为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都能起到最直接的助力作用。
普通高中体育课程已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了一段崎岖摸索的道路,随着教育的方向越来越明确,普通高中体育课程的目标和理念越来越明确,并广为大众所认同。依据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中体育课程标准(2017)》明确普通高中体育课程的“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9];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学会体育锻炼的手段和方法;高中体育课的性质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见表1)。在这样的理念下,对高中体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翔实的阐述。新的课程标准突出育人,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师的育,实现学生思想和理念的转变。新的课程标准还强调学习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运用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积极性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教师要避免过往单一的输入式教育方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重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体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体育课程应注重体育对人的培育作用,而非选拔运动员式地追求运动成绩[10];课程内容上,以模块化的多样性体育项目为例进行列举,体育项目众多,允许且鼓励学生连续对同一内容进行学习。课程模块既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和体育意志的培养,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既是普通学习的体育课程的锻炼需求,又是满足个别学生的连续学习的需求,以保持运动技能的持续提升。
表1 2017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毋庸置疑,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个人能力的首选,体育教师同样如此。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实施高中体育新课标,顺利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关键。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包括整个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从课程教学的设计,到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再到课后的评价过程。体育教师要能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熟悉教内容各部分间的联系;还应熟练掌握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反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和练习内容,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新课标明确指出,体育教师要改变过往一味输入式的教学方式,要有在教学中培养和启发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体育教师还要具备在教学过程中的纠错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11],体育技能的学习需要不断纠正错误动作,并逐渐熟练,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还会伴随一些危险性,这些都需要体育教师的正确处理。体育学科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体育技能的学习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体育教师对这一过程的熟练驾驭,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能。
业余训练是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成绩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手段[12],包括学校一些项目代表队的训练或参加体育高考学生的训练等。这些队伍的训练都需要体育教师进行指导,体育教师负责训练的设计和组织,训练队伍成绩的取得与体育教师的带队训练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带队训练是一个复杂动态且科学的过程,从运动选材到制订训练计划,再到训练过程的实施和运动员的状态监测,最后根据运动员的训练反馈进行科学调整,这些都离不开体育教师扎实的体育运动技能训练能力和训练学、生理学、保健学等体育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制订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以及做好训练后的疲劳恢复等,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最终获得优秀的运动成绩。
体育教师首先应具备教师的各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其次需要具备各种教学所需的运动技术、技能的支撑[13]。体育学科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体育教师在教授新的运动技能时,一般都会先讲解再示范,通过完整的讲解和正确的动作示范,以达到给学生建立正确动作概念的目的。如果教师对体育技能不能做到正确且熟练,就谈不上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也就无法理解正确的动作如何讲授、如何分解和指导学生。
新的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列出了项目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见表2),选学模块从有利于学生学会、学精以及培养运动专长等方面出发,可以选择某一项运动项目持续学习3年,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按学年安排学习。选学模块要求教师在每一次课程教学中不只教授一项技术动作,同时每次课程还要求安排学生进行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练习,既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能,又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以及不怕困难、勇敢顽强,坦然面对胜负的心理素质和能力[14]。每一模块的学习都要求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后,学生能基本掌握所学的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学生的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表2 2017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单单只是上好一堂体育课,而要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教书育人,育人才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学校对学生的培育体现在方方面面,体育教育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对学生的“育”而展开,其目的就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完全人格的培养[15]。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不应只把传授知识作为学校工作的唯一目标,教育学生是所有教师的共同职责,教授知识只是学校培育学生的其中一项任务,“育人”才是学校工作的最重要部分。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发育阶段,心理还不成熟,成长的道路上难免有各种心理上的疑问,希望有人解答和指引。教师作为学生最信任的人,如果能及时给予正确引导,无疑是学生最大的福音。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同样扮演着这个重要的角色,体育教师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做出典范。
体育教师不单单是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存在,教师同样是社会生活的一分子,有自身的社会角色,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能力,而忽略了对教师自身的关爱。教师要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生存,需要教师在心理、生理及行为上努力适应和积极改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是教师的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也是高中体育教师必备的个人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发明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公民提出了新的素养需求。体育教师作为社会公民的一员,同样需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事实上,现实中不乏由于自身年龄大而不愿学习新技能的教师,这部分教师不会使用电脑、智能手机上的很多应用。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一边教导学生进取,一边为自身找借口逃避学习。教师应积极学习,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既能为学生做好榜样,又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所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的强盛和发展离不开优质教育的支撑,优秀的教育体系能为国家和民族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人才。教育的成功重在教师,发展教师的个人能力是国家的教育取得成功的保证。新时代祖国和人民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体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对高中体育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课程也在逐渐由“配角”走向“主角”,高中体育教师能积极转变观念,适应自身任务的需求,积极学习进取,完成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匹配新的需求是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