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富明 胡婧
针对胃炎的诊断治疗有中西医不同治疗方法。西医分析慢性胃炎患者由于病因差异,患者的胃黏膜有慢性的炎症,出现萎缩性病变。中医分析慢性胃炎属“胃脘痛”和“胃痞”的范畴,分析患者致病原因主要是情志不畅,导致气机郁滯,也有饮食所伤,导致胃失和降,患者表现出脾胃虚弱,导致纳运失常而致病,长此以往导致血液不能顺利运行,影响经络的通畅,导致疾病发病。本文通过中西医不同的角度为您普及胃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关知识,仅为大家提供参考借鉴。
1.西医对胃炎的诊断、治疗
1.1西医诊断
(1)症状。西医观察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出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大多患者表现出上腹部不适和钝痛感,明显的泛酸、恶心和嗳气,对合并胃部糜烂的患者,还会表现出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可能少量也可能大量。
(2)体征。大多患者没有明显的体征,一般有上腹压痛感,少数有贫血、舌炎和消瘦的体征。
(3)辅助检查手段。经胃镜检查,镜下观察发现黏膜有点状、片状或条状的红斑,而且粘膜表面粗糙不平,未见明显的出血点即为浅表性胃炎;镜下观察黏膜为明显的颗粒状,此部位血管有明显的显露,观察其色泽呈灰暗状,即为萎缩性胃炎。如果同时合并平坦和隆起处的糜烂,胆汁反流等症状则可确诊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合并糜烂、胆汁反流。
分析胃液,其中浅表性肥厚性胃炎,分析胃液发现其酸度处于正常范围值,数值也可能有所偏高,检测胃液酸度数值偏低则为萎缩性胃炎;经HP相关技术有组织学、尿素酶及细菌、C或C尿素呼气实验等培养,其中有任一指标检出阳性,即可判断为胃炎;为患者实施自身免疫性胃炎检查,对疑似患者可检测PCA、IFA,PCA呈阳性,检出IFA呈阳性表明患者同时合并恶性贫血症状。
(4)西医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出中上腹疼痛,疼痛位置可能偏左或偏右,性质呈钝痛、胀痛、灼烧痛或胃部明显不适感,疼痛程度为轻至中度,而且疼痛持续时间较长。观察疼痛表现出节律性,而且比较典型。如果是十二指肠溃疡多于两餐间表现出饥饿痛,直至进食后缓解,有些患者午夜后夜间痛。一般胃溃疡餐后1h后发生疼痛,1-2h疼痛会逐步缓解,直下次进餐,重复此规律。有些患者没有典型的症状表现,经胃镜、钡餐等检查才能对疾病进行鉴别,其中消化性溃疡于内镜下观察呈圆形或椭圆形,观察其底部呈灰白色、灰黄色等渗出物。
胃癌。在发病早期,胃癌并没有典型的症状表现,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容易发生混淆,经病理活检,可准确鉴别胃癌。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腹胀、嗳气、上腹痛等症状持续4周以上时间,也可以统计1年内累计症状在12周时间,同时合并失眠、焦虑及头痛等功能性症状。经内镜检查,胃、十二指肠均未发生器质性改变。经实验室、B超及X线等检查,非肝胆胰等脏器疾病,了解患者没有腹部手术史,即可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5)常见并发症
慢性胃炎患者发病后,多合并轻度贫血或中度贫血,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还会合并发生中重度的不典型增生,严重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诱发胃癌。
1.2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主要有精神心理方面的治疗和饮食方法的治疗,其中精神治疗是指导患者学会调节情绪,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态度。而饮食方法主要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选择容易消化的、不会对胃部产生刺激性的过酸、过辣、过凉的食物,忌烟酒和浓茶,坚持细嚼慢咽。
(2)治疗基本原则。积极消除病因,帮助患者解除临床症状,有效预防疾病的复发,也能控制并发症发生。
(3)治疗方案。
制酸或抑酸治疗方案,对黏膜糜烂,有烧心、饥饿痛及泛酸主要症状表现的患者,选择制酸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等类药物治疗。其中H2受体拮抗剂的常用药有雷尼替丁、尼扎替丁、西米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常用药有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及雷贝拉唑等药物。
根除HP的治疗方案。针对胃黏膜糜烂,中重度萎缩、肠化或异型增生等明显异常表现的慢性胃炎患者,有胃癌家庭病史的患者,合并糜烂性十二指肠炎的患者,常规治疗效果不良的患者,都可以安排根除HP治疗方案。主要用药是铋剂+2种抗生素,雷尼替丁+2种抗生素,PPI或枸橼酸铋等三联疗法治疗,连续用药治疗1-2周时间。
黏膜保护剂治疗。针对胃黏膜糜烂或出血的患者,选择黏膜保护剂治疗,效果较好,常用药有迪乐、德锘、丽珠得乐、硫糖铝等药物。
促动力剂治疗。针对上腹饱胀、嗳气及早饱等症状患者,多选择吗丁啉、莫沙必利及西沙必利等药物治疗。
助消化药治疗。针对萎缩性胃炎,胃酸低,食滞纳差症状的患者,多给予胃蛋白酶、酵母片及多酶片等药物治疗。
抗抑郁、镇静药治疗。针对睡眠差,精神状态不佳的患者,选择谷维素、舒乐安定等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时合并重度不典型增生,重度大肠肠腺化生的患者,多择期手术治疗。
2.中医对胃炎的诊断、治疗
2.1中医诊断
中医辩证分型,肝胃不和患者,嗳气频繁,舌质淡红且苔薄白,脉弦;脾胃虚弱患者,有明显的胃脘隐痛,食后脘闷和纳呆少食,四肢乏力,舌质淡红且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脾胃湿热患者,胃脘灼热胀痛,脘腹痞闷,小便黄而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或濡数;胃阴不足患者,胃脘灼痛,口干舌燥,舌红少津,无苔或剥苔有裂纹,脉细数或细弦;胃络瘀阻患者,胃脘痛有定处,大便潜血呈阳性,舌质暗红,有淤点,脉弦涩;脾虚气滞证的患者,胃脘胀满或胀痛,胃沉重,嗳气频繁,食后腹胀,面色萎满,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而苔薄白,脉沉缓或沉细。
2.2中医治疗
肝胃不和代表方剂是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虚弱代表方剂是香沙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加减;脾胃湿热代表方剂是黄连温胆汤加减;胃阴不足代表方剂是一贯煎、芍药甘草汤加减;胃络瘀阻代表方剂是失笑散、丹参饮加减;脾虚气滞证代表方剂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总之,胃炎患者临床会表现出明显的食欲减退,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后续未得到有效治疗,患者会持续消瘦。要大量精力,营养补充,才能恢复患者的健康状态。所以.,发现胃炎要及时诊断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尽可能减轻疾病的损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