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研究

2022-05-18 01:58伏蓉
甘肃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融合创新应用策略信息技术

伏蓉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学校,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课堂,课堂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本文在分析甘肃省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到用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科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提出融合创新应用的策略,为教师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供借鉴,用优质的现代化教育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融合创新;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8—0086—04

21世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化的发展使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时代大背景下,培养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未来接班人势在必行。课堂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战场,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撬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逐步实现教学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1]。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颁布,教育信息化全面向融合创新应用转变,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成为教育现代化的聚焦点。

“十三五”以来,甘肃省各级各类学校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到91%,网络接入率达到了100%,信息化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了100%。在这样高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覆盖下,教师参与率却不高。宏观上来看,当下大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观念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化教学观有待提升

一部分教师容易步入技术应用的极端,只通过设备展示图片、PPT,或播放音视频等开展教学,教师疲于操作展示,学生疲于应付画面,教学过程缺失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互动,以及课堂生成。教学由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变成了信息化的“电灌”。

(二)信息化教学备授课能力有待提升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互动”是关键,教师备课时除了备学生、备教材,还要备信息技术,要具备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互动的能力。由于一部分教师不能将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应用,导致了“电灌”现象的产生。

(三)融合创新教学的能力有待提升

大多数教师在开展“三个课堂”“智慧教学”“电子书包”等信息化教学活动中,只是从形式上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开展教学而已,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变。教学设备本身是不能产生效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的创新智慧才是创新教学的根本。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创新应用由低到高分为四层,第一层:交互展示,激发兴趣。即充分应用设备的交互式功能,调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层:突破教学重难点。借助设备应用直观或者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化难为易;第三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充分应用信息化资源、授课工具、AR/VR等技术,引导学生根据学情需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学习,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第四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例如线上线下相结合,学生平板互动教学、跨学科教学、智慧教学、人工智能创新教学等。这四层教学层层递进,螺旋上升,逐步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层级越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强。

(一)信息化教学要充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互联网+”教育时代,课堂教学内容以“教材+数字化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到各省市、县等各种学习平台都汇集着大量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凝聚了教育专家、一线优秀教师教育教学的智慧,符合各学科、各学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新时代的教师要具有互联网思维能力,通过浏览、学习、使用互联网资源扩展教材内容,但绝不能变成资源的搬运工,而要进行资源的再加工和再创造,产生新的、适合学情的资源开展教学。

同时,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化教学应用软件教学。在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支持下,各类教学应用软件、App等,使教育资源共享更大化、质量更优化、教学更智慧化。教师要熟悉掌握应用软件的操作及其功能、资源等,备课时备资源,上课时调资源,课后推送资源,逐步把信息技术变成破解教学重难点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力手段。

(二)信息化教学要创新教学模式

技术本身是不会产生效能的,只有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转变教学模式,才能让技术成为实践新课改的利器。信息化教学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备授课时,教师应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为什么用技术。新课程提倡以能力为先的教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通过训练是可以获得的[2]。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帮助教师变“教知识”为“练能力”,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去引导学生会思考、会创造、会用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自主”主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品质。信息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互动功能、小工具、小程序等使课堂趣味盎然,增强了学生的多维体验。“探究”是针對问题,让学生个人或合作组通过分析、评价、创造等方式,提高深度思维能力的学习过程。教学中用技术引导学生探究的策略、途径:可以创设游戏情境;可以推送相关学习资料;可以通过互动教学系统中的“挑人”或“抢权”等功能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

“合作”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交流和创造能力。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合理搭配,取长补短。确定小组长,明确分配任务后,再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合作学习中,教师评价要及时、持续,贯穿整个活动。在应用平台点个赞、送朵小花,或是通过竞赛等方式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发挥教学平台在情境、讨论、作业、调查、测试等方面的优势功能,活跃学生思维,各抒己见,推进活动不断深入。尤其是课下活动,教师要在线上时时跟进,督促合作小组收集网络资源,筛选并归纳整理,加强线上交流反馈。

2.用什么技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是当下教师常用的教学模式,既兼顾了传统的听说读写等基础知识的夯实训练,还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实现精准教学、个性学习,充分结合了传统学习和网络学习的优势[3]。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教师在备课时要从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备课,每部分都要有目标设计、资源设计、活动设计和评价设计。要将线上和线下学习贯通起来,形成“个性学——共同学——个性提高学”的学习闭环。

课前,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能力布置学习任务,推送适宜的学习资源,如通过小实验、微课、实践活动、测试等方式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习需求确定自主学习方式,可以选择独立学习,也可以采用协作学习组学习等方式。学习结束后学生提交作业,大数据统计完成学情分析报告,教师根据学情再备课,调整教学策略。课中,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师精准针对学生“不会的”“不深入”的知识点组织学生探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把学习的时间花在突破重点、吃透难点上,达到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实现课堂教学的翻转。课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推送个性化拓展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提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使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更明确,课堂40分钟更有质量。当然,线上学习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律能力要求非常高,教师要充分运用网络学习空间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形成家校共育合力,持续关注学生的学情,帮助学生解决自学过程中的问题,指导自学的方式,尤其是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

3.怎么用技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不同的设备创造不同的教学模式,这完全是教师智慧的结晶。以“三个课堂”中的“专递课堂”应用为例。

“专递课堂”以“双师”教学模式充分共享优秀教师的智力资源,有望成为未来主流教学模式之一。“双师”即两位教师跨区域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扮演各自的角色同上一节课,一主一副,通过人机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扩大优质资源受众面。

落实“双师”课堂教学效果,焦点在于两位教师如何密切配合完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直播课[4]。“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教育阶段有这样两种表现形式:1.主讲教师在自己的班级上课,将课堂教学同步出去;2.主讲教师线下没有学生,直接针对线上学生授课。相较之,第一种形式对主讲教师的要求更高,要线上线下兼顾教学,由于线上线下学生数量多,学情差异大,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第二种形式主讲教师主要针对线上学生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关注点在线上,所以在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明显优于第一种方式。在“双师”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很重要。主讲教师教学虚实结合,课前充分备好学情尤为重要;辅导教师配合主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变身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并针对学生听讲过程中的疑问等现场解答。同时,辅导教师还是一名学习者,要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逐步由辅导教师变成主讲教师,切不可成为设备的“开关员”,以旁观者自居。其次要做好网络教研。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课前要共同交流学情、教学重难点,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完成集体备课,主讲教师先备好课,辅导教师在主讲教师主备教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再备课,预设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准备解决方案。课后,辅导教师要反馈线上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作业情况等,为主讲教师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学情准备。

另外,课堂互动是双师教学的生命线。由于空间限制,线上线下师生不在同一物理空间,如何拉近线上线下学生的距离,尤其让线上学生感受到网络课堂不是看电视,而是参与学习?教学互动是个好办法:(1)师生互动。教学中主讲教师要善于将线上线下学生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通过问答互动、示范模仿互动、实践互动、竞赛互动等拉近线上线下学生的距离,打破距离鸿沟。互动时,辅导教师要引导线上学生积极思考、参与互动,在思维的碰撞中感受线上学习的乐趣。(2)生生互动。除常规的课堂互动外,双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微信、QQ等拓宽学习交流的渠道,消除隔阂,成为结对伙伴,以网络为桥梁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双师”只有通力合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正常有序开展。课堂教学建議30分钟完成,剩余的10分钟,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可针对物理空间内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次查漏补缺,当堂解决消化。从个性化学习的角度来说,“双师”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宜过多,否则教师无法兼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反而成了变相的大班额教学。

除了以精准扶智为目的的“双师”教学外,同区域同学校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也可以尝试“双师”教学模式,人尽其才,物尽其能。以教师教学共同体的形式备课、上课、教研等,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三)信息化教学要开展科学评价

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姿势识别”“表情识别”“脑电波识别”等技术产生的数据,为科学、准确的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依据,其洞察力和预测力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录播教室应用录播技术能够建立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系统,会发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规律及模式。针对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互动性、探究性等进行数据分析,教师可及时调整教与学的策略;对学生上课的状态、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思考的情况、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大数据统计,可从知识、能力、素养等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突破了传统评价的局限性。数据还能为每个学生建模,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的潜能,实现个性化学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创新应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才能不断适应新时代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期待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智慧,结合教学需求,有目的地选择技术、应用技术,在创新应用中转变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技术的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

[2]包磊.“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J].甘肃教育,2019(19):49.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 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gs_ws=tqq_635879677144434007.

[4]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5-10.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2.0时代阻断西部地区贫困代际传递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Z219)

编辑:杨静

猜你喜欢
融合创新应用策略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小学“优课”教学模式的多元分析
东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比较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