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斌
运用思维引导开展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有利于学生提高文学素养与作文水平。本文以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期望在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引导下,帮助学生找到提高写作能力与文学素养的途径,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高年级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应用能力,加深学生对作文的印象,提升学生的高阶逻辑思维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写作思路与知识结构体系,促进学生的文学素养与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得到提升。下面,就思维导图对高年级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作文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进行分析,期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实现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应用思维导图概述
1.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思维导图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习惯与学习规律,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思维引导方式,能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深化学生对作文语言、情感的理解,提升学生写作学习的效率,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使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应用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得到提升。相较于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梳理写作思路,并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学习表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此外,还可丰富写作素材,对写作主题进行拓展和延伸,并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在写作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打开写作思路,激活创新意识,提高写作能力。
2.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可行性分析
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01版《新课程标准》,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多少,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写作框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且具有可行性。另外,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教学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学习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以认识到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到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向形式运算阶段发展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会得到质的提升,已经可以脱离具体事物假设场景,推理出事情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能满足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需求。相比于低年级的学生,高年级的学生思维更加发散,好奇心也更强,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非常厌恶,提不起兴趣。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作文教学工具,色彩鲜明,图文并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驱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总的来说,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无论是从国家的相关教学标准角度,还是从学生的心理发展、兴趣培养角度看,都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加以推广。
二、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1.梳理写作思路,明確写作主题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促使学生形成快速确定写作主题、构思、行文的能力。但高年级学生接受的写作训练比较多,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写作习惯与偏好,想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就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与语文水平,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与实际发展需求,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写作训练形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此,教师可以在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时,引导学生对写作主题和写作技巧进行总结,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生写作遇到困难时,不要直接帮助学生解决,要用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理清写作思路,找到写作方向。
例如,在描写景物时,大多数学生能够主动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简单的修辞,但往往会在写作中后期出现偏离主题,或者内容苍白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帮助学生理清写作素材,更好地规划写作流程,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写作。
首先,如果写作主题是“家乡的变化”,可以“家乡”为中心,列好写作框架,包括景物特色、经济发展、教育发展、文化发展等,构建思维导图;其次,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框架填充细节,完善写作大纲。对于学生写作思路局限以及构思老套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展开想象和探讨,分析和总结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帮助学生找到写作切入点,然后再根据讨论出的思维导图拟制写作大纲,理清写作思路;最后,将认识和感悟写下来,完成写作任务。然后让学生互评,发现自己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指导,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写作信心,纠正学习误区,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表扬,要设法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写作自信,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和写作的习惯。
2.丰富教学活动,培养写作兴趣
培养兴趣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来说,内驱力能够打败惰性和懈怠心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探索的习惯,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还能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法与思维导图引导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首先,创设生活化或者疑问式的教学情境,如提出问题:“神话故事中不同神仙的能力如果放在现代会有什么用?”然后,可以提供思维导图框架:神话故事→神仙角色→仙术→在现实生活的应用,让学生展开探讨和交流,填充具体内容,完成思维导图。要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列举一个神仙角色,并结合思维导图,用文字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运用开放式点评的方式,让大家共同分析和探讨写作成果,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修改建议。探讨的过程能开拓学生思维,提高想象力。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反思自身想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能集中注意力,汲取其他同学的经验。丰富有趣且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思维导图教学,能使学生在探究和辩证分析活动中提升写作能力,也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3.加强互动交流,细化评价指导
教师的评价和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发展目标,给学生指明学习和成长的方向。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肯定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点评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精细化点评,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反思不足→提出解决方案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