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2022-05-18 23:10:32方承远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2年4期
关键词:科举考试蒲松龄文学创作

方承远

“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执着精神固然可贵,但适时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蒲松龄放弃科举考试,专心进行文学创作,画狐画鬼高人一等,凭《聊斋志异》万古不朽。

蒲松龄早年热衷功名,虽家道中落,生活贫苦,但应试之志不改。他满腹才学,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郁郁不得志。后来,他将全身心放在了文学创作上,努力搜集民间故事,并以此为蓝本创作鬼怪故事,终于写成了《聊斋志异》。书成,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频出,使志怪传奇类小说再度繁荣,而蒲松龄也成为文学长河中闪闪发光的存在。

在蒲松龄那个时代,状元或许炙手可热名满天下,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又有谁记得当时的状元是谁呢?而蒲松龄的名字却家喻户晓,他的《聊斋志异》更是被評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高峰。假使当时蒲松龄没有放弃科举,一心求取功名,那么,或许他也会像那个时代的状元一样,如流星般一闪即逝。可见,适时放弃是智慧之举。

秋收起义失败,很多人主张攻打长沙,毛泽东坚决反对。根据中国实情,他发现农民是最重要的革命力量,认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十分必要,于是决定放弃城市转战农村,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农村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武装力量,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

正因为毛泽东放弃苏联的“城市包围农村”战略,而是根据中国实情,智慧地选择深耕农村,最后才取得了革命胜利。

不论是蒲松龄,还是毛泽东,他们都是在面临困境时,适时放弃,重新出发,最后才取得了成功。对于中学生而言,也是如此,面对困境,应该懂得放弃也是一种智慧,重新开始,如此,才能获得成功!

(指导教师  陈  勇)

猜你喜欢
科举考试蒲松龄文学创作
明代科举考试中的二三场
梅卓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5:30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科举考试答案解析
“科举考试”
环球时报(2019-10-21)2019-10-21 05:14:57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当代作家(2018年11期)2018-11-27 05:00:00
蒲松龄
诗潮(2018年10期)2018-10-17 06:50:36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科举考试的投考资格——从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第25题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