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记叙文写作技巧的探索

2022-05-18 16:46:57杨美红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2年4期
关键词:椋鸟写作技巧记叙文

杨美红

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教学重点,作文体裁分很多种,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等。无论哪种体裁都需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要领,对于小学生而言,掌握写作技巧,勤加练习是提升个人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一种文学形式。新课改要求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并能独立写作,写出内容清晰、有条理、有感情的作文。但在日常教学中,由于缺少写作技巧,不少学生受到怎样写、如何写、写什么等问题的困扰,影响了写作兴趣,不能提升写作能力。如何更好地开展记叙文教学指导,成为众多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其实,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并不是无章可循的,引导学生掌握好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教学中多加练习,就能提升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

一、记叙文写作技巧分析

1.审题技巧解析

审题是写作的关键环节,通常记叙文写作内容与作文题目密切相关,学生在落笔前要认真审题,审题技巧有如下几点:第一,认真阅读,弄清题意。看到作文题目,要认真阅读,分析各个要素,对重点信息用重点符号圈出来,便于理解和思考。第二,找准题眼。题眼是题目的关键,决定了文章重点写什么。在审题时找到题眼是关键,有的题眼是名词,有的是动词或形容词。有的题目是并列式的,题眼就是两个。第三,理解题意。就是要对题目隐含的意义或外延有所了解。

在写记叙文的过程中,学生要明确写的是什么,写人还是叙事,是写一个人还是几个人,是一件事还是一系列事,都要表达清楚。例如,以“选择自己适合的路”为题作文,在写作前要审清题意,并理解题目的深层含义,题目中的路当然不是我们每天走的马路,而是暗指人生的发展方向,这表明了审题的重要性。

半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在审题后将题目补充完整,补充的部分要与给出的部分内容一致,要尽量醒目,能引人入胜。能反映真实的生活,给人以正面影响的才算得上是佳作。因此,审题是开展写作的关键环节,教师在写作教学时要重视审题指导,引导学生用心领会写作内容,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2.选材技巧解析

选材是写作记叙文的核心,学生也常常在选材上犯难。解读高分作文不难发现,写记叙文素材非常关键。写作素材大多源于亲身经历和阅读,这两类素材在学生的脑海中记忆深刻,学生可根据写作对象和内容加以筛选,选出适合的人物或事物。构思如同搭建房子的框架,选题如同选择搭建房子的材料,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文这座“房子”的外观是否漂亮,因此选材是重中之重。

首先,选材的第一个原则是真实。写作时,融入自己的辛酸与欢乐,文章才会有生命力。学生在选择亲身经历时要选择熟悉且令人有所感悟的内容。只有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如果抛开真实生活,一味编造、拼凑,就会因缺少真实情感而导致文章内容空洞、虚假。

其次,素材要少而精。何谓“少而精”?就是要选择高质量的经典案例,而不是毫无价值的浅薄材料。要选取典型的写作素材,把控数量,避免堆砌案例,好像在记流水账。要找准写作对象,集中笔墨突出主题。

再次,取新不取旧。小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千篇一律、选题陈旧的问题。这是由于学生缺少与时俱进的意识。选题新颖就是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异”的思路,别人说过的话尽量不原封不动地搬用,别人用过的材料不照搬使用。材料力求新颖,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此,作文才能脱颖而出。

3.立意技巧解析

立意是指文章的写作主题,小学阶段主要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而一篇优秀的作文,必定是中心突出的,或表达对社会、生活、人生的感悟,或抒发特定的情感。立意深刻的作文,能表明学生对事物、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想做到这点,需要重视日常积累,尤其是在语文课、政治课上认真学习,掌握相应的文化知识。在社会交往中,也要注意积累,丰富阅历,增长见识,提升自己的精神和思想境界,培养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感悟能力、分析能力。新颖立意要求学生平时做好积累,进行思维的碰撞,抓住灵感的火花,拒绝随波逐流,写作时要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另辟蹊径。

学生在立意时常犯以下两个错误,第一是用议论的方式强行拔高材料的意义,导致立意与材料没有必然联系。第二是立意混乱,甚至自相矛盾。为此,学生在写作前要全盘考虑,明确主题,在写作时要围绕主题精选事例,使文章条理清晰。

二、记叙文写作方法指导探究

1.认真审题,新颖立意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读不懂题是很常见的现象,导致在写作时常犯偏离主题的错误。若想写好记叙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容忽视。首先是在审题方面,必须要求学生认真细致地审题,先读懂题目,然后根据题目构思写作框架,这是最基本的写作流程。要让学生写出来的内容立意明确,条理清晰,能抓住读者的眼球。

如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作,先要分析题目,“你”是谁,“好”在哪里,是因为做了什么事感觉到好,还是拥有的才是最好的。要根据题目,将印象最深刻的“你”以及所涉及的事写出来。有的学生写:“每天,无论春夏秋冬,妈妈总是第一个起床,给自己做早饭,让自己能在出门前吃上热腾腾的早饭。妈妈的付出让自己很感动,也感到很幸福,感觉有妈妈真好。”有的学生写:“爸爸妈妈为了家每天操劳,自己为了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学习了做饭和做家务,爸爸妈妈夸自己长大了,说‘家里有你真好’。”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重点突出“你”所做的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样才能使作文有特色,令人难忘。在立意与构思环节,必须谨慎、认真,这样立意才能更精准,才不会出现跑题问题。

2.构建框架,梳理写作思路

很多小学生在写记叙文的过程中,常出现文章层次混乱、词不达意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前因后果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文章框架,从而使文章内容更加连贯,让所记叙的故事更有吸引力。

例如,寫“我最喜欢做的事情”时,要结合自己的特长写作,这样写起来会更加从容。比如,可以先写自己特别喜欢画画,然后点明喜爱的原因——家里的文化气息浓郁,家人从小培养“我”画画。刚开始对画画没感觉,画得不好,后来在父母的悉心指导下,画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像样,很有成就感,对画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逐渐也成了最喜欢做的事。这样写作,不但前因后果明确,而且记叙文的六要素也完全得到了体现,故事的发展过程自然顺畅,人物的形象也很丰满。可见,学生拿到题目后,对题目进行分析,然后构思写作框架,那么写作时就能一气呵成,得心应手。写作思路就好比房子的框架,框架搭建好了,其他环节才能顺利进行。先搭好框架,那么先写什么,下一步写什么,怎么结尾,要突出什么等就会容易很多,就能做到下笔如有神。搭建写作框架既能保证文章思路清晰,又能使文章合情合理,为准确表达情感提供保障。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指明写作方向,指导学生用框架约束思路,确保写作顺畅。

3.深化主题,表达思想

想文章出类拔萃,那就要深入研究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这样才能使文章更有魅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先明确写作主旨和中心,尤其是写记叙文,一定要围绕主旨进行内容的拓展和深化。主旨是文章的灵魂,主旨越深刻,文章的魅力越大,当作文的写作范围较大时,就需要仔细分析写作主题,化大为小,层层深入,剥去外壳,挖掘出内核。

例如,写作“多彩的课外活动”时,可以从日常的课外活动入手,如跳绳、拔河、打球等。在写作过程中,要深入写课外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快乐,描绘课外活动中活泼、热闹的氛围。写完活动场景,学生可以结合内容点明主题——团结力量大,让学生通过团队活动充分认识团结的力量。

另一个主题可以是青春、朝气,珍惜当下。号召同学们珍惜青春,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什么年纪做什么事儿,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娱乐的时候娱乐,莫荒废了青春。确定了主题,才能围绕主题进行拓展和深入,才能提高文章的层次,打动读者的心。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融入真情实感,将人生体验或真实经历写出来,这样能赋予文章以生命力,使文章的情感更加真挚感人。要引导学生多体验、多观察、多阅读,将所见、所读、所想记录下来,养成记录的好习惯,长期坚持,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真实,更富有生活气息。

4.以点代面,充实内容

小学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将一件事写详细、写精准。也要指导学生合理设计文章结构,即做好主体内容的衔接。例如,《灰椋鸟》的第一段写了对灰椋鸟的基本认识以及想看灰椋鸟的强烈欲望,“再也忍不住了”“早就听说”“亲自去看一看”等语句,表达了作者想看灰椋鸟的热情。基于此,教师可告诉学生,想让文章更有看头,可以运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做铺垫。如主题是写爸爸乐于助人,就可先抑后扬,写爸爸接“我”放学却爽约,表达自己的不解与愤怒,然后遇到爸爸帮助过的人,解开谜底,原来爸爸是为了帮助他人才没能来接“我”的,体现爸爸品德的高尚。在写作过程中,抑与扬要有重点、有层次地展开。如《灰椋鸟》一文的第四段,主要写了作者看到的灰椋鸟归巢的形式、规模、数量等内容,运用点面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注意,想写好记叙文,不仅要运用记叙和描写的手法,还要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写作手法。比如,《灰椋鸟》一文中就对灰椋鸟的人性化进行了描述,写灰椋鸟有人情味,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在写作时,尤其是写人时,要注重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及心理进行描写。例如,指导学生以“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为主题写作,可让学生从活动参与者的动作入手,表现活动的激烈。如写拔河比赛,就可用拉拉队的呐喊衬托比赛的激烈,或者用队员的顽强拼搏,赞扬集体荣誉感的可贵。写记叙文时,除了以点代面,还要关注叙述的条理性,如按照空间顺序、时间顺序、情感顺序等进行叙述,并做到详略得当,突出典型,从而使文章思路更清晰,人物形象更鲜活。

5.积累素材,开展写作练习

大多数小学生在写记叙文时,虽然凑足了字数,但文章的结构却非常混乱。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开展片段写作训练。首先,讲解记叙文写作要素,包括時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学生在写记叙文时,教师就需将写作的背景、时间和地点讲清楚;其次,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记叙文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最后,叙述事件,对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及过程进行描述。写记叙文,六要素通常不可或缺,在对整体结构没有太大影响的状况下,可适当删减,但小学生还处于写作基础阶段,因此最好写清楚作文的六要素,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记叙文的六要素中,占篇幅最大的是事件的过程描写,大部分学生在描写事件时,不知道怎样写,抓不住关键点,常常因为害怕写不明白而事无巨细,导致文章没有侧重点,像流水账。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缩小写作范围,帮助学生明确写作重点。例如,可布置“清晨”“上学路上”“超市老板”等写作主题,这些主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有素材可写,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还可让学生写一些规律性的事件,或者写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人,比如上课、考试、老师、同学等。也可进行特定的写作训练,如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等,这种专项的写作训练,能锻炼学生某一方面的特定写作能力,对促进学生整体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在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挖掘生活素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等。还要引导学生巧妙设计文章结构,明确写作主题,突出描写人物及事物,让学生掌握更多写作技巧,并运用到日常写作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猜你喜欢
椋鸟写作技巧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椋鸟的蚂蚁浴
思维与智慧(2021年3期)2021-02-22 13:36:12
如何写好记叙文
掌握写作技巧,让写作有“技”可循
粉红椋鸟24小时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英国椋鸟惨遭雀鹰捕食被踩脚底下毫无还击之力
灰椋鸟的团队意识
挖掘最佳训练点渗透写作技巧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