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做人与作文”的思考

2022-05-18 16:46:57孙云云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2年4期
关键词:做人作文语文

孙云云

作文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高度重视,要让学生在写作中提升语文素养,在学习过程中塑造高尚人格。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学会“做人”与“作文”。在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就“做人与作文”这一课题进行了实践。总结实践经验,笔者发现,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做好人,做人与作文是息息相关的。现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写下来,姑且抛砖引玉。

一、引导学生思考“做人与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人生价值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做人与作文”的关系,能有效弥补传统初中写作教学的不足,解决学生在写作方面遇到的困难,使写作教学更加高效。在提高写作效率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做人与作文”的思考,还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关注理解文题、让学生堆砌写作素材的局面,以“做人与作文”代替“为写作而写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带领学生摆脱僵化的写作思维,在写作时分析写作主体的深层内涵,进而使作文内容更深刻。在传统的初中写作教学中,一些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生活和写作素材的关系,布置的作文主题对学生来说过难,学生没有相关生活经验,致使写出来的作文内容虚假、空泛。为了满足“做人与作文”的要求,教师可以布置更精细、真实的作文主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更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写作。此时,学生能够在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构建起系统的写作知识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其次,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 “做人与作文”的思考时,教师要强调写作主体和写作内容之间的层次性,从而帮助学生扩大写作范围,让学生在结构化的写作文本中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教师也需要进一步扩大取材范围,从不同题材、不同领域中选择写作主题,拓宽学生的写作视角,深化学生的写作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此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文本与教材的关联性,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带领学生解读文本,理解文本内涵,以引发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其体会到文题的深层内涵,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作文。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敢于对写作主题提出质疑,并和同伴沟通交流寻找答案,从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整合能力,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写作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和知识,培养管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作文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不仅如此,学生还需要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利用文本中的信息优化语言表达,以进一步提高综合素养。

二、引导学生进行“做人与作文”的思考

1.要“作好文”须先“做好人”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一筹莫展,这是因为平时积累的素材不够丰富,加上在写作时只关注题目而忽略题目背后的深层意蕴,因此在写作时是没有进行深入思考的,因而写出来的文章是浅显的、表面的,作文质量不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作文和做人,教师可先从学生的写作意识培养入手,推荐丰富的写作素材,并组织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体验,提高语言文字的组织和运用能力。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人文荟萃。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留下不朽作品的大家不计其数,这些大家之所以能留下不朽之作,是因为他们对大美山河以及人性的真善美怀有赞叹之心,对人间不幸极具同情心。这样的情怀从何而来?自然是具备做好人之心而致。李白能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佳句,是因为他爱极了庐山瀑布;杜甫能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说明他对劳动人民充满同情;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气贯长虹,乐观地描述艰难困苦的战斗岁月,是因为他拥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水浒》和《荡寇志》素材相同,但前者备受青睐,是因为它歌颂农民英雄,对农民英雄不仅充分肯定,还予以热情的讴歌。它歌颂农民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也歌颂农民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再来说学生,一写作文就不知道从何处下笔,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经验和生活积累,即便写出了作文,也是一些无关痛痒的文字,不贴切,不深刻。学生没有做的过程,自然没有真正的体验,至于是应该歌颂、赞扬还是批判、反思,自然也没有自己的见解,更遑论该用怎样的词去赞扬了。那么,怎样改变学生作文的现状呢?窃以为需要让学生在作文前体验生活,可以是脑力劳动,也可以是体力劳动,因为学生有了劳动体验,才能产生感悟,才能从中学到做人的真谛。比如,考场佳作《怀想天空》,作者怀想的是自己的农民父亲,为什么怀想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因为在高考前夕的月休时,作者跟随父亲一起去田间劳作,父亲的行为和平淡的语言,使作者觉得自己普通的农民父亲非常伟大,于是在考场上一气呵成地描写出了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农民父亲,让阅卷教师非常感动。

2.让“作好文”和“做好人”常态化

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解决学生在写作方面逻辑不严密、思想不深刻等问题,并开展多层次的写作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通过写作训练锻炼写作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由此,学生才能在多元化的写作训练中培养创造能力,使写作思维变得更敏捷、更灵活,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使做好文、做好人成为常态。

毛泽东曾说过,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辩证地看,这个意思其实就是一辈子不做好事的人根本成不了好人。学生想作好文需要先做好人,那就要求学生时时刻刻做好人。时时刻刻做好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时时刻刻做好人,就需要时刻面临抉择,具备抵抗诱惑的能力。初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尚在塑造期,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还不强,可能稍不注意就会犯错,导致不能“做好人”。学生不能做好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也会出现问题。如果学生的“三观”出现问题,那作文的立意和价值取向就会存在问题。学生的“三观”为何会出现问题?是因为学生没能常态化地做好人。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将做好人常态化,学生做好人的目的达不到,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让学生的作好文和做好人常态化,需要教师认真对待,保持教学热情。那应该怎样热情对待呢?可以说让学生学做好人、作好文,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学文道结合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做好人。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有着极深刻的教育意义,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利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做好人。如教学汉乐府《木兰辞》时,就可对学生进行文道结合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花木兰具有保家卫国的豪放美,还要让他们了解花木兰具有柔情美。花木兰之所以拒绝可汗封赏的尚书郎一职,是因为她非常孝顺,想回家侍奉爹娘以尽孝道。尤其要让学生了解花木兰的柔情美,并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弘扬这种美德。现在的中学生,大多身在福中不知福,对父母亲的辛苦不以为然,对亲人的关心觉得理所当然,甚至互相攀比,虚荣心非常强。如果教师抓住花木兰的柔情做文章,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就会受到感染和震撼,从而认识到自己生活在幸福中,应该感恩父母,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紧紧抓住花木兰的柔情美做文章,深入挖掘其现实意义,并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查找其他孝敬父母的事例,或者观察自己的父母,亲身体会父母是多么辛苦。在活动中,学生能感受到父母的不平凡,明白父母虽然普通,但他们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为了家辛苦奔波,身上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感恩他们,孝顺他们。

3.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在當前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加强写作训练,从而提升他们的作文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待学生客观公正,既要表扬学生出彩的地方,又要指出学生的错误。同时,教师可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训练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在思考中总结,从而提升作文质量。

众所周知,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考试成绩,绝大多数教师以分数论英雄,用分数评价学生,认为只要能获取高分,就是好学生,就是优秀的。不过,很多历史事实证明,应试成绩优秀的,写出来的文章却未必能流传千古、为人称道。比如古代很多状元,显赫一时,但后世的声名却不及同一时期的落榜者,这一现象应当引起人们的思考。在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够严格要求学生做好人,多开展做好人的实践活动,那学生便可获得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写作素材。比如,现在很多初中生感悟能力和观察能力很弱,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总以为身边所有人都没有可取之处;总以为自己所经历的事情都是平凡的,所看到的景色都是平庸的,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之感。这样的偏见,导致学生不热爱生活,更不关心身边的人、事、物、景。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教会初中生做人是必需的,要让他们学会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告诉他们想作好文必须先做好人。在语文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是与人有关的,文中的主人公大多拥有崇高的精神品质和高尚的人格,是学生的楷模。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其深刻内涵,寻找教学的结合点。比如,教学写景类的文章时,不仅要带领学生感受文中所描绘的景色之美,还应引导他们探究作者为什么能发现这样的美。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是散文名篇,是“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表达了作者在特殊时期的思想、情绪和人格追求。教学时,如果让学生挖掘字里行间表现的人生道理,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人格追求,思考当前我们必须具备什么样的人格和素养,那么,学生一定能很好地完善自我。还可以让学生选择相关时节或相关景致进行描写,并借物喻人,在字里行间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

总而言之,学生想写好作文,先要学会做人,而且必须做好人,这是笔者根据魏书生先生的教育理念研究出来的结果。作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给予高度重视,要让学生在写作中提升语文素养,在学习过程中塑造高尚人格。笔者深知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还不够深刻,也不到位,尚有一定缺陷,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定会坚持不懈,认真钻研,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寻找将作文教学与做人教育结合起来的高效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做人作文语文
做人,不要做藤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58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做人
从零开始做人脉
公务员文萃(2013年5期)2013-03-11 16:08:38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