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太恭人墓志铭》简述

2022-05-18 15:21郭军亮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5期
关键词:历史价值墓志铭艺术价值

郭军亮

摘 要:《卫太恭人墓志铭》由晚清名人祁寯藻撰文、徐继畬书丹,讲述了卫太恭人的生平,记录了阳城县王瑶台、王遹昭父子两进士的从政经历、社会关系等,历史信息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文章试就该墓志铭的价值展开阐述。

关键词:卫太恭人;墓志铭;历史价值;艺术价值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5.006

1 墓志概况

阳城县文物博物馆现藏有《卫太恭人墓志铭》,分刻三通,石质方形,其尺寸(长、宽、高)分别为118.5厘米×34.5厘米×14厘米、69厘米×30.5厘米×12厘米、67厘米×35.5厘米×12厘米,由祁寯藻撰文,徐继畬书丹,勒石于道光三十年(1850)三月。碑文楷体竖书,保存基本完整,碑文如下:

皇清敕封孺人、晋封宜人、诰封太恭人  王母卫太恭人墓志铭

诰授光禄大夫、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南书房翰林、寿阳祁寯藻顿首拜撰文。

诰授光禄大夫、兵部侍郎、福建巡抚、前翰林院编修、五台徐继畬顿首拜书丹。

岁乙巳,吾乡王介民侍御以终养去官,都人土饯送之,相与咨嗟而称道之。今春邮寄讣状,知太恭人在籍寿终。介民深哀镂骨,痛其母积劳脩德,虽寿屆八旬,未尝享一日之安,乞余铭以志之。余自先大夫已与介民尊人给谏公官同朝,嗣太恭人复迎养入都,乃得登堂拜祝,与介民昕夕过从,梓乡兰谊,知之独详,更无可辞,谨按状及闾党所熟闻者诠次之。太恭人氏卫,为邑大司马桐阳公裔孙女,累世皆通显,父文林公,旌表孝子。母田太孺人,生二子四女,太恭人居长,未及笄即能代母抚弟妹,饮食衣履之事,皆身任之。年十七,归给谏枫船公。维时祖姑及舅姑皆在堂,太恭人先意承志,分舅姑之任,以事祖姑,故尤得姑张太宜人怜。张太宜人性勤俭,善持家,女红尤绝,掺妇业者鲜克当其意。自得太恭人后,事无巨细,悉委任之,戚党翕然称新妇贤。乾隆己酉,给谏公与兄中宪公将赴秋试而啬于赀。太恭人摒挡资装以助,行李余衣数袭悉置,太宜人所姑妇妯娌更迭著之。给谏公即以是科乡举第二人旋成进士,官翰林,迎养太翁奉政公及张太宜人于京邸。太恭人侍养入都,衣粗食淡如在家时。每值给谏公早朝之期,太恭人必坐以达旦,及仆从来窥,则已盛服以待矣。居京七载,遭张太宜人疾,给谏公虔诚礼斗,长跪中庭者四十九夜。太恭人孕方及期,亦且日夜彷徨,目不交睫。凡病壹者恒便祕,太恭人指裹香绵,躬为涤□。盖不仅厕牏之必亲也。迨太宜人卒,太恭人一痛不支,尚经理丧具,附身附棺,井井有条。适逢弥月之时,绖以免身髽而就道。旋里后殡葬如仪,而给谏公已因哀伤过度,遂撄重疾。太恭人综理家务,侍奉汤药,泪痕渍面,夜以继日。以此甫逾三旬,两目常昏昏焉。无何中宪公以毁瘠卒,距太宜人之葬甫经一月。给谏公以积孱之躯复撄变故,痛母哀兄,渐以不起,年未四十,即与中宪公相继弃世。斯时也,太恭人年三十有六,奉政公年已七十矣,中宪公遗□子年十四。太恭人三子一女,长者五齡,幼者数月,克勤克俭,仰事俯畜,每寒宵补缀,使儿辈坐读其旁,青灯荧荧,刀尺声与□声相应。儿辈入塾,必躬自执炊,或功课未完,则亦亭午不食。尝泣语儿辈曰:“吾家□世皆读书,曾未有一人旁及农工商贾者,汝父英华未尽,吾其可望汝等之成立乎!”辛苦二十年间,男有室,女有家,人或以□相慰藉。太恭人泫然曰:“三丧未葬,四壁待存,吾何日能令两代归莹慰先灵,以慰□心也。”闻是言者皆泣下。初,给谏公□□□即世也,贫无以葬,停柩在室者二十余年,中间奉政公捐馆亦未卜窀穸。嗣中宪公之子以第一人补博士弟子员,亦旋殁。太恭人每念及之,辄唏嘘流涕。因于己丑之冬,遣长子淑邹侍御冒风雪告助来京。当年僚执仅有存者,然给谏公过人至性,数十年来籍甚朝端,一时名卿大夫即尔时未谋一面者,罔不啧啧于给谏公之纯孝性成,每有踵告,皆为动容,慨惠赙资,遂得三槥彗俱举。盖至是而太恭人之心始尽矣。岁丙申,次子介民成进士,改庶吉士,乞假归省。太恭人谓之曰:“汝父在时,当指汝向吾而言曰:‘儿辈中,当有入翰林者,其即汝也耶。今幸其言验而益痛,汝父之不及亲见此也。”己亥春,太恭人复就养京师,居二载归。而长子淑邹侍御卒,尝忽忽不乐。各岁春夏之间,太恭人两弟复相继殂谢,往哭之痛,食锐减,至冬愈剧,腊尽惊传皇太后国恤,家人等祕不敢以闻,而往来视疾者皆素服。太恭人似微觉之,遂绝粒卒。太恭人天性至厚,待人以礼,虽家故不裕,而有无缓急之需,必俭衣省食以给之。待侧室梁孺人甘苦与共,三十年如一日,以故梁孺人得以贞节闻于朝,建坊入节烈祠。至其待奴婢之恩,则尤为罕见,饮食教诲与子女无殊,侍婢十五以上者即送其母家,助资装为之择配,而仍往来不绝如亲串。然迄今病革时,痛哭失声者,半五十年前之旧人。其待人之宽可想也。呜乎!以给谏公之笃于孝、丰于才而不克竟其用,未登强仕遂痛皋鱼,而天又特生太恭人,为之厯盘错而振家声,松柏凌寒,菤葹耐折,八旬寿考,节行俱完。孰谓苍苍者之无意于斯人哉?太恭人生于乾隆三十六年正月二十四日寅时,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初八日子时,享寿八十岁,为乾隆乙卯科进士、翰林院检讨、掌湖广道监察御史、兵科给事中、庚申科陕甘乡试正主考、诰授奉政大夫、诰赠中宪大夫枫船公德配,敕封孺人、晋封宜人、诰封太恭人。子三:长遹醇,增贡生、覃恩貤赠中宪大夫、掌山东道监察御史加三级;次遹昭,丙申进士、翰林院检讨、掌山东道监察御史;次遹徽,丁酉科拔贡、东河直隶州州判。女一,适同邑田文端相国曾孙廪膳生梅村公,子学谦。孙麟序,幼孙女许字甲子科举人汾阳县教谕宋恬庵公孙敏潢。道光三十年三月二十九日合葬于梁家桥祖茔,爰系以铭。

铭曰:

孝为顺德,百行先之。天胡不弔,理竟难知。

维太恭人,健力支持。妇能代子,母且兼师。

霜晨井臼,夜月机丝。茹荼集蓼,以至于斯。

室家再造,清白长贻。宝田厚植,玉树交枝。

八旬上寿,一世壸仪。呜乎!太恭人之心则

瘁而神则怡,闻之者乃更感叹而吁嘻。

孤哀子王遹昭、遹徽泣血瘗石

该墓志铭于2016年12月在阳城县凤城镇岳庄村一建筑工地中发现,后移交给阳城县文博馆收藏。其记述了卫太恭人的生平,看起来普通的墓志,但因撰书者的显赫声名和记述了阳城县父子两进士的名门望族,承载了特殊的历史信息,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本文试就该墓志铭的价值简要进行阐述。

2 墓志銘因祁寯藻撰文、徐继畬书丹而弥足珍贵

祁寯藻,山西寿阳人,三代帝师(道光、咸丰、同治),历任军机大臣、左都御史、兵户工礼诸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主持道光咸丰诗书坛几十年。

徐继畬,山西五台人,晚清名臣、学者,著《瀛寰志略》,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历任广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总理衙门大臣,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

铭文如拉家常,娓娓道来,文笔生动,刻画细腻;铭诗押韵自然,对仗工整,通畅流利,朗朗爽口,尽显诗文大师的风范。铭文是徐继畬存世不多的书法作品,书法遒劲有力,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令人叹为观止。两个如此显赫的名人撰书的铭文,具有很高的文学和书法艺术价值。

3 铭文为研究王氏家族和明清时阳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铭文记述了王瑶台三代亲属、王瑶台父子的为官履历等相关历史信息,为研究王氏家族和修订完善族谱提供了翔实的出土资料。其余诸如大司马桐阳公(卫一凤,明崇祯年南京兵部尚书)、田文端相国(田从典,雍正年吏部尚书)等信息,为研究阳城明清时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家族渊源、社会关系等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铭记王遹昭为“王介民”,《阳城县志·人物传》记“字介明”,墓志铭由王遹昭亲自勒石,绝无失误,志需订正为“字介民”。

根据铭文可考知王瑶台卒于1806年。结合县志“王遹昭三岁失怙,年七十卒于家”,可考知王遹昭生于1804年,卒于1873年,此可完善二人传记。

4 铭文为研究清代的科举制度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4.1 清代科举制中的生员

清代科举考试,分别经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个阶段,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者称生员。生员俗称秀才,分三等:廪生(廪膳生)、增生、附生。生员分别被分往府、州、县学学习,县学生员称弟子员,府学生员称博士弟子员。

铭文中增生王遹醇、廪膳生田梅村,以第一人补博士弟子员的中宪公之子等人就是不同的生员。

4.2 清代科举选拔贡生的制度

在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挑选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贡生经廷试后由吏部挑选,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

清代有六种贡生:岁贡、恩贡、优贡、拔贡、副贡、例贡。前五种为正途资格出身。另有一种通过纳捐取得的贡生称例贡,即凡廪生、增生、附生,不经考选,援例报捐取得贡生资格者,统称例贡生,分别对应称为廪贡、增贡、附贡。铭文所记三儿子王遹徽就是道光丁酉科拔贡,任东河直隶州州判。长子王遹醇是增生通过纳捐取得的例贡,称为增贡生。

5 铭文为研究清代的封赠制度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铭文中的诰授光禄大夫、奉政大夫、诰赠中宪大夫等与清代的封赠制度有关。封赠,是皇帝赐予官僚自身以及其妻室子孙父母以及祖父母一定官爵或名号的一种荣典,存者受封,死者受赠。

根据《清史稿卷一百十·志八十五·选举五》,清代的封赠制度大致如下:

文职隶吏部,八旗、绿营武职隶兵部。文官封赠,其封赠名号为:正一品授光禄大夫;从一品授荣禄大夫;正二品授资政大夫;从二品授通奉大夫;正三品授通议大夫;从三品授中议大夫;正四品授中宪大夫;从四品授朝议大夫;正五品授奉政大夫;从五品授奉直大夫;正六品授承德郎;从六品授儒林郎;正七品授文林郎;从七品授徵仕郎;正八品授修职郎;从八品授修职佐郎;正九品授登仕郎;从九品授登仕佐郎。

对官员妻子的封赠名号:正、从一品妻封一品夫人;正、从二品夫入;正、从三品淑人;正、从四品恭人;正、从五品宜人;正、从六品安人;正、从七品孺人;正、从八品孺人;正、从九品孺人。

王瑶台曾任职翰林院检讨、掌湖广道监察御史、兵科给事中。翰林院检讨为从七品;湖广道监察御史,乾隆十七年定为从五品;兵科给事中,雍正七年升为正五品。王瑶台在职受封,与兵科给事中相对应的是奉政大夫,与铭文合。其亲属的封赠是奉政大夫、兵科给事中。

王遹昭任职翰林院检讨、掌山东道监察御史。从铭文记其兄长王遹醇“覃恩貤赠中宪大夫、掌山东道监察御史加三级”,可知王遹昭有掌山东道监察御史加三级之诰授。山东道监察御史为从五品,加三级是正四品,正四品授中宪大夫。王遹昭的官职高于父亲王瑶台的正五品,根据康熙五年定“父官卑于子者,从子官封赠”,故铭文记王瑶台诰赠中宪大夫。王遹昭其亲属的封赠是中宪大夫、掌山东道监察御史加三级。

乾隆五十年定制:四品至七品官不得封赠祖父母。正四品官员王遹昭、正五品王瑶台,只能封赠至其祖父母辈。

《阳城县志·封赠》记:“王光禄,瑶台祖,赠奉政大夫湖广道监察御史;王若维,瑶台父,赠奉政大夫湖广道监察御史;王若羲,瑶台胞伯,赠文林郎翰林院检讨。”“王瑶台,遹昭父;王仪盛,遹昭胞伯;王遹醇,遹昭兄;王遹霈,遹昭堂兄,赠中宪大夫山东道监察御史。”根据墓志,结合清代的封赠制度,这些记载有误。

王光禄,王瑶台的祖父,县志记奉政大夫(正五品)湖广道监察御史(从五品),前后不一致。其封赠只能从王瑶台,应为奉政大夫、兵科给事中。

王若维,王瑶台父亲,王遹昭祖父,去世于王瑶台之后,应受过两次封赠:一次生前依照子王瑶台,诰授奉政大夫兵科给事中;一次去世后依照孙王遹昭,诰赠中宪大夫、掌山东道监察御史加三级。

王若羲,王瑶台伯父,县志记赠文林郎(正七品)翰林院检讨(从七品),前后不一致,其封赠从王瑶台,应是奉政大夫、兵科给事中。

王瑶台,遹昭父;王仪盛,遹昭胞伯;王遹醇,遹昭兄;王遹霈,遹昭堂兄,县志记赠中宪大夫(正四品)山东道监察御史(从五品),前后不一致。这几人的封赠从王遹昭,应为中宪大夫、掌山东道监察御史加三级。

铭文记太宜人是王瑶台母亲生前的五品诰封。“敕封孺人、晋封宜人、诰封太恭人”,对应的是七品、五品、四品,可以看出随着丈夫官级和封赠的变化,妻子的封号也变化,最终诰封太恭人。

《卫太恭人墓志铭》作为出土文物,是研究祁寯藻、徐继畬的诗文、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为研究阳城县明清时的历史人文、研究清代的科举制度、封赠制度等提供了详细可靠的信息,尤其对研究王瑶台家族更是不可或缺,可校订完善王氏族谱。王瑶台几代人身上显现的家风传承、至孝之举,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在如今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8.

[2]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政协阳城县委员会.阳城县志:同治版:点校版[M].[内部资料],2016.

猜你喜欢
历史价值墓志铭艺术价值
充满自嘲与幽默的西方墓志铭
墓志铭
墓志铭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墓志铭
浅谈隋唐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革期间北大荒知青版画创作历史价值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