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语前置表现的研究综述

2022-05-17 07:48常智利汪南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先行前置日语

常智利,汪南雁

(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

“前置表现”作为日语表达的特征之一,成为不少国内外日语研究者的研究对象。但是,近年来国内该领域的研究似乎到了瓶颈期,“前置表现”的研究热有所冷却,急需发现新的研究突破点。

因此,该文首先对相关先行研究从“发展及现状”方面做一次系统性的考察,并立足这些先行文献对国内日语前置表现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其次对部分先行文献进行较详细考察;最后对“前置表现”这一概念提出比较具有通用性的定义,并从谈话功能方面对其进行分类。

1 日语前置表现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在有关日语前置表现的研究当中,包含了“以前置表现本身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和“研究内容涉及了前置表现”的研究。这些研究体现了日语前置表现所具有的语言功能的多重性。

该文由于篇幅限制,仅对中日两国的“以前置表现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先行研究做综合分析和论述。其中分“中文文献类先行研究”和“日文文献类先行研究”。“中文文献”是指在CNKI 数据库中,以“前置表现、日语”或“前置表达、日语”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后得出的文献结果,该搜索结果出现了3 篇硕士论文,为了方便与“日文文献类先行研究”进行对比分析,该文将统计结果限定为期刊类论文文献;“日文文献”,仅限于在日本CINII 数据库和NINJAL 数据库中,以“前置き表現”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后得出的期刊类论文文献,包括收录于论文集中的论文文献。从表1 可以看出,首先,国内对日语前置表现的研究开始得较晚,最早开始于2012年,且开始即达到了研究热潮的高峰(总计13 篇研究文献当中,2012年的研究成果占据6 篇,约占总研究成果的50%),此后研究热逐渐冷却,研究成果分别为2013年的4篇、2015年的2 篇和2019年的1 篇。这说明国内研究者对日语前置表现的研究逐渐失去热情。其次,从这些文献的研究角度来看,多集中于“文化”“语言策略”“表达方式”这3 种,基于其他角度的研究数量极少,且研究成果相对浅显,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这就说明,国内研究者对日语前置表现研究的思维方式略显固化,需要从新的角度、新的视野来推进和发展有关该模块的研究进程。

表1 中文文献类先行研究

从表2 可以看出,“日文文献类先行研究”开始的时间较早,最早开始于1991年,并且研究持续的时间较长,研究视角也相对较多,有“场面限定”“特征、功能”“组成单位”“定义、分类”“囊括范围”“比较研究”“学习者的掌握情况”“定型化的前置表现”这八大视角,其中“场面限定”和“比较研究”这两个视角又可以再细分,这样的研究视角也促进了研究文献的产出。可以说,这些日文文献对国内的前置表现研究起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推动作用。

表2 日文文献类先行研究

2 国内日语前置表现研究的发展方向

如前所述,日本关于前置表现研究的视角相对广泛,而国内的研究视角则相对保守。因此,国内研究者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研究角度,再结合国内日语教育的现状,将该领域的研究再次展开。

比如,一直以来,前置表现都被当作日语或日本文化的象征符号,那么汉语有没有与之相应或相似的表达或表现方式呢?如果有,那么是否可以探讨一下在某个特定场面中的两种语言的“前置表现”的使用特征呢?如果没有,那么其背后原因可能是什么呢?再者,不论是国内还是日本的研究文献,都对前置表现的“功能”和“语言策略”有所探讨,那么可不可以将这些观点进行整理分析后,总结出相对来说具有通用性的“前置表现”的概念和功能呢?

解决这些问题,既可以促进国内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时对“前置表现”的理解,也可以对学习汉语的日本人有所裨益。这样不断地将研究视角进行拓宽后,渐渐地就可以形成一个有关“前置表现”的研究体系。

3 有关前置表现研究的论文考察

表1 和表2 已经分别对有关前置表现的研究文献从“中文类”和“日文类”角度进行了总结。受文章篇幅的限制,这一节对这些文献当中的一部分进行考察和分析。

3.1 中文类研究文献

陈风将“前置表现”定义为“出现在进入正题或话题部分之前并具有引出正题或话题这一基本功能的表述,其使用与否对后续部分的成立或说话人欲传达的基本信息内容没有影响,具有这种功能的「前置き表現」的语法形式为由接续助词「が/けれども」引介的词语”[1]。并从文化的角度将前置表现分为“非文化意义类”和“文化意义类”这两类。将文化意义归纳为“忌讳‘唐突’的行为心理特征”“‘主题——惯性’的谈话推进方式”“注重‘三共’的交流模式”“‘知错为贵’的价值观”和“「前置き表現」的‘自我保护性’”这5 点。除此之外,根据是否具有文化意义,其还将前置表现所具有的“语言策略”分为了“共性”和“个性”两方面,认为其语言策略的“共性”在于“导入”,即“引出正题或话题,对后续内容进行某种预告,以及吸引对方对话题的兴趣或关注等”,而“个性”主要体现在“文化意义”上,分为“基本礼仪型”“心理缓冲型”“主题照应型”“寻求共识型”“自我反省型”这5类。

可以说,陈风的这些考察很好地从文化和语言策略的角度对前置表现进行了探究。但是,其局限性在于,只探讨了「が/けれども」引介的“节”形式的前置表现,至于其他形式的表现具体该怎么对待则没有提及。

王慧鑫将前置表现定位为一种语用学上的语言策略,并将其表现形式分为了抱歉式(~すみませんが)、感谢式(ご好意は有難いが)、理解式(君の気持は分かるけど)、共感式[(君の気持)……分かる]、谦虚式(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けど)、减量式(自慢じゃないけど)、假定式(よろしかったら)、象征性同意式(それはそうですが)、请求式(ちょっとお願いしたいことがありますが)、说明理由式(急用ができたので)、引用式(△△さんの言うとおり)、提示话题式(~のことなんだけど)、提示样态式(簡単に言うと)这13 种。并主张“前置表现具有缓和作用和体谅对方的使用特征”,“语言使用者在使用具体语言形式达到交际目的的时候可能面临许多可以选择的‘方式’”。

周明巍旨在探讨日语教学中引入前置表现的策略,但实际仅介绍了前置表现的几种类型。虽然文中提到“在教学实践中讲授敬语表现的同时,将‘前置表现’的概念贯穿其中,帮助学生掌握运用敬意表达的这种能力,向学生传授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使用方法”,但是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入”“何时引入”则并未提及。

丁艳霞将前置表现称为“前置句”,认为其是“在话题开始之前经常会使用的一些特有的表达方式”,并从语言和文化的相关性出发,对“前置句”中体现的日本人的文化价值观进行了考察。不过,该考察仅限于“请求表达”和“拒绝表达”这两个场合,在其他场合当中如何体现这种“策略”则未有提及。

3.2 日文类研究文献

大塚容子认为,前置表现是“本題に入る前に現れ、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を円滑に進めるためのストラテジーとして使用される表現”。并将电视讨论的场面分为“表达同意时”“表达反对时”“寻求意见时”“回答问题时”这4 种情况,从“ポライトネス”的角度对各个场面所使用的前置表现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大塚容子主张,虽然前置表现“是一种想要维护‘面子’的表现”,但是“这种表现在崇尚委婉表达的日本或许会被赞为美德,不过若要考虑到跨文化交际的问题,那么其未必还能一如既往地起到‘促进交流的顺利进行’的功能”。

内田らら将口头禅“なんか”也归类为前置表现的一种,并从“词性”和“功能”的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认为“なんか”不仅是一句口头禅,更是听话者用来判断后续说话信息的“谈话标志”。

小沼喜好分析了“ガ/ケド”节的前置表现,并根据“ガ/ケド”节的功能将前置表现的网罗范围进行了划分。将“前置表现”总称为“广义的前置表现”,其包括“有提示话题功能的ガ/ケド节”和“狭义的前置表现”两种。又将“狭义的前置表现”定义为“本題、結論、答えの前に現れるもので、相手との接触の際の緊張感を緩和するための(一連の)言語表現や相手が理解しやすいように情報を与える(一連の)言語表現である”。比如,“その次の大きな戦争はベトナム戦争ですが、この戦争でも武器によって解決された問題は一つもない”的画线部分具有提示话题的功能,所以属于“广义的前置表现”,而“山田ですが、太郎君はおられますか。”的画线部分不具有提示话题的功能,属于“狭义的前置表现”。并且,其认为,“狭义的前置表现”的形式“不仅包括短语、节,还包括一些具有文章形式的数个句子的集合”。

陳臻渝分析的是日语会话当中的前置表现。此研究首先对前置表现进行了如下定义。

(1)前置き表現は何らかの配慮によって用いられ、主要な言語内容に先立つ。

(2)ディスコースにおいて、その次にくる主要な言語内容を導入するという機能が基本的な機能である。

(3)前置き表現には、次にくる主要な言語内容に対する判断(態度)や認識といった、話し手の主観が含まれている。

(4)前置き表現の有無によって、次にくる主要な言語内容の命題? 事柄の成り立ちに支障が起きることはない。

根据此定义,陳臻渝将メタ言語分为了“前置表现”和“非前置表现”,并将“前置表现”进行了如下分类。

(1)对人关照型(対人配慮型)。

表达歉意(詫び表明):「申し訳ないんだけど、~」

表达理解(理解表明):「お気持ちはありがたいんだけど、~」

表达谦逊(謙遜表明):「こんなことを言うのは僭越ですけど、~」

表达辩解(釈明提示):「別にあなたをひどい人だとは思わないけれど、~」

(2)对传达性关照型(伝達性配慮型)。

提示话题(話題提示):「例の展覧会の話ですが、~」

提示样态(様態提示):「簡潔に申しますと、~」

可以说,陳臻渝的此次定义和分类,对其后的前置表现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性和影响。

陳臻渝将前置表现的后续信息部分根据表达功能分为了“请求行动”“实行行动”“请求信息”和“信息传达”4 类,并基于这些功能将日语中的“悪いけど”“すみませんが”“申し訳ありませんが”“失礼ですが”“恐縮ですが”“恐れ入りますが”这6 个前置表现与汉语的“对不起”“不好意思”“抱歉”“恕我冒昧”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陳臻渝认为,日语的这6 个前置表现与汉语的“对不起”“不好意思”“抱歉”“恕我冒昧”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汉语日语学习者在学习和运用这类前置表现的时候很可能受到母语的影响。

3.3 相关研究论文的考察小结

以上对中日两国有关前置表现的研究做了简明地考察。通过考察可以看到,先行文献对前置表现的研究虽不在少数,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有先定义何为前置表现,再进行理论分析的,也有不做任何定义就进行研究考察的;有重视其所出现的文中位置的,也有对其出现的文中位置不做过分要求的。因此,从正面意义上说,这些研究丰富了前置表现的研究内容,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这些先行研究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4 日语前置表现的定义及分类

在3 中对有关日语前置表现的中日文献进行了分析考察。由于篇幅问题,不能对所有文献一一细究,但是,纵观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说陈臻渝为日语前置表现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笔者在此主要参照陈臻渝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并结合其他的研究成果,将“前置表现”进行再次定义和分类。为了综合考虑概念的通用性,该文将“前置表现”定义如下:

前置表现是一种不具备文章形式的、为了导入重要的表达内容而使用的“体现了信息传达者对信息接受者的某种关照”的语言表达。

根据此定义,该文从谈话功能的角度,对前置表现进行如表3所示的分类,其中画线的部分属于“前置表现”。

表3 基于谈话功能的“前置表现”分类

其中,「对人」 关照型前置表现是通过表达说话人的某种心理活动来达到对听话人的某种心理关照。如果不使用此类表达,虽然对说话信息的传达并没有太大影响,却会有损人际关系。因此可以说,这类表达是一种“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种语言策略”。根据其具体的功能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表达郑重”“自我保护”“表达理解”“解释说明”和“表达样态”这5 类。

「对传达性」关照型前置表现跟说话人的心理活动无关,仅仅是一种为了提高说话人的信息传达效率而使用的表达。其可以再次分为“补充完善传达信息”类和“孤立于主要传达信息”类两种。前者具有“提示话题或补充部分传达信息”的功能,可以说其自身即是所要传达的信息的一部分,如果将其省略的话会影响传达信息的完整性,可以分为“话题提示”和“信息提示”这两类。后者具有“提示说话目的或将传达信息再次加工”的功能,其自身孤立于所要传达的信息之外,所以即使被省略也不影响后续信息的传达,可以分为“目的提示1”和“信息加工”这两类。因此,「对传达性」关照型前置表现是一种“提高交流沟通的效率的语言策略”。

双重关照型前置表现则如“ちょっと聞くけどさ”这样,既能够让听话人对后续信息有所心理准备,又能够让听话人迅速理解说话人的说话目的。所以其具有「对人」关照型前置表现和「对传达性」关照型前置表现的双重特性。并且,这类表现的使用与否不会对后续传达信息的完整性产生影响。

5 结语

日语的“前置表现”不断被日语学习者和研究者重视,在日常交流中,“前置表现”的正确使用能够对交流沟通产生很大帮助。该文通过对中日两国有关前置表现的研究文献做梳理分析,大体明确了前置表现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并对国内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概念的通用性,结合先行文献的研究成果,该文提出了不局限于某个场面的前置表现的定义,并依据该定义,从谈话功能的角度对前置表现进行了分类,期望对前置表现研究的推进起到些许作用。

猜你喜欢
先行前置日语
绿色低碳 节能先行
绿色低碳 节能先行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精准的声音还原 Yamaha CX-A5200前置放大器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丹凤“五个先行”推进村“两委”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