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芬
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一文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1927年1月,巴金先生乘船从上海至巴黎求学,在途中把自己的见闻、感想以信件的方式与哥哥分享。《海上日出》便是其中一封信中的内容。作者在文中抓住“海上日出”“奇”的特点,从不同角度详略得当地描写了在天气晴朗、多云和黑云蔽日三种不同天气情况下“日出”的不同景观。文章语言平实流畅、细腻,丰富、精准,把“日出”的变化刻画地细致入微,为学生学习观察与表达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本单元的习作任务是“按顺序写清楚”与“写一处景物”。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重点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表达的方法,落实“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的语文要素;在学习作者如何用文字表达所见所感与学习如何写出景物的变化的过程中落实单元人文主题“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
教学过程:
一、赏日出,揭课题
1.赏日出。同学们,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你留心观察过日出或日落时的情景吗?(学生交流)我们看过太阳从高山背后、从平坝边缘升起,那你看到过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的情景吗?(播放海上日出的视频,学生观看)
2.揭课题。同学们,看到刚才的美景,你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形容你的感受。(学生交流)1927年1月,巴金先生乘船从上海到巴黎留学,他用文笔将途中所见、所闻、所感写信与哥哥分享,《海上日出》便是其中一封信中的内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及“海上日出”的视觉审美体验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表达的欲望。
二、探日出,读文本
1.自读课文。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伴互助学生字词。
2.交流互动。交流识字的方法。教师相机指导“镶”“范”等字的识记。
3.思考问题。默读课文,思考:文章结尾处“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一句中的“这”指的是什么?(海上日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作者为什么发出这样的赞叹?(指名让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在识字、记字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学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抓住文章的“文眼”——“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让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与交流,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铺垫。
三、品日出,会文意
1.默读课文。学生默读课文,在自己感到是“奇观”的词句处写批注。
2.品读课文。学生抓住课文中能够体现“奇观”的词句进行品读与交流。
(1)感悟“静静”的“奇观”。①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奇观”。(“周围非常静”“只有”这些词语突出了日出前的“静”;“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说明作者不是第一次观察日出)②交流。日出前,作者写得这么“静”,你们觉得是“奇观”吗?这样的描写是否多余?(学生讨论与交流)③小结。作者在日出前简略地写“静”是与日出时详写的“热闹”作对比,为的是突出“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2)感悟“热闹”的“奇观”。学生品读课文第3自然段,抓住天气晴朗时天空、海面和人的变化的词句感悟“奇观”。①时间变化的表达。学生圈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体会每个词所代表的时间长短。(稍微长一点的时间:“过了一会儿”;表示时间短的词:“一刹那间”“忽然”“突然”;表示一个时间点:“到了最后”)教师总结:三句话中用了这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太阳升起的变化之快,这足见作者语言的丰富。使用这些词语,作者不仅能写出日出变化得快,而且把“日出”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顺序也写清楚了。②颜色变化的表达。太阳在上升过程中的颜色、形状、光芒的变化:“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臉,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一句话中的“果然”说明作者“为了看日出”的确是“常常早起”。(指导学生理解“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的非常可爱。”这一段话,作者此时此刻觉得太阳“好像负着重荷”“冲破云霞”“跳出海面”,读着这样的文字,你有什么感觉?学生交流,朗读课文)③小结。太阳在上升的过程中很是费劲儿,最后“冲破云霞”又让我们感觉任何事物都不能够阻挡他,他就是个一往无前的勇士!作者把太阳当人来写,前面的“小半边脸”也是拟人的表达方法,读起来让我们感觉真是很形象生动。④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3)感悟“不同”的“奇观”。学生品读课文第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抓住不同天气情况下,日出景象的不同领悟“不同”的“奇观”。①同桌同学互相交流日出堪称奇观的地方,写批注。②指名让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朗读。③小结。太阳冲出黑云的重围,太阳、云和海水,连“我”也成了光亮的了,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在语境中品析,让学生沉浸于课文文字表达的意境中,领悟作者丰富、准确、精妙的语言表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四、学方法,理文路
1.概括方法。为了看到这“伟大的奇观”,作者说“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作者想说明什么?(作者观察的结果是“常常”观察得来的,文中的“我知道”“果然”及课文第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开头的两个“有时”等词句也说明这篇文章写的不是一次观察的结果)
2.理清顺序。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日出的?(课文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写。)
3.归纳总结。巴金先生经过多次观察,按顺序把日出的过程写得清楚和传神,为我们展现了“海上日出”这一“伟大的奇观”,我们也可以用表示时间变化的这些词语做衔接语,按一定顺序写清景物的变化。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总结文本,学会观察,理清写作顺序,达成从建构到运用的目的。
五、勤观察,学表达
1.勤观察。山间的日出和海上的日出是一样的吗?乡村的日出,你仔细观察过吗?西边的日落你也留心过吗?你还见过哪些变化的景物呢?(例如:天空中的白云、梯田的云雾、种子萌芽的过程……)
2.学表达。作者通过认真观察,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以丰富的时间转换词,细腻的文笔着重描写了海上日出时的太阳不断变化的景象,表达出对充满勃勃生机的海上日出的赞美。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一处景物,按照观察顺序写一写你的观察收获。
设计意图:将方法运用于实践,学生才能真正习得知识。让学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学习表达,在实践中提高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