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乙鑫
教育是城市功能的重要一环,关联着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作为重庆市教育大区、教育强区,沙坪坝区坚持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奋力兑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民生承诺,让优质教育在推动全域空间优化、全域品质提升、全域产业升级、全域城乡融合中发挥更大作用。
秉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理念,沙坪坝区在继承和完善集团化办学、共同体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沙坪坝区新时代优质学校集群化发展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辐射作用,全面提升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为沙坪坝区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新模式——构建协同发展的办学共同体
在“名校领军、集群发展、深度融合、整体提质”的发展路径上,沙坪坝区坚持东、中、西“三线并进”,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合理划分集群范围,统筹集群资源,培育5个优质中学集群、13个优质小学集群、8个优质幼儿园集群,以环线优质教育圈、沿嘉陵江新优质教育拓展带、沿科学大道新优质教育集群带、歌乐—中梁优质教育特色带为支撑,形成“一圈三带”教育优质发展新格局。
为实现集团总校或领军学校成熟的办学理念、文化特色、课程体系、育人模式、管理标准等办学体系能够有效辐射,沙坪坝区深度挖掘总校或领军学校的资源优势,根据学校自身发展实际采取不同集群组建形式,构建法人统筹型、品牌引领型、项目驱动型三类教育集群。
法人统筹型教育集群,是指以“总校+分校”为组建形式的“总校长直管”集群办学模式。由具有较大区域影响力的优质学校作为集群总校,各分校作为成员学校,总校与分校之间“同一法人、一体化运行”,其办学理念、运行机制、管理模式、课程建设等高度一致,帮助分校厘清发展路径,获得更高发展起点、更好发展平台和更快社会认同。
品牌引领型教育集群,是指以“领军校+成员校”为组建形式的“首席校长统管”集群办学模式。遴选优质品牌学校作为领军学校,群成员校长对集群同一教育品牌共同负责、同向合力发展。领军学校与成员学校间多元互动、资源互享、文化互融、研修互助、队伍互培,进一步形成教育合力。
项目驱动型教育集群,是指以“特色项目联盟”为组建形式的“联盟校长共管”集群办学模式。通过民主推选产生集群首席校长,基于同一办学特色,组建校际合作联盟,如:篮球特色学校联盟、足球特色学校联盟、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联盟等各类学校集群,通过搭建合作共进平台,一体解决共性问题,整体提升特色项目办学水平。
沙坪坝区教委负责人表示:“通过三至五年试点,沙坪坝学校集群化发展体制全面建立,优质学校集群改革经验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有效推广,学校活力竞相迸发、师生才智涌流、集群化办学效应凸显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沙磁教育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新机制——健全人才培养,拓展资源支持
为进一步优化集群化办学工作机制,推动工作走深走实,结合区域教育实际,沙坪坝区着重强化集群办学系统支持,为建设具有沙区特色的高质量区域教育新体系提供人才与资源保障。
校长培养上,沙坪坝区专业化推进校长队伍梯队建设。把培养好、选配好教育集群校長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激发办学活力的关键因素,加大校长培养培训力度,积极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和任期考核制度,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
教师交流上,各集群常态化开展干部教师跨校流动。建立完善教育集群中层干部交流轮岗、挂职锻炼、学习培训、目标责任管理考核与奖励等机制,推动中层干部在集群内部实现常态化有序双向流动。鼓励集群开展教师中短期换岗培训,实现集群学校教师全员轮训。探索集群走校教学方式,解决集群学校优质学科师资不足的问题。
资源扩展上,沙区教委多元化拓展外部智力资源支持。探索区进修学院研修员常态化蹲点驻群指导制度,指导各教育集群发挥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主体作用,积极探索符合学科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积极开发优质学校名师网络课程、专递课堂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同时,沙坪坝区教委进一步健全集群办学管理机制。完善宏观管理,落实区教委主管责任,对集群化办学的组织形态、职能定位、管理模式、运行方式和工作开展进行顶层设计;完善内部治理,深入推进集群办学机制改革,建立健全集群办学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完善实效评估,基于集群办学共同性与差异性,探索建立适合本区特色的评估体系。
教育成效的背后离不开一线校长、教师队伍的不懈努力。沙坪坝区教委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切实增强了广大校长、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激发其投身集群办学改革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营造了优质学校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也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