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

2022-05-16 17:55孙立娜李鹏蛟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3期
关键词:叙事策略融媒体时代纪录片

孙立娜 李鹏蛟

摘要:纪录片作为伴随电视媒体发展的视频类型,是对社会观察的一种重要记录形式,它以客观性带领观众从旁观者的视角见证时代的变迁并帮助观众做出思考判断。但近年来,在短视频、直播等快餐式的娱乐文化的冲击下,人们已经习惯了“短平快”的观看节奏。本文将以叙事学为视角,针对以上提出的叙事难点,对融媒体时代下纪录片叙事主体、内容、视角、节奏的变革进行分析,并围绕《滹沱筑梦》《复兴路上》两部纪录片结合及发展的现实境况和前景,提出几点发展建议,以期为国内纪录片的培育和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纪录片;融媒体时代;叙事策略

纪录片为人们进行社会观察提供了一种重要记录形式。它以客观性带领观众从旁观者的视角见证时代的变迁以及帮助观众作出思考判断,从诞生到发展的一百余年,为世界提供了无数艺术瑰宝,而它也在无数大师的镜头下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其拍摄手法与拍摄模式、叙事结构等也日趋成熟。

然而,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融媒体时代已悄然到来,在全新的传播与展现的媒体形式下,观众的收看习惯发生了改变,选择传统的纪录片叙事策略将意味着丧失一大批新的潛在受众。因此,纪录片创作者要积极做出改革,而这除了要让镜头语言与音乐等视频要素完美搭配外,从融媒体时代中汲取可借鉴的视频元素去完善叙事框架,是成功拍好一部纪录片的关键因素。

一、融媒体时代下纪录片的叙事难点

传统纪录片普遍存在节奏慢、时间长等特点,它本身没有过多的人物语言,即使纪录片当中的主人公经历着巨大的人生变故,也很难让观众从中感受到明显的感情变动,再加上冗长的旁白往往会让不习惯纪录片叙事节奏的观众听得昏昏欲睡。

此外,当下随着融媒体时代一同到来的还有各大短视频网站,如今各式各样的短视频冲击着互联网用户的眼球,它们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通过镜头让观众达到兴奋阈值,如快手、抖音上的短视频,它们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利用“短平快”的叙事手段传递想要表达的信息和情绪,很快就能激起观众继续收看的欲望。而纪录片存在关键信息密度低、情感铺垫时间长的特点,刚好与短视频的叙事特点相反。因此,找准节奏,抓住当代观众观看媒体的兴趣倾向展开叙事,对融媒体时代的纪录片叙事创新来说尤为重要。

二、纪录片在融媒体时代叙事的创新策略

传统纪录片的创作模式往往是先确定主题、制订拍摄计划,再根据前期计划进行拍摄,拍摄完成后撰写解说词文稿,最终以文稿作为叙事主线进行剪辑,这样的创作模式较为常见。但随着此类创作模式日渐流于模式化,过于依赖解说词的作用导致没有发挥出视频与音频的核心优势,导致纪录片的魅力大打折扣,传播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这样的情形中,纪录片在新媒体网络平台上的影响力势必比不过新媒体。[1]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纪录片的创作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从乐观层面看待融媒体时代对于纪录片叙事乃至创作的影响,那便是融媒体拥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生产方式,它把以广播电视电影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与当下的新媒体整合在了一起,让媒体之间达到在手段、功能方面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效果,也因此催生了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跨媒介传播的产品。

在当下的融媒体语境中,纪录片需要在创作题材、创作方式、叙事策略、传播方式等各方面做出创新。而本文将着重在叙事策略方面进行探讨。

(一)适当增加戏剧性冲突频率,迎合观众收看习惯

融媒体时代下的观众习惯了“短平快”的叙事节奏,因此要达到持续吸引观看的效果,就要适当增加戏剧性冲突的频率。比如,有意识地去记录更多主人公在纪录片中遇到的感情冲突与生活变化,让观众时刻关注片中的剧情矛盾,从而保持影片对观众的持续吸引力。

比如,纪录片《复兴路上》从石家庄生活的普通劳动者的视角为观众展示了他们不平凡的生活,在镜头下有平均年龄27岁的女大学生从事铁路工作,有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投身抗疫一线的社会工作者,还有20年如一日的水利工程工作人员。他们的每一个故事虽然都发生在普通人的身边,但在纪录片创作者的精心叙事下,很好地将他们每天工作中遇到超乎常人所想象的挫折完整地表现出来。

镜头下的主角们虽然只是在各行各业默默耕耘的其中一员,但通过一波三折的叙事策略,展现出每一位基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困难,让观众情不自禁地代入角色进行思考——主角会怎样克服困难,他们的生活会不会变好等,通过设置情节的起伏抓住观众们的眼球并引起共情。

(二)通过叙事平民化优化叙事风格

在融媒体时代,新的传播方式不断出现,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拍摄成本变低,即使不用数码相机人们也能随时随地地拍摄自己喜欢的画面。

此外,视频网站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以及互联网的使用门槛变低让大部分处于融媒体时代的普通人都有机会成为纪录片的主角、观众乃至创造者,而互联网媒体潮流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处于融媒体时代下的每一个人得到的媒体话语权越来越大,自主创作与选择媒体的意识觉醒,人们逐渐对过去宏大叙事的纪录片产生观看的审美疲劳,不再满足于个体在大众利益的裹挟下成为影片中的“背景”,而是想要看到个体在社会中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每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能够在镜头下所创造出的特殊价值,想要在每一个记录对象的身上与价值判断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这种基于大众心理的观看与创作心态无疑对整个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变动产生巨大的影响。

《复兴路上》不仅在拍摄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摄制设备,捕捉每一位劳动者工作时的细微之处,做到以小见大,更从他们行动与话语中的细节出发讲述每位普通劳动者与社会的关系、个体和集体的关系,无论是在铁路工作的铁路工人还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义无反顾地站在最前线的白衣天使,在影片中的他们都是以一位普通人的身份出现,观众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然后慢慢地将自己代入他们的视角观看,并为他们能够日夜坚守岗位的精神所感动。

(三)抓住生活细节,寻找与观众间的共鸣点

融媒体时代下的纪录片想要吸引观众持续观看,就要转变传统纪录片叙事情感铺垫时间长的特点。这是因为纪录片很少有戏剧性的矛盾,再加上没有强烈的语言和演员的演技对影片中的情节进行渲染,难以引起共鸣,无法做到和主角一样感同身受。所以在影片叙事的过程中,创作者要善于寻找纪录片当中最普遍的生活元素。

比如,纪录片《滹沱筑梦》第一片段讲到滹沱河被称为母亲河的血脉,河两岸人民从古至今始终接受着滹沱河的滋养,始终逐水而居,这条大河是他们的依靠,引领着两岸城市群的发展,目前经有关部门规划已将滹沱河建设成城市森林公园,此举能够大幅提升居民的生活条件。

在融媒体时代,纪录片创作者要找准自己的创作定位,转变叙事风格,在主角的经历当中,突出他们不平凡一面的同时,还要善于展现他们生活中的细节。人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创作者便可以把人们关注的视角放到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吃上,通过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让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各种美食;又如,可以拍摄记录主角在他们所处地区的生活环境,达到以环境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2]

不管记录的是美食还是其他,创作者在此过程中需要记住拍摄这些的目的是通过镜头语言引导观众关注这些镜头背后的普通人,让观众意识到他们也是和自己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同一个时代当中。

一言概之,在融媒体时代中要想让纪录片吸引更多观众,创作者就要转变创作思维,把控好宏大叙事与展现普通人及社会变迁二者间的尺度,既要带领观众从宏观视角去感受主角所处的时代背景,更要本着纪录片客观的特点去记录每一件真实发生的事,把镜头放在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人身上,用朴实的镜头语言引起观众心中的共鸣。

(四)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叙事

在融媒体时代的影响下,无论是短视频还是微电影,第一人称叙事是故事创作与记录的创新策略,因此纪录片可以取其精华,让记录对象根据自身的实际经历去讲述发生过的事。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叙事能够起到补充部分没法拍摄到的缺失画面的重要作用。另外,因为有了记录对象的自我叙述取代了画外音以及解说的台词,这样一来可以让主角讲述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细节,更能呈现出在每一个事件当中的感情变化,从而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3]

《复兴路上》就使用了这个叙述策略,通过女大学生的视角,除了给到她们辛勤劳动的镜头外,还让女孩们面对镜头,直接讲述自己在铁路部门工作的经历。编导的采访、提问以及解说词逐渐消失减少,影片最终依靠不同主人公第一视角的叙述串联起来——“在特别陡,特别高的时候,那个石砟它也不是那么实的时候,踩着就直接滑出去了,连着那个仪器就一块摔倒。”“夏天下雨的时候有那种雷阵雨,上道的时候还是多云的天气,走到古道中间的时候开始大雨,那种瓢泼大雨。”这些话语在无形中从一个普通而“特殊”的群体的视角凸显出在艰苦环境下女孩们不畏艰辛的精神,通过她们真挚的话语让观众逐渐沉浸其中,仿佛能切身感受到她们所经历的困难险阻。

这种叙事所呈现出的感受更为直观,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让观众去代入讲述者的角色中,去思考、去感受,为纪录片增添了更多的故事性。从整体看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为创作团队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空间,他们可以通过选择主角话语中最契合主题、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部分传递给观众,让其易于接受。[4]

(五)通过叙述社会民俗优化叙事节奏

在纪录片叙事转型的过程中要重视从个人的角度展开,同时,对于融媒体时代的纪录片,强调集体荣誉感和宣扬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同样是纪录片在新时代的重要课题。而想要宣扬社会中的优秀文化,展现优秀的社会民俗传达文化价值的重要角度。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化等方面的传统,所以纪录片在记录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为观众展现中国社会每个地域的独特文化,通过见缝插针式的在纪录片当中插入民俗文化,可以让整个叙事节奏丰满紧凑的同时满足观众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其实,无论是拍摄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特有的美食还是拍摄所在区域代代传承的传统手艺、传统习俗,只要把握得当,就能让观众对整个当地独特的文化产生兴趣,从而增强影片对于观众的吸引力。[5]

纪录片《滹沱筑梦》就很好地利用了传统活动划龙舟、南杨庄仰韶文化遗址以及家蚕陶俑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历史元素与现实发展相结合展开叙述,让观众不知不觉进入到滹沱河畔的历史文化映象中。[6]

三、结语

在融媒体发展的今天,海量信息充斥着屏幕,短视频的泛滥弱化了人们对社会事件深入思考的能力。纪录片无疑是融媒体时代中唤醒人们关注社会现实的一味良药,纪录片所展现给观众的不仅是真实的社会、真实的世界,更是在同一片土地上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交流互动中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以及人文价值。

优秀的纪录片会让观看者在影片叙事的过程中思考深层的文化内核、思考个体与社会的关联之所在。但在融媒体时代下,如果纪录片创作者一直拘泥于传统的叙事手法,势必会流失一大批没耐心看完的受众。

如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何把握住受众的感情变动以及观看习惯进行叙事,对纪录片创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融媒体时代为纪录片的拍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路径和经验教训。在融媒体时代,纪录片想要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就需要从适当增加纪录片内情节冲突頻率、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叙事、使用开放式的叙事结构以及叙事平民化,从展现社会民俗等多个方面入手,对叙事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在此基础上,创作者要注重通过镜头语言去展现人物情绪与社会环境变化对人与物造成的影响,再搭配上合适的解说词和同期声,让观看者仿佛身临其境,思维跟着纪录片的叙事保持同步,从而感悟到创作者通过纪录片想要表达的主旨。

总的来说,融媒体时代对纪录片发展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而这需要纪录片编剧、导演对影片的叙事观念要随着时代的变更做出改变,积极地迎合观众的收看习惯和收看心态,在不改变纪录片内核的前提下对叙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找到主角和普通人生活之间的最大公约数,避开融媒体时代新型媒体在发展过程中犯下的错误的同时,从成功案例中汲取可以为己所用的宝贵创作经验,寻找蜕变的契机,让纪录片在新时代再次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 徐晴.“融媒体”语境下纪录片叙事策略研究[J].传媒论坛,2021,4(7):38-39.

[2] 周静茹.融媒体时代的纪录片叙事策略研究——以《水果传》为例[J].采写编,2019(1):97-99.

[3] 崔小妹.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9,3(15):109.

[4] 吴健.融媒体语境下中国纪录片的叙事视角研究[J].传媒,2021(6):53-55.

[5] 戚平.传承、创新与发展——融媒体时代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几个问题思考[J].新闻文化建设,2021(10):109-111.

[6] 张伟强.融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2):96-97.

猜你喜欢
叙事策略融媒体时代纪录片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现象电影《港囧》和《夏洛特烦恼》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