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志萍
摘要:融媒体时代的全面发展使传统媒体的传播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媒体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积极与新技术融合,进而实现深度融合,才能获得受众更长久的关注,占据更大的媒介市场。而对老年报来说,作为一种针对性较强、受众目标较明确的专业化报纸,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与时代发展的程度,还要充分把握老年受众的需求,通过市场需求与记者的“四力”的结合,发挥“四力”的指导作用,践行媒体深度融合宗旨,不斷生产出更贴合市场的精品新闻。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老年报;媒体融合;新闻记者;“四力”
在过去的传统媒体时代中,老年报在我国的报业体系中处于十分独特的地位。老年报的主要受众群体为老年人,他们对于新兴技术和前沿资讯接纳的速度会明显弱于年轻人。而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媒介整体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老年报也不得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转型。在此背景下,如何顺应老年人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市场需求完成媒体转型,并且能让老年人获得更为优质的新闻阅读体验,而不是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下感觉被时代所抛弃,加剧知识反哺的数字鸿沟,这将是在老年报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报刊记者提升“四力”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
一、新闻记者应具备的“四力”
新闻工作者的“四力”主要指是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这四者相互串联、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统一的整体,具体展现出了新闻记者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及综合素质[1]。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用脚力走遍我国的大江南北,用眼力观察身边的方方面面,用脑力探索事情发生的真相,再用笔力真实完整地客观记录下来,充分融合五感,才能够在新媒介手段的助力下,编写出更具有人文关怀的深度报道,让更精良的新闻作品提升主流媒体的权威力和感召力。
(一)脚力
脚力,指的是新闻需要深入基层,打入群众内部,通过个人实地的调查研究,用准确的民生呼唤、百姓心声来感受时代,倾听天下民众的需求。在融媒体时代,虽然大多数人已经拥有了借助互联网平台发表个人看法并进行话题讨论的能力,但同时,由于沉默的螺旋效应,越来越多的人会在网络上戴上“面具”,社会舆情整体有跟风倾向[2]。因此,为了能够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新闻记者更要深根于现实生活和网络空间,让网络成为连接群众和媒体的桥梁,构建一个连接2D和3D的传播空间。
脚力是提升新闻记者“四力”建设的前提。党的舆论工作的展开脱不开新闻记者的调研和采访,新闻记者要在脚踏实地的采访中从人民群众那里获得经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好新闻是用脚走出来的、用手挖出来的。新闻记者需要沉下心来搞新闻,要走进基层,不怕苦不怕累,深入群众,用带有更多烟火气的文字来传递深厚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发受众的广泛共鸣,创作出更贴近群众、符合民生的新闻作品[3]。
(二)眼力
眼力,指的是新闻记者辨别是非、认清形势、判断趋势的能力。新闻记者不仅要在新闻采访、新闻生产的过程中看清、看透,还要望远,要拥有发现好新闻、发掘好新闻的新闻敏感性,更需要在喧哗的民意中准确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占领舆论最高点,这也是新闻引导力的另一种体现。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只有正确捕捉住具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才能够更好地以正确的导向来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舆论朝正确的方向转变,让公众能够把握正确的舆论价值取向[4]。
眼力是提升新闻记者“四力”的关键,只有具备了更强劲的眼力才能从更有价值的新闻事实中获得更强大的公信力,让新闻媒介的引导力最大化。因此,在报道过程中,需要不断锻炼自身的眼力,从现象中一眼抓住本质,牢记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宣扬主旋律,引导正确的主流价值。这需要主流媒体拥有见微知著的能力,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通过对社会热点中痛点的把握,形成更为强大的引导力,让公信力和引导力互相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5]。
(三)脑力
脑力,指的是新闻生产过程中辨别正确方向,正确把握新闻生产和传播生态规律的能力。这要求新闻记者在设置议题时,尽可能想得全面,同时尽力往深处去发掘新闻事实,关注别人关注不到的方面,深刻把握住互联网的传播规律,利用规律来引导舆论,让传播效果最大化。
脑力是媒体能够拥有强大传播力的基础。要求新闻记者能够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思考和分析,抓住问题的关键,坚定自身的理想坐标,用正确的价值导向来占领政治最高点。在报道引发较大社会议论的社会热点时,能够一语直击痛点,使之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和深刻的共鸣。这不仅需要新闻作品拥有更鲜明的主题,更精良的制作,还需要尽可能地嵌入人文关怀和更深刻的情感共鸣,来切实增强舆论引导能力[6]。
(四)笔力
笔力,是指新闻记者能够灵活地运用手中的笔杆子,用好的文风和更贴近事实真相、更真情实感的表达来打动人、感染人。在融媒体时代,数字传播渠道得以飞速发展,快速更迭,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媒体渠道进行传播,以获得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笔力是新闻记者开展工作的主要形式,新闻记者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只有拥有更为贴合事件报道的笔力,妙笔生花,才能够通过新闻报道来不断扩大主流媒介的影响力[7]。这要求新时代的新闻记者不仅要拥有更灵活多变的笔法,还需要充分了解各渠道、各传播平台的传播差异,要掌握规律,更要适应不同平台的报道,从而让受众喜欢看、愿意看,让主流媒体的声音被更多人所喜爱。
二、老年报记者提升“四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党性,增进与受众之间的联系
在开展新闻生产、新闻传播等一系列新闻工作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指导原则依然是党性原则,而提升新闻记者在舆论工作中的“四力”,其本质依然是通过不断增强党性,达到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正确引导群众的舆论导向,巩固社会和平、团结、稳定的目的。对老年报记者来说,只有不断提升“四力”,发展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才能促进新闻媒体公信力、影响力、权威力的全方位提升,从而增强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对此,新时代的新闻记者需要不断贴近人民群众,只有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才能够真正达到“民众关注什么,媒体就报道什么”的目的。老年报记者也同样如此,只有真正与老年群体近距离接触,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进而了解他们真正想要关注的内容,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才可以更好地对这些方面进行报道,更好地引导群众舆论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是新闻传播客观规律的体现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兴技术的快速更迭使现代技术衍生出大量为新闻发展持续供能的数字技术,如今,5G时代正全面来临,新闻传播速率不断提高,舆论传输速度加快。在这样的背景驱使下,新闻报道追查事实的速度远不及人们主观情绪、舆论传导速度之快,这也正是后真相时代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因为当下的新闻传播体现出了这样的现象,新闻记者才更应该反复核查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若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将会直接导致其公信力下降。
三、老年报记者提升“四力”的策略
(一)锻炼脚力,提升自身的政治敏锐性
老年报记者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脚力,用脚力为基础,深入群众、打入基层。要学会通过多渠道的手段来获得消息。一方面,老年报记者要夯实自身的政治立场,自始至终都站在老年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进行深入报道,要善于倾听老年受众的呼声,把老年受众当作自己的老师,从他们身上汲取经验,挖掘更具深度的新闻信息;另一方面,老年报记者也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性,用更敏锐的政治嗅觉和新闻嗅觉从全局的角度研究问题,解读政策,以给予老年受众更多的人文关怀。例如,《福建老年报》就专门为退休干部建立了“福建离退休干部”微信公众号,制作了“福建老干部”APP等,利用新媒体、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库等数字技术对新闻信息进行采集和分发,以更好地为老年受众提供服务。
(二)锻炼眼力,增强对新闻的洞察力
作为新时代老年报记者,还应该锻炼眼力,锻炼出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视线,准确地分辨正误美丑、是非善恶,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采、编、发的过程中,老年报记者不仅要准确捕捉新闻价值,还要尽可能地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不断传播积极向上、富有朝气的生活态度,让老年人退休在家也能通过媒体的新闻报道准确捕捉社会动向。更重要的是,老年报要积极对国家颁布的各项与退休职工老年生活相关的政策进行解读,深入老年受众内部,把自己当作他们的一分子,想其所想、看其所看、说其所言[8]。
对老年人来说,他们害怕一旦远离了工作环境,社会参与度低,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时代科技更迭的速度,会被社会所抛弃。作为专为老年人开办的老年报,要准确捕捉老年人的这一心理。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还会继续加深,这正是老年报发展的时代机遇。我们需要积极应对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推出更多敬老、爱老政策,为老年人的文化事业全面助力。实际上,就目前的新媒体使用报告来看,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老年人已经开始积极地接触互联网,互联网在老年群体中的普及率正在得到快速提升,大多数老年人已经开始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生活便利。在此基础上,老年报更要坚持“内容为王”,加强一直以来打下的深厚专业基础,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用敏锐的眼光和嗅觉捕捉受众群体的痛点。
(三)锻炼脑力,注重多思多想
老年报记者应具备统率全局的思维能力,加强锻炼脑力,真正把握住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不断利用创新的技术手段,采用数字技术实现精准化传播,促使老年人快速适应互联网的特性,并尽快占据老年信息传播的主流市场。
新闻记者作为引导舆论的主力军,要多看、多听、多思考,通过遍览社会全局了解事物传播及发展的本质,立足全人类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进行新闻生产。因此,新闻记者一定要把受众想听、爱听、愿意听的内容放在首位,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锻炼出更为长远的眼光,不仅要确保新闻的时效性,还要针对不同的意见和现象进行辩证客观的分析,确保新闻内容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客观、真实。
(四)锻炼笔力,不断改进文风
士兵的武器是手上的枪,新闻记者的武器是手中的笔。笔是新闻记者生存发展的工具,这就要求其锻炼自身的文字运用能力,并积极地在新闻报道中融合更新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拒绝传统、死板、枯燥的说教口吻,从而提高融媒体思维能力,与时俱进。例如,《福建老年报》在2020年度福建新闻奖中获得二等奖的一则新闻作品——《65岁村党支书倒在疫情防控一线》,讲述的是大田县屏山乡秦阳村党支部书记以年逾花甲的高龄,26年如一日,始终为村民奔波奉献,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身先士卒,最终倒在了抗疫一线的故事。该作品是一篇趋向于写实记录的新闻稿件,不仅情节感人,文笔也非常細腻,充分展现了主人公的精神世界,更通过这样细腻的文笔传递了真善美的正能量,也履行了新闻媒体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弘扬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主旋律。
老年报记者要承担起带领老年受众更快适应新媒体发展的任务。由于老年人不如年轻人接触互联网频率高,在互联网精准投放、传播的算法新闻推动之下,其形成的个性化推送的“信息茧房”必然也会带来与年轻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因此,老年报记者在撰写新闻报道的过程中,需让内容更具逻辑性和条理性,同时保持朴实、接地气的文风,拒绝过分追逐新词、热词的笔法。
四、结语
由于老年报面对的受众主要为退休后的老年人,这就要求老年报记者不断增进与受众群体之间的联系,积极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具体需求,围绕他们的喜好设置新闻栏目。对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关注的多为民生热点、医疗保险、健康保健等,再加上老年人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有足够多的空闲时间来阅读媒介。对此,老年报记者需要尽可能地多与老年人交互,在此过程中提升自身新闻敏感性。同时,要在报道中帮助老年受众尽可能详细地了解相关的退休政策和养老政策,在政策解读和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上多下功夫。要做到这一点,老年报记者需要不断锻炼脚力,来提升自身的政治敏感性;锻炼眼力,增强对新闻的洞察力;锻炼脑力,多看、多听、多想;锻炼笔力,不断改进文风,以适应老年人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2] 张洋.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8-23.
[3] 耿磊.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高科技报道工作水平——人民日报如何做好科技报道[J].传媒评论,2018(12): 40-42.
[4] 印永清.增强“四力”,打造新型广播主流媒体队伍——兼谈天津广播内容生产守正创新的实践探索[J].中国广播,2019(6):20-23.
[5] 程鹃.创造机会 把握机会——采写《我能摸摸火车吗?》的前前后后[J].新闻爱好者,1998(3):35-37.
[6] 刘红,李峥.内容、特点与展望:我国主流媒体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4):104-110.
[7] 孙洁.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提升策略[J].科技传播,2019,11(20):30-31.
[8] 中国新闻奖评委会办公室.中国新闻奖作品选2014年度第25届[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