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伦恺
摘要:在我国取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权以后,我国关于冬奥会的关注热度不断提高,同时社会环境中也出现了很多关于北京冬奥会的新闻传播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就应该做好北京冬奥会新闻传播媒介舆论引导工作。本文阐述了北京冬奥会筹备期新闻传播媒介舆论现状,在明确社会舆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坚持新闻传播内容的真实性、提高新闻传播媒介的公信力、使用议程设置进行正面引导、凸显核心价值观的要点内容、重视新闻传播中的情感引导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北京冬奥会筹备期社会舆论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北京冬奥会;新闻媒体;新闻传播;舆论引导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媒体环境下东北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C104)。
在当今社会环境中,媒介舆论对于大众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而在近几年时间里,体育媒体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对各类体育赛事的举办与舆论引导也有较为关键的作用。因此,我国在筹办北京冬奥会时,也应该做好新闻传播媒介的舆论引导工作,使相关社会舆论变得更加和谐。但结合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活动还存在一定欠缺,导致部分舆论给运动员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就应该适当加强冬奥会筹备期新闻传播媒介的舆论引导与控制工作,扩大冬奥会的社会影响力。
一、北京冬奥会筹备期新闻传播媒介舆论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闻媒介转型革新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媒体平台广泛出现以后,我国新闻传播媒介已经从传统电视广播模式转变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多平台共存发展的新时代。这也使我国在新闻传播舆论方面从以前的单方面强制控制转变为更加和谐的引导格局,本文也结合这种多元媒体传播模式,进行冬奥会筹备期新闻传播媒介舆论现状的综合分析。
第一,报刊媒介的舆论现状。报刊媒介是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播报内容也非常专业[1]。在我国成功获得冬奥会申报权以后,各类大小报刊都对冬奥会内容进行了播报,主要内容为北京冬奥会筹办的现场图片等内容,给大众传递了真实的冬奥会筹备信息。报刊媒介的舆论控制能力非常强,但是报刊媒介需要较高的专业性,同时制作周期也比较长,因此舆论引导效率并不算显著。
第二,广播电视的舆论现状。广播电视是非常经典的传统媒介,在当前社会环境中依然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在广播方面,“天下体育”“五星体育”“北京体育传播”等媒体开始播报北京冬奥会的日常筹备信息,并依托于此影响广大听众的舆论话题内容和关注点。在电视方面,主要以央视体育频道、北京电视台、河北电视台等为主播放一些冬奥会筹备、建设、进展的相关信息。相较于广播媒体来说,电视媒体可以取得更强的舆论引导作用。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电视媒体也开始发挥声画并茂的优势,并正面回答社会民众的热点舆论话题,使得北京冬奥会的社会舆论走向正轨。
第三,来自新媒体的舆论现状。互联网时代到来后,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媒体平台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具有更高的效率,但是在新闻信息质量方面无法得到较好的保证。在网络社区、自媒体平台、新媒体新闻APP等多个新闻媒介中,关于北京冬奥会的新闻内容表现得非常散乱,容易给大众带来不良舆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新媒体舆论控制效果并不算太高,这也是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特征而造成的,需要在后续时间里引起充分重视。
二、北京冬奥会筹备期新闻传播媒介舆论存在问题
北京冬奥会筹备期间的新闻传播已经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存的格局,使得冬奥会相关新闻在保证传播质量的同时,也具有较为显著的传播效率。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冬奥会筹备期间的新闻传播媒介舆论引导还存在一定的問题,这里也结合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一)虚假新闻传播内容引发不良舆论
在北京冬奥会筹备期间,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虚假新闻内容,这些虚假内容也在社会环境中产生了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些虚假信息内容导致大众无法了解到北京冬奥会的真实情况,同时也容易引发一些不良舆论。综合现有媒体传播来看,主要是一些新媒体、自媒体平台为了流量而故意传播虚假内容,应该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二)新闻媒体公信力缺失增加舆论压力
在北京冬奥会筹备时,很多新闻媒体都对冬奥会相关内容进行了播报。但是由于互联网时代下新闻信息爆炸传播带来了较多不实信息,导致新闻媒体的公信力缺失。事实上,我国新闻媒体公信力缺失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已经表现得非常显著,在北京冬奥会筹备期间的新闻传播中也表现得比较显著。这种公信力缺失对我国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应该在后续时间里进行专项管控。特别是在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中,这种情况表现得更加突出,需要进一步加强这类媒体平台的管理工作。
(三)议程设置模式没有深入应用
北京冬奥会筹备期间进行新闻传播媒介引导时,并没有全面引入议程设置模式,导致相关的新闻信息传播处于粗放化态势[2]。事实上,在当前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大众已经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等多种终端设备参与到新闻信息制作与传播过程中。而议程设置模式应用不深入,会直接降低新闻传播效率,同时也容易滋生不良舆论。
(四)社会舆论的文化价值不显著
在党的十九大后,我国就开始坚持走文化自信的道路,这也使得我国大众的文化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冬奥会新闻传播媒介舆论的文化价值还不足,导致部分群众对冬奥会没有产生显著的文化认同,不利于发挥社会舆论的正面价值。事实上,新闻传播舆论走向本身就会受到文化元素的影响。在大众对冬奥会文化了解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冬奥会的舆论传播就会趋于无序状态。
(五)社会舆论的情感引导不充分
我国新闻媒介在传播冬奥会新闻内容的时候,在社会舆论情感引导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欠缺,部分新闻媒介并没有关注社会舆论的情感引导价值,在推送新闻内容的时候过于重视冬奥会的筹备与建设信息,导致新闻内容缺乏人情味。
三、北京冬奥会筹备期新闻传播媒介舆论引导对策
(一)坚持新闻传播内容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传播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直接决定了新闻传播的生命力。因此,北京冬奥会筹备期间,举办方一定要重视新闻传播内容的真实性,避免对社会舆论产生误导作用。比如,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期间,韩国媒体就出现了一些非客观的新闻报道,导致社会舆论走向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北京冬奥会主办方应该积极吸取韩国的经验教训,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公布冬奥会总体进展、场馆建设、资金筹集与使用等各类内容,同时还要保证各项数据的真实可信。如果发现网络环境中存在关于北京冬奥会的不实信息,也应该通过官方账号及时揭露谎言,保证北京冬奥会的社会舆论能够走向正轨[3]。对于那些抹黑言论,政府部门也应该使用强力手段进行治理,必要的时候还要使用法律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除此之外,各新闻传播媒介也应该充分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在发现平台内出现不实消息时尽快遏制这些内容的传播,避免这些不实信息引发不良社会舆论。
(二)提高新闻传播媒介的公信力
冬奥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国际性赛事,能够较好地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因此,在筹备期进行新闻传播时,也应该尽量多使用传统媒体渠道进行传播。这主要是因为传统媒体相较于新媒体来说,具有更强的权威性与公信力,能够较好提高冬奥会新闻传播的整体质量。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北京冬奥会主办方可以考虑选择《中国体育报》、央视体育频道等传统媒体方式,推动冬奥会筹备期的各类信息。但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单单使用传统媒体传播也是不现实的,不利于提高新闻传播的整体效率[4]。因此,可以立足于公信力的角度,针对网络媒体平台进行综合评价,最终选择出一批推送冬奥会新闻信息的专业网络媒体,这些媒体平台主要有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认证号以及网络时代背景下涌现的新媒体平台。在平时,主办方也应该跟相关上级机构等主体做好联动,开展媒体公信力的监管工作。如果发现某些媒体出现了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等公信力缺失行为,必须及时进行专项的治理,使冬奥会筹备期新闻传播媒介的公信力可以得到较好提升。
(三)使用议程设置进行正面引导
结合我国各个社会热点事件爆发后的舆论走向来看,新闻传播媒介很难直接决定社会大众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但如果能够灵活设置议题,就可以较好地影响大众对热点事件的舆论走向,循序渐进地改变社会舆论走向。通过合理的议程设置,新闻媒介虽然无法决定大众怎么想,但是可以引导大众想什么,如此社会舆论的整体走向就可以得到较好的引导,甚至通过巧妙的议题设计还会产生强大的正面舆论。事实上,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闻传播过程中,我国就开始使用议程设置模式,在北京奥运会新闻发布会上设计了很多议题,使后续针对北京奥运会的新闻传播更加规范与完整,提高了新闻传播质量[5]。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新闻传播过程中,我国也应该继续使用议程设置模式,通过官方新闻媒介面向社会大众传播丰富的议题,如冬奥会会徽“冬梦”、吉祥物“冰墩墩”、火炬“飞扬”等,通过这些议题,就可以较好引导大众的讨论方向,取得较好的舆论引导效果。除此之外,随着冬奥会的不断临近,政府部门也可以结合冬奥会筹备的具体内容,播报相关信息并将其当成议题。这些议题不需要设计得过于花哨,只需如实报道即可。通过这些丰富的议题,就可以实现对冬奥会筹备期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使北京冬奥会的社会讨论度越来越高。
(四)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点内容
社会舆论参与者的文化素质跟舆论价值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每位社会舆论参与者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那么不实新闻内容就很难生存,同时社会舆论的正面价值也会变得更加显著。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的整体素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文化素质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国可以进一步强化大众的文化素质水平,积极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那么就可以使北京冬奥会新闻媒介舆论具有更强的文化价值。在具体进行新闻传播时,新闻媒介应该重点阐述冬奥会会徽“冬梦”、吉祥物“冰墩墩”、火炬“飞扬”等要素蕴含的文化价值,使大众可以较好地感知这些文化元素,提高北京冬奥会的文化舆论价值。新闻媒介也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使得冬奥会的社会舆论不再仅限于冰雪运动本身,还可以朝着“体育精神”等方向延伸,实现社会舆论结构的重构,给北京冬奥会的筹备与开展提供更具有底蕴和内涵的社会舆论,给冬奥会的发展提供较好舆论基础[6]。
(五)重視新闻传播中的情感引导
社会舆论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表达,直接体现了发言者的内在情感。因此新闻媒介在传播北京冬奥会相关新闻内容时,也应该善于将社会舆论引导到情感世界和人文关怀中,激发大众的感性元素,最终营造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的舆论氛围。在北京冬奥会新闻传播过程中,主办方可以多通过新媒体平台推送一些“我与冬奥会的故事”“冬奥会运动员寄语”等内容,使北京冬奥会新闻传播具有更强的人情味,强化新闻传播的情感引导作用。
主办方可以做好自身跟体育部门的交流,并真正走进备战北京冬奥会运动员的内心世界中,展示他们的日常训练内容以及他们的实际需求,在情感引导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文关怀舆论氛围。新闻传播内容应该尽量避免 “捧杀”等畸形舆论的出现。这样,北京冬奥会新闻传播媒介的舆论引导就会更加和谐,更具有人情味。
四、结语
在北京冬奥会筹备期间做好新闻传播媒介舆论引导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北京冬奥会新闻传播媒介舆论引导工作,明确新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具体特点与内在要素,强化新闻媒介的舆论引导能力。这也要求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充分保证新闻媒介的公信力,提高各个新闻媒介播报内容的质量,尽量减少北京冬奥会的不实信息。新闻从业者也要关注新闻传播中的情感引导,激发出大众的内在情感。
参考文献:
[1] 杜恒,张晓义.北京冬奥会国际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1):52-61.
[2] 黄河,李政,杨小涵.西方媒体奥运报道的议程网络特征及北京冬奥会传播对策——基于近6届奥运会新闻报道的语义网络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5):10-20.
[3] 李琬.融媒体时代北京2022冬奥会报道策略规划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8):20-22.
[4] 杨再山.2022北京冬奥会融媒体传播创新路径——以BTV冬奥纪实频道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7(6):65-67.
[5] 胡百精,安若辰.认知落差、媒体叙事与冬奥会的全球象[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31-38.
[6] 曹彧,轧学超,刘戈.以媒体融合理念谋篇布局北京冬奥会新闻传播[J].传媒,2020(20):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