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四甲中学 李逢远
随着高考语文改革的不断推进,“得作文者得语文,得作文者得高考”的趋势愈演愈烈,高考作文的风将吹向哪里,不可避免地成了争论焦点,且渐趋白热化。面对文体与文风主流风向的暗潮涌动,如何实现作文新一轮的“大跳跃”与“软着陆”,成了一线教师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不难发现,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面对大任务驱动的精准化“限行”,面对主流价值的显性呈现与艺术化的全方位扣题,学生积累的很多好词佳句很难得到有效运用,想让文章“文质兼美”很难,学生的作文常常是说理有余而文采不足。
面对如此困境,笔者试图结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某些相对有效的经验,为大家提供几种阶段性优化作文、加强作文语言美感的方法,力图使议论文同时具备内在理性之美与外在形式之美,使作文文质共美,实现“弯道超车”。
问题呈现:学生的写作瓶颈——语言苍白与“无理”
新高考视域下的写作对高分作文提出了更为精准的要求,“四美”兼具成为高分作文的标配。所谓“四美”,即理路之美、角度之美、情感之美、文辞之美。理路,是“文脉”,讲究“起承转合”,环环相扣;角度之美,杜绝面面俱到,要选择契合的说理角度,化大为小;情感之美,注重对当下、对国家、对自我的思考;文辞之美,在于形象的修辞,具有美感的语言描述等。总结起来即“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辞健美”。
那么,如何使作文“四美”兼备呢?该从何处入手?该如何消灭作文的盲点与难点?不妨先看看在写作教学中常见的“拦路虎”。通过分析试卷,笔者发现,在大多数作文满足了中心明确、框架合理的要求时,语言的美感与质感就成了作文的重要评判标准,尤其是在快速阅卷的情况下,作文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审题可以指导,结构框架可以速成,但语言的训练收益往往令人失望,甚至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后,学生还是难以突破语言的寡淡无味、苍白“无理”的写作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基本都会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和积累摘抄。相信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很厚的摘抄本,在学情调研中我们看到很多学生的摘抄是大面积段落化、篇幅化的摘抄,这既加大了材料积累的时间成本,也给二次吸收巩固带来困难,更使学生的摘抄本沦为了照抄本。因为量大,所以大多数内容只能记在本子上,不可能真正记到脑子里,更不会真正运用到写作中,这样的积累变得毫无意义,根本不能真正帮助学生突破写作瓶颈。
如何突破语言苍白“无理”的写作瓶颈,如何使摘抄积累变成写好作文的金钥匙,就成了我们不得不解决的难题。在这里笔者主要介绍两种方法。
写作最忌写白话、废话连篇,在作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往往可以快速抓住阅卷教师的眼球。那么怎样才能给作文语言提色呢?个人认为,在写作时,可以使用陌生化的、热词化的、力量化的语言。
(1)陌生化的语言。改变白话横行的写作现状,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将平常化的语言用一种相对陌生的形式加以表述,从而使作文语言焕然一新。当然,这也要求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多积累一些相对陌生化的语言表达形式,例如,心灵私宅、精神故居、生命修士、注解自己、社会性失明、时代的精神雅量;麻团型社会、精神闹饥荒,心灵被冻僵等。
在写作时,我们就可以借用这些陌生化的语言来装点自己的文字。例如,在致敬英雄时,我们就可以这样写:“当心灵的私宅充斥着利益的喧笑,当生动的灵魂被私利的冰雪冻僵,我们用什么来注解自己,用什么来报答这份盛世如歌,这份岁月静好?物质的荒芜并不可怕,精神的饥荒才是恐怖的,所以,我们致敬英雄的方式绝不只是铭记英雄的事迹,更应该做的是力所能及去践行英雄的精神,用同样的灵魂底色向他们致敬,与英雄一起成就这个时代的精神雅量!”这里也需要提醒学生,陌生化语言并不是偏怪、让人难以理解的语言,其根本目的还在于明确说理,如果使读者产生阅读障碍,反而是弄巧成拙。更多的时候,陌生化的语言是雅致化语言,即摆脱口语化的、具有美感质感的书面化语言,而此类语言常常来自名作名篇中的陌生词、名言名句等。
(2)语言的热词化。热词化语言,顾名思义就是用具有时效性的热点词,这里需注意的是,热点词不一定是最新的词,这里的“热”除了时间热,还应该包括时效强的特点。例如,“光盘”“低头族”“蜗居”“蚁族”“中国式”“点赞”“大数据时代”等词语已流行多年,但因其现象的普式性,依然可以算作热词。反而很多小众化的热词不具有共性,不一定能起到点亮语言的作用,使用不当还会引起阅卷者的阅读不适。
这就要求学生在积累时事类、新闻类素材时,可以有意识地将这些热词放在一起整理,并进行个性化的阐释解读。在作文中,它们既可能成为典型事例,也可能成为点睛之笔,如内卷、出圈、奥利给、语言暴力、自媒体时代、娱乐至死、民生底线、点赞,社交社牛、绝绝子、不讲武德、有内味了、真香等。我们可以看个例子,在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逝去之时,有人为博眼球而肆意网暴,我们就可以这样点评:“有人说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一群‘无八卦不生活’的键盘侠在先辈打造的舒适生活圈里待久了,最终忘了是谁给他们提供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些人为了‘出圈’,将丑陋的双手无耻地伸向那些不朽的丰碑,这给了自媒体一记响亮的耳光。”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热词意义的普适化,尤其是关乎价值取向的热词,在运用时必须要有一定的意识形态站位,不可任意歪曲,褒贬不分。
这样不但解决了素材运用不恰当的问题,也使得长篇大段的素材变得精简易用,自然就可以提高学生素材的使用频率,使语言叙述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语言的力量化。相较于以前江苏的考试作文,全国卷的应用性与时效性甚至是思想的主流性更为突出,这使文人气质较为突出的“苏式”作文在改革初期有些格格不入,但如果我们能找到两者共栖的良方,那么毫无疑问,新高考视域下的江苏作文依旧可以凭借其独特的文人气质,与全国卷媲美。
在语言艺术化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摘抄积累的基本都是好词佳句,这在一定写作情景限制下,使得很多孩子的积累沦为废纸。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红词红句”,积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评价性、叙述性语言,这是增加作文语言力量的不二法宝。我比较推荐《一周新闻周刊》和《人民日报教你写好文章之热点与素材》,当然也可以从头条中积累一些力量词,如红船精神、觉醒年代、强国有我、破防、逆行者、赓续、脱贫攻坚、中国速度、中国式、文化自信等。
例如,在写作“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身为青年的我们将如何行动”这一任务驱动型作文时,我们就可以这样写:“时间是客观的尺度,丈量着前行的步履,标注着奋斗的艰辛,沉淀着精神与价值,赓续着属于你我的觉醒年代,站在躺平青年的对面,我们被逆行者的脚步声所触动,为边防战士强国有我的誓言破防燃动,太多的中国速度,中国态度迎面而来,躬逢盛世,身为时代青年的你我,将如何实现自我精神的脱贫攻坚,如何跟上这不容小觑的中国速度,这个时代,正拭目以待。”
我们知道,议论文中的事例要选择恰当,叙述语言要精练,这两点比较容易做到,但事例叙述语言的美感,却成了难以攻克的城池壁垒。其实,在文章整体表达上,陌生化词、热点词、力量词只是锦上添花,真正决定文章整体“段位”的是占有较多篇幅的事例叙述语言,那么,如何使事例叙述语言美感呢?笔者认为不妨试试事例叙述语言的散文化。
(1)变单例成段为多例组合
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可以采用排例论证法来论证观点。例如,对“无我”的精神品质进行阐述时,可以这样写:“当黄大年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扎根祖国,将余生所有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时;当吴孟超院士为了救治更多的肝病患者,坚持奋斗在手术台上时;当敦煌女儿樊锦诗不问得失,只顾风雨兼程时;当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的抗癌厨房的缕缕温情再次绽放时,我仿佛明白了‘无我’精神的真谛:它是‘国之为先’的忠诚与执着,它是‘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它是‘心系民生、敢为天下先’的不服输的斗志,它是‘无问东西,只要热爱’的至上热诚……”
对于同一事例,同样也可以采用排例的方式进行陈述,依旧可以收获令人惊艳的语言呈现效果。如对李白事例进行排例式散文化叙写,“他是杜甫诗中‘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仙;他是自己笔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赤子;他是贺知章眼里的‘谪仙’;他是余光中笔下的‘盛唐’;他是我们读不完的故事,诉不尽的神话……”
由此可见,排例式论证法的优势在于既可以充实文章的论据,又可以增强叙事语言的说理气势与抒情效果,可谓一箭双雕。值得注意的是,排例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简单并列式的,也可以是多角度排列式的,相比而言第二种更胜一筹,但排例主要在于丰富论据,增加说服力,到底是从不同角度选择事例,还是从相同角度罗列事例,还要看具体的语境,不必刻意强求。
(2)场景化、情感化、细节化
从本质而言,有细节、有情感投入的文章才是最真挚动人的文章,议论文同样不例外。从这个角度看,在叙述议论文的事例时,适当采用场景化、情感化、细节化的叙述模式,不失为一种好做法。
例如,在写作“逆行者”主题作文时,我们可以采用散文化的叙述模式写终南山院士,“前往武汉的列车疾驰呼啸,列车上一位身着白衣的老者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只见他双眼微闭,带着满身的忧虑,脸上是奔波的风霜,可握紧的双手却透出坚定。他是逆行者中的一员,我们叫他钟南山爷爷……”通过场景化、细节化的处理,这个事例就摆脱了议论文单纯叙述事例的寡淡,使语言具有散文诗般的美感,给读者带来阅读的情景化体验。
当然,使事例具有场景化的美感,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如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引用名人名言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议论文的“场景化”“细节化”叙述仅限于事例列举或者由头导引,其他部分的说理依旧不可过于细节化、场景化,以免弄巧成拙,出现文体不分,不伦不类的问题。
而情感化语言,更主要体现在抒情成分较浓的部分。议论文以说理取胜,而在事例叙述后的总结陈述或联系自我的反思部分,情感的注入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暗合了近几年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让学生表达自我观点的要求。
例如,“资本狂几度吹皱春水,网络平台的内容层出不穷,一一更迭。点点手指就能知道各种知识,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事。殊不知,泪水比汗水更有营养,站着比坐着更有力量!未曾领略黄河的壮阔,断不能把握‘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蕴。是时候敲响警钟了!吾辈青年,时代的大旗已然迎风招展,它屹立不倾,最终会托付于我们,而我们又将以怎样的实力去赓续辉煌,去创造新的制高点?所以,妄想躺平的青年该醒了,也该担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了……”
又如“叹而今,内卷之下,泥沙俱下。有疲于奔波的青年人,为自己盖上“躺平”的遮羞布,思想堕落,自掘坟墓。也有精致的利已主义者横行,龟缩于象牙塔中,与胜利的彼岸遥遥相望……试想,如果青年一代懒于作为,惰于担当,何以淡中华之希望,民族之未来。值得庆幸的是,泥沙俱下,带走了软沙泥垢,留下坚毅刚强之辈,熠熠生辉”。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议论文中,情感化的语言一般不是简单的自我抒情与心理叙述,不是简单地剖析和反思自己,而是以更有普适性的人和事为依托,抒发共性情感。
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议论文写作,我们将重点放在说理论证上,当然,说理的确是议论文的第一要义。但如果能够做到生动地说理,就能技高一筹。面对高考,只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文章,才能在千篇一律的同主题、同等说理能力的作文中脱颖而出,正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方成至文”。所以,在审题点拨与说理训练之余,不妨让散文化的语言成为你作文的又一亮点,那么,也许下一个“文质兼美”的考场佳作就会出自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