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 广东广州510220)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神经根综合征、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脱出症、颈椎骨关节的总称,主要是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一种疾病。非手术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但是治疗时间较长,且治疗后易复发。而针对部分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椎动脉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及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1]。术后轴性疼痛是微创减压术或颈椎管开放术后常见并发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肩背部及颈项部无力、活动受限、酸胀、僵硬、疼痛,且在临床体格检查中出现明显肌肉痉挛及压痛,当前研究其诱因尚无定论,因此预防及缓解颈椎病患者术后轴性疼痛是临床研究的重点[2]。本研究将专业康复小组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颈椎病术后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颈椎病相关诊断标准[3]者;②主诉颈部、头部、肩部疼痛者;③自愿参与本研究者;④X线检查可见颈椎关节不稳定者。排除标准:①合并骨折、局部肿瘤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肾器质性疾病者;③近期参与其他药物试验者。将纳入研究的30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4例和对照组153例。观察组男76例、女78例,年龄26~61(43.56±4.17)岁,病程3~12(7.51±1.23)个月;对照组男75例、女78例,年龄25~62(43.51±5.21)岁,病程4~11(7.56±1.41)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镇痛管理,指导患者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专业康复小组对患者进行管理。①实行多模式镇痛管理:患者入院即开始实行超前镇痛,术中使用镇痛泵,术后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动态评估疼痛情况、全面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指导患者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缓解疼痛,最大限度降低疼痛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术后第2天开始行红外线治疗仪进行治疗,减轻肌肉痉挛及疼痛。结合快速康复理念,实施早期(24~48 h)拔管、督促患者早期活动。②预防并发症:a.预防切口感染。观察切口敷料渗血及引流管引流等情况,定时更换切口敷料;必要时请伤口专科护士会诊,制订切口护理方案,促进切口愈合。b.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深静脉血栓形成评估表进行风险筛查,对中、高风险患者采取个性化处理和预防措施;术后嘱患者多饮水,抬高下肢,使用下肢气压治疗仪,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进行床上功能锻炼,早期离床活动。c.预防肺部感染。术后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及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呼吸情况。③制作颈托佩戴健康教育手册及视频:指导患者支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时间;术后在医生及康复理疗师的指导下佩戴颈托,进行早期下床活动,加速康复进程。④成立康复小组:以骨科专科医生、骨科专科护士、康复理疗师为核心,制作颈椎功能锻炼健康教育视频并每日为患者播放,在术前即开始干预,对术后3 d内患者进行床边护患一对一健康教育,将视频上传至微信病友群,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锻炼的学习。⑤实施全程心理护理:术前为了缓解患者焦虑,医护人员给予患者针对性健康教育;术后对患者实施包括认知干预、情绪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术后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1年。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术后轴线疼痛发生率,包括颈部疼痛、肩部疼痛、肩颈部疼痛、四肢疼痛。②采用VA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以数字0~10在横线上标记,满分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③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情绪变化情况,SAS、SDS均含20个条目,分值0~100分,界值分别为50分、53分,得分越高表示不良情绪越严重。④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BREF)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关系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4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⑤应用颈椎方盘量角器测量患者干预前后颈椎关节活动度,包括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关节活动度。⑥记录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⑦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
2.1 两组术后轴线疼痛发生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轴线疼痛发生率比较[例(%)]
2.2 两组干预前后VAS、SAS、SDS、WHOQOL-BREF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VAS、SAS、SDS、WHOQOL-BREF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颈椎关节活动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颈椎关节活动度比较
2.4 两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肺部感染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65%(1/154),对照组发生率为4.58%(7/15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1,P<0.05)。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但是随着“手机党”“低头族”人群的增加,颈椎病的发病率开始趋于年轻化[4]。患者在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可得到良好且稳定的临床效果,但是部分患者术后仍有或长期出现轴性疼痛,是颈椎病术后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术中颈后肌群破坏及术后颈椎动态、静态不稳和术后轴性疼痛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5]。一旦发生轴性疼痛,患者颈神经后支受到刺激或损伤导致肌肉痉挛和疼痛;术中剥离时双侧小关节囊受创而激发炎性反应,导致肌肉痉挛和疼痛;术后颈围固定时间较长,产生肌肉粘连,进一步加重颈部的僵硬,同时还可能诱发肌筋膜炎而产生疼痛;术后颈椎活动减少,维持相同位置导致颈部肌肉持续等长收缩,引起活动能力差,生活质量显著降低[6]。
颈椎病患者在术前对疾病疗效及术后康复的担忧会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本研究中,术前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术后对患者实施包括认知干预、情绪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心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术后康复训练[7]。专业康复小组联合康复训练干预中,成立专业康复小组,播放健康教育视频,一方面可以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鼓励患者树立积极应对疾病的信心[8]。在术后制作颈托佩戴健康教育手册及视频,并积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的方式及时间,可有效帮助患者进行早期锻炼,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术后对患者进行多模式镇痛管理,全面评估并记录患者疼痛情况,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舒适度[9]。另外,在快速康复理念基础上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针对性干预,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2]。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颈部、肩部、四肢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提示专业康复小组联合康复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颈椎病患者术后轴性疼痛。干预后,两组VAS、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与商月辉等[10]研究结果相似。提示专业康复小组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干预后,两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与张迎春等[11]研究结果相似。提示专业康复小组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颈椎关节活动度。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专业康复小组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专业康复小组联合康复训练在颈椎病术后患者中应用效果较佳,能有效降低轴性疼痛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