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警总队医院 浙江嘉兴314001)
足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强大外力作用是造成骨折的重要原因。对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通常采取克氏针固定,但术后康复期间患者容易出现严重的术后疼痛、关节活动度下降情况,术后康复治疗效果不佳,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1]。快速康复外科理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通过优化围术期处理措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2]。故我院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足部骨折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外科理念护理干预,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1月1日我院收治的80例足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指定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儿童、孕妇、哺乳期患者;②严重消耗性疾病患者;③合并严重慢性系统疾病患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4~80(43.9±7.8)岁;体质量指数(23.8±2.2);骨折类型:前足骨折12例,中足骨折12例,后足骨折10例,足踝骨折6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2~76(41.2±7.6)岁,体质量指数(21.8±1.6);骨折类型:前足骨折12例,中足骨折15例,后足骨折7例,足踝骨折6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折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术后康复护理干预。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等。
1.2.2 观察组 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①健康教育:术前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告知其手术前后基本护理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措施;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②营养支持:根据患者术后情况,及时补充营养,必要时给予补液。③术前护理:术前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多与患者交流,帮助其及时调整状态。④术中配合: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选择合适手术体位;观察输液速度与输液量。⑤术后康复:指导患者完成康复训练。术后2~7 d可推拿按摩患肢,取患肢足背、小腿三头肌和胫骨前肌等踝关节局部肌群,每个部位按摩3 min,同时按压患肢足三里、商丘、昆仑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摩1 min,早中晚各1次。术后7 d开始,加强膝关节训练,训练膝关节弯曲、伸直,每天早晚训练,每次包括弯曲、伸直,每个动作30次,速度不可过快,且应保持一定力度。在患者存在轻微疼痛的情况下可加大活动度,避免出现过度牵拉。抗阻伸膝、弯曲训练,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都应包括抗阻弯曲、伸直各15次。但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抗阻力度适宜。术后2周,进行踝关节主动训练,保护后可进行屈伸、外翻、旋转等缓慢活动。术后4周,开展部分负重训练。术后6~8周,X线检查确定恢复良好后可全部负重训练。术后12周,开始适度进行跑、跳等运动。
1.3 观察指标 ①足功能评价:采用Maryland评分对两组干预前后足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足功能越好。②疼痛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对两组干预前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③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对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疼痛感、躯体功能、角色状态、精力、心理健康、一般健康状态、情绪状态、人际关系8个项目,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2.1 两组术后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骨折是临床常见外科创伤之一,而足部骨折是骨折患者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4]。因足部特殊的生理功能及位置、各种外力作用影响,都会造成足部损伤,严重者直接造成骨折[5]。而且骨折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若康复治疗不及时,会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快速康复外科理论是多科室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康复治疗的方法。通过优化护理措施,使患者在术前调整到最佳状态,术中能够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术后尽快积极康复治疗,促进了患者恢复[6]。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患者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论干预后,关节功能、疼痛情况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另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理论注重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根据手术及康复情况制订康复计划,并指导患者执行,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护理干预理论有助于促进足部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