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桂林541001)
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2018年新增57.0万例宫颈癌患者,死亡31.1万例,分别占所有女性癌症发病和死亡的6.6%和7.5%[1]。宫颈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无特异性,筛查手段与治疗技术在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致使半数以上患者初诊时已发展为局部中晚期宫颈癌(Ⅱb期~Ⅳa期)。中晚期宫颈癌主要治疗方案为放射治疗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宫颈癌术后放疗容易引发癌性疲乏;此外,癌症中晚期阶段常伴有疼痛症状,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3]。手术作为引发患者恐惧、焦虑的常见应激源,会直接阻碍麻醉及手术顺利进行,大大影响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恢复[4]。相关研究发现,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需要通过相应护理巩固治疗效果,并缓解患者心理应激反应[5]。基于智谋理论干预结合共情护理模式是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技巧训练,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同时利用护患沟通,让患者分享情绪状态,从而缓解焦虑、抑郁情绪[6]。本研究选择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我院实施宫颈癌术后放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智谋理论干预结合共情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我院实施宫颈癌术后放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局部中晚期宫颈癌且在我院实施宫颈癌术后放疗;②年龄18~65周岁;③心功能正常,心电图未见异常。排除标准:①目前有难以控制的感染;②生存时间<3个月;③合并严重脏器疾病;④合并精神异常,无法配合此次研究。将纳入研究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年龄28~63(48.5±9.1)岁;体重44~86(63.3±5.9)kg;临床分期Ⅰb期24例,Ⅱa期12例;腹腔镜手术26例,开腹手术10例。对照组年龄25~64(49.1±8.8)岁;体重45~84(63.1±6.1)kg;临床分期Ⅰb期23例,Ⅱa期13例;腹腔镜手术25例,开腹手术11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年龄、体重、临床分期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患者术后放疗前相关放射治疗的健康教育和准备,制订放疗过程中的饮食,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针对性护理。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智谋理论干预结合共情护理模式。
1.2.2.1 智谋理论干预 ①建立干预小组:包括1名研究者、4名责任护师,对小组成员实施统一培训,介绍此次研究的内容、目的、方式及意义。②干预方式:依据智谋理论基础和宫颈癌患者不同放疗阶段需求,制订干预方案,并由3名护理学专家查看修订,形成终稿。③实施干预:每周组织1次对患者放疗相关问题的现场讲授,每次30 min,答疑时间15 min。
1.2.2.2 共情护理 主要包括3个过程。①放疗前共情:由于放疗的特殊性,患者容易出现焦虑不安情绪,其本身存在的不良反应容易让患者产生恐惧情绪,导致其治疗依从性不佳。因此,护士可以通过和患者沟通交流了解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并讲解放疗的重要性,消除其对放疗的疑虑。同时,向患者讲述放疗后身体和周围人可能发生的变化,消除其因周围人隔离造成自卑感。②放疗中共情:护理期间态度和蔼地与患者交流,对患者放疗期间的不适感表示理解,耐心督促其定期检查血常规;正确执行保护性隔离措施,预防感染;提醒患者少量多餐,对发生腹泻、恶心的患者禁食高蛋白质食物等;遵医嘱使用镇痛药或通过听音乐等放松方式,缓解疼痛;防止放疗照射野范围内的皮肤再次受到刺激,嘱患者修剪指甲,防止手指抓挠照射区造成皮肤感染,日常温水淋浴,穿着宽松的棉质衣服。③放疗后共情:积极解决患者放疗结束后身体恢复及其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改善其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术后康复意识,嘱其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放疗结束邀请患者加入微信群,以便护患之间交流互动,嘱患者积极配合定期随访。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应激情况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况,自评量表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主管护士向患者充分解释后由患者独立填写,主管护士回收并计分。每个量表包括20个项目,各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所有项目之和×1.25为标准分。SAS评分>50分提示患者存在焦虑情绪,评分越高提示焦虑情绪越严重,量表Cronbach′s α为0.892,经过检验此量表信效度好;SDS评分>53分提示患者存在抑郁情绪,评分越高提示抑郁情绪越严重,量表Cronbach′s α为0.875,经过检验此量表信效度好。
1.3.2 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于空白纸上画一条长度为10 cm的横线,横线最左端记为0分代表无痛,横线的最右端记为10分代表剧痛,患者在专业康复评定人员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疼痛感受在横线上标记位置。
1.3.3 癌性疲乏情况 采用多维度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7]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癌性疲乏情况。量表分为情感、行为、认知、感觉4个方面,满分10分,>6分为重度疲乏、4~6分为中度疲乏、1~3分为轻度疲乏、0分为无疲乏。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应激情况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应激情况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FS-R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FS-R评分比较(分,
目前,临床上治疗宫颈癌的方式以手术治疗和放疗为主,然而放疗会给患者带来较多并发症[8]。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能够延长生存时间,然而大多数患者在放疗后会因并发症产生负性心理,再加上患者术后心理压力较大,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紧张等情绪,若不能早期进行相应疏导、干预,将极大影响患者生存及预后。宫颈癌患者晚期阶段大多伴随疼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此外,癌性疲乏作为与治疗癌症相关的因素,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大多数癌性疲乏患者生活能力下降。有研究发现,宫颈癌术后放疗会造成长时间持续性癌性疲乏,且程度比较严重,无法通过休息缓解,最终影响患者康复,给予宫颈癌患者有效治疗的同时,采取相应护理手段缓解患者心理应激、疼痛及癌性疲乏意义重大[9]。
智谋理论干预作为认知、行为干预训练方式,能够提升患者对抗压力事件的能力,缓解其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情绪。邓燕萍等[10]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采取智谋理论干预,结果发现能够提高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共情护理作为一种体验患者内心世界的能力,曲丽莹等[11]分析共情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结果发现,共情护理在改善年轻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方面效果较好,能够加快患者病情的恢复。患者放疗期间容易受到电离辐射造成损伤,同时患者周围人群亦受辐射影响而疏远患者,导致其产生自卑、多疑心理,造成患者出现消极、悲观情绪,进一步影响放疗积极性,对患者身心理均造成伤害。因此,放疗过程中应加强健康教育,强调放疗技术的发展,提高对放疗的接受能力。本研究发现,干预后,两组SAS、SDS、VAS、PFS-R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智谋理论干预结合共情护理在缓解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应激反应、疼痛及癌性疲乏方面效果较好。分析原因可能是智谋理论干预通过成立针对性干预小组,根据宫颈癌患者不同放疗阶段需求,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对患者健康指导,改善了患者营养状况;患者通过社会智谋方式,改变过去功能性习惯方式,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在实施干预过程中教会患者控制情绪,耐心、有条理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在实施共情护理期间,护士从患者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正确反馈患者出现的情绪,建立了良好护患关系,让患者感受到人性温暖和被重视、被尊重的感觉,进一步缓解了心理应激反应、疼痛及癌性疲乏。
综上所述,智谋理论干预结合共情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在缓解疼痛、癌性疲乏方面较常规护理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