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2022-05-16 08:07余丽芬
英语教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导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余丽芬

引言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进,英语教学的重点逐渐由纯文本分析向阅读思维的培养转变。要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和思维品质,单纯依靠死记硬背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其英语思维。教师应从核心素养出发,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和思维技能训练,在教学中通过引导、体验、感悟等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其思维品质,同时确保知识得到深化。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指语言的运用能力,包含语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语言意识、语感等。文化意识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与风俗习惯,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汲取优秀的文化内容,并尊重文化差异。思维品质包含分析、判断、推理、辨析等多元思维活动。学习能力包含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及情感策略等。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虽然文本题材丰富多样,内容大多与名人轶事、历史、生活有关,且难度适中,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词汇积累不够。《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词汇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了解单词、短语、固定搭配等,理解基础含义及语境中单词的含义,并掌握1 500至1 600个单词,学会200至300个习惯用语的固定搭配。在阅读能力目标方面,《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一定的要求,即七年级学生累计四万词以上,八年级学生累计十万词以上,九年级学生累计十五万词以上。但是,大多数初中生的词汇积累不够,无法巩固课堂所学词汇,无法扩大课外阅读量,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造成阅读能力较低。其次,对阅读缺乏兴趣,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由于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量不足,其潜意识里对阅读有一种恐惧感,在面对篇幅较长的文章时缺乏自信,从而无法大胆地解读文本、探究文本,逐渐对阅读丧失兴趣。同时,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于重视语法、词句的讲解,使阅读课变为语法分析课,对学生思维发展、阅读方法等缺乏引导,导致其英语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贺雯 2020)。最后,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阻碍了阅读思维的发展。在阅读过程中,部分学生遇到生词时直接放弃,不会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或猜测词义;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依赖词典,边读边查,没有真正了解语境中该单词的含义;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喜欢逐词逐句分析,既降低了阅读的速度,又影响了阅读的连贯性,导致很难掌握整个段落或者句子的意思。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的大多指向语感的培养、词汇的积累等,而对文章的分析很少,不过,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时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他们对文本进行分析。因为文本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教师应考虑学生实际英语水平,保证分析活动相对简单。

教学片段1:

在讲授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5的Jane’s Day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一些常用短语,如at half past seven、goes to bed、gets up等,然后向学生提问:“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并鼓励他们用英语进行总结。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考,最终总结出:“The article describes Jane’s day.”虽然文章的内容不复杂,但是用英语进行总结提炼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分析文本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熟悉文章单词、短语到能够分析全文,有效培养了思维能力。

教学片段2:

在讲授仁爱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Unit 1 Topic 3 Section C的阅读文本时,教师先展示世界各地流浪人员的图片,播放阿富汗难民控诉战争和寻求帮助等视频,然后提出问题:(1)What do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 look like?(2)What are the causes of the homeless people?(3)What will the homeless people’s life be like in the future?(4)What can we do to help the homeless people?通过以上问题链的引导,让学生积极思考并推测:What’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紧扣时事素材进行导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话题背景知识,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有效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激起了其思维的火花,通过启发思考培养了其思维的逻辑性。

(二)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学生的思维品质要得到培养,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其发散思维,优化其思维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首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逐步导入阅读内容,使学生对目标内容建立一定的认同感,激起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发他们展开思考,更好地为之后的阅读教学奠定基础(吴思思 2021)。同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牵引学生的思维,使其通过主动探索获得教学情感的初步体验(尹冬翠 2021)。

教学片段1:

在讲授仁爱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Unit 4 Topic 3 Section C的Robots-Our Servants in the Future?时,在Lead-in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关于机器人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的部分角色的视频,并提出以下问题:(1)What’s the video about?(2)What do the robots look like?(3)What can they do for the humans?(4)Can you guess what else they can do for us?通过有梯度的问题,呈现阅读主题。问题4的答案开放多样,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得以拓展。在本课的Post-reading环节,与Lead-in环节相呼应,教师引导学生观看电影《澳门风云2》中人形机器人——“傻强”为主人服务、战斗的片段,然后提出开放性问题:“Will robots think like humans?”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给出理由。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还有效进行了发散思维。

教学片段2:

在讲授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3的阅读文本The Little Match Girl时,因为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所以教师让他们对文本进行二次创作,使其充分发挥想象,通过创作促进思维发展,提升思维品质。教师设置开放性问题:“If the little match girl had lived in our city,would she die from hunger and cold?”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大胆想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堂所教或者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其思维品质。

(三)鼓励学生课堂提问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提问不仅有助于培养自身的思维品质,而且有助于高效完成阅读任务。首先,教师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师生之间相互信任时,学生也愿意主动表露心中的疑问。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应注重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在传统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抛出问题后,若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便会直接公布答案,这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师应进行提问铺垫,如果学生存在困难,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其提问意识,使其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提问(江晓进2021)。例如,以小组为单位组织Ask&Answer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对所学文章提出2—3个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然后每个小组选出2—3个最佳问题,与其他小组交流讨论。通过开展小组问答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培养其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四)培养学生跨文化阅读思维

语言是承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的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语言存在较大的差异。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从宏观层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通过引入西方文化,使其形成跨文化阅读思维。首先,教师应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增强对英语的认知。其次,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形成跨文化意识,引导他们通过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升其英语综合能力(黄蓉 2021)。

例如,在讲授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1的阅读文本History of the Olympic Games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收集运动主题的相关资料,了解中西方在运动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学生跨文化阅读思维的培养也可以在词汇教学中进行。词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词义讲解让学生了解词义及其文化内涵。以单词sociable为例,学生可能会认为其含义是“擅长社交的”,通过结合西方文化发现,该词主要用来形容比较轻浮的交际花。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介绍中西方文化差异,不仅可以丰富词汇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其跨文化阅读思维,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

(五)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语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加以运用。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教师可通过特定情境的创设,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演讲活动是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开展英语演讲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用能力,还能提高其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小小演讲”活动,为学生搭建相应的英语演讲平台,使其充分地表达自我(顾海燕 2020)。需要注意的是,在演讲活动组织初期,演讲话题不宜太难,可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且比较简单的话题,使他们有话可说,如My family、My hobby等话题,先演讲比较简短的内容,然后慢慢增加难度,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自由选择话题进行演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得到有效锻炼,英语学习能力能得到快速提升。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后,教师可把教材提供的话题与时下热点事件相结合,引导他们开展辩论活动。

例如,在讲授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4 Topic 3 Section C The Internet时,因为现代社会离不开网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且网络的利与弊在文章中已有充分体现,所以就教材文本进行讨论的意义不大。教师结合与文本话题息息相关的手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如从青少年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入手,分正、反方就“是否该禁止带手机进校园”进行辩论。通过辩论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其思辨能力,强化其批判性思维意识。

(六)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框架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除了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构建英语阅读知识体系框架,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他们在阅读中根据语篇框架合理分析,并在思维导图框架中体现。首先,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向学生抛出关键话题,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通过复习回顾引导他们构建思维导图(陈芳芳 2020)。其次,根据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教师引导他们理清文章的知识脉络,构建阅读知识体系框架,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复习。

教学片段1:

在讲授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8 Four Seasons in China时,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也是对文章的探索过程,如下页图1所示,以“The Seasons”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在其二级分支上分为Spring、Summer、Autumn、Winter,然后在二级分支上延伸三级分支,并注明相关内容。通过构建阅读知识体系,学生能够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脉络,了解季节对应的特征。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还能加深他们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教学片段2:

在讲授仁爱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Unit 2 Topic2 Section A时,通过讨论树木的作用及失去森林的严重后果,强调环保的重要性。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分散,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很好地构建本课知识框架,并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图2所示,把本课分散的内容用思维导图呈现,以The Trees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其二级分支分别为Tree’s functions、Without trees、Ways to protect the trees,然后在二级分支上延伸三级分支,整理并补充三级分支的内容。通过思维导图构建本课阅读知识体系,不仅让学生通过关键词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还促进其思维系统化。

结语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不仅是教学的基本任务,还是发展他们其他素养的必备条件。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鼓励他们主动提问,培养其跨文化阅读思维,锻炼其语言组织能力,帮助其构建阅读知识体系框架,培养其英语阅读思维品质,从而促进其英语阅读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导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第6章 一次函数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