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烽仁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必须把思政工作融入育人全过程,校内各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应同向通行,产生协同效应,以落实全方位和全程育人的目标。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出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引言
为满足新时期对学生群体思想政治素养的具体要求,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必须实现全体教职工参与,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当中思政教育基因,基于全程育人维度重构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同时不同学科要建设不同特色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驻足于专业实践课、素质必修课、课外延伸活動以及专业教育课等,全方位建设课程思政体惜,落实专业教学中价值引领与知识讲授的有机统一。
一、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问题
(一)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欠缺实效性
若思政课程无法按照学生专业特征实施备课与授课,势必不能达到预期育人成效。同时,课程思政脱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体系的引导,亦难以培育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因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分属愿意的差异,课程开设时间常常处在不同学期,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间良性交流互动少之又少,必然无法生成教育合力。各个专业在人才培育计划与顶层设计层面未能预先考虑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使得两者协同育人实效性较低。
(二)思政教育重视思想引导,缺乏专业针对性
思政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来自各个专业,其备课和授课缺乏针对性,致使实际育人效果较差。高职思政理论课隶属必修公共课程,虽然是学生们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但因高职思政教师授课班级、专业类型较多,教育任务较重,教师难以针对各专业学生现实需求收集差异化的课堂案例,导致备课内容同质化严重,教学过程更被视作复读机。一般而言,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的学生们对于欠缺职业基因的思政课程存在消极厌倦的心理,此类学生在高中阶段多为理科出身,认为思政教学枯燥单一。如果思政理论课教育仍停滞在思政专业层面的教育,便脱离了学生们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学生亦会认定学习思政知识对日后职业发展并无明显影响,从而对教师提出的实际案例和观点形成厌倦心理,此时消极学习已成必然,难以达到理想化育人效果。
(三)专业教育重视技能培育,缺乏思政育人基因
一直以来,国内高职在学生培育层面普遍以知识技能作为导向,在专业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向学生灌输“只要把握职业技能,就业时便不会有障碍”思想。部分专业教师在课堂教育中从不渗透思政教育,并且秉承着思政教育和专业无关的错误理念。这种注重以科技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育,忽视对学生们的价值引领,亦忽略培育学生健康成长的使命。多数土建类专业教师出身于理科,对于思政教育理论内容你那个缺乏系统性学习,在工作中又因学院划分无法及时和思政教师互动交流,导致课程思政教育陷入尴尬境地。
二、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策略
(一)构建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
按照高职土建类专业教育现状,构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机制。高职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承接的课程虽存在差异,但是都肩负着育人职责。长时间以来,两者始终欠缺有效协同育人机制,对高职土建类专业育人成效带来较大影响。在当下高职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形势下,唯有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协作,才可真正解决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孤岛困境。构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体系是改善专业教学短板的关键手段。为实现思政教育有专业、专业教育有思政的育人目标,土建类专业应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建设交流平台、微信即时交流渠道,呼吁教师定期展开分享与交流,借助这一定期分享与线上即时互动,可获得有效的协同育人效果,推动思政教育全程与全员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思政教师应积极巩固教育主渠道的地位
一方面,身为思政教师,不仅应熟练掌握思政专业理论,还应了解授课班级学生的专业状况。具体来说,教师可提前与授课学生所在院系的教师与领导建立联系,针对专业特征与人才必须具有的核心素质展开总结性学习,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可与专业教师展开及时交流,使思政理论课不断向外延伸。另一方面,思政教师在课堂中应将问题作为导向,以针对性专业案例来回应学生们在生活与日后职业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面向土建类专业学生们讲解职业道德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将“工地的边坡坍塌事故”作为案例,播放视频使学生掌握此事故开始、结束与调查处理等状况,令学生们思考致使该事件的原因。随后,教师应指出诱发该事故的原因,即施工现场管理混杂,管理工作者并未尽职责,在施工规范规定的范畴随意填堆渣土,致使事故发生,从而引出身为未来施工现场的管理者,遵守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三)专业教师要勇于承担思政教育工作重任
专业教师是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水准的关键性要素,在教育新形势下,高职专业教师不仅应提高专业课理论水准,还应肩负德育职责。首先,教师应提高个体思政理论水准。只有专业教师个体可对核心价值体系具备深刻认知,了解专业教育的德育重任,在课堂教学中才可把核心价值观有效传输给学生。而这不但要求教师个体强化思政理论学习,而且还要求院系与学校针对于专业教师展开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指导,使教师在具体专业教育中生成思政教育思维,加强专业课堂感染力及生命力。例如,在建筑防水知识学习中,多数学生将防水视作建筑施工当中的难点问题,同时大多数报道均存在建筑物渗漏问题。教师应引出工匠精神主题。利用案例,使学生明确只要拥有工匠精神,便可有效解决该技术难点。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便是应牢抓课程改革关键步骤,精准把握不同专业课程特征,真正发挥各学科课程育人作用,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教育的协同效应,推动专业教育、思政教学的充分结合,落实全方位育人与全程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田应辉,徐森.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教学探究[J]. 辽宁高职学报,2020,22(04):48-51+88.
[2]蔡志清. 建筑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A].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Social Sciences(ICHESS 2018)[C].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