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求导向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分析

2022-05-16 14:53陈晓琳
锦绣·下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企业需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竞争日益剧烈,并且对于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也日益突出,为能够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需针对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改革,同时对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关系形成正确认知。基于此,本文将主要以企业需求为基础,针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展开分析。

关键词:企业需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国企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也与以往有所不同,表现出开拓创新的鲜明特色,优秀人才被企业吸纳后,原来的吸纳方式更为普遍,企业也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来培训员工,让他们能够上岗。如今,企业急需解决具有较强实践活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企业只需用有限的时间就能使其投入工作当中。

1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重要性

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的新形势,促进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教育部实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实施意见》。建议建立人才培养链必须与整个产业链相结合。在我国从加工制造强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背景下,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也应借助职业教育来培养人才,顺势而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针对培养方式和课堂教学的不足,再次树立专业建设和未来发展理念,突出理论课堂教学,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全方位提升职业素养,人才培养与需求无缝对接,确保为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发展获取优秀人才。

2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2.1课程体系与现实需求不适应

我国职业院校在很多方面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核心,教师系统全面地讲述课堂讲授内容,学生被动地、强迫性地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老化、脆弱,不符合工作实践和生产实际造,评价结论为培训能力明显不足,岗位重塑不足。在很大的层面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和终身学习理念所产生的文化教育,因此,学生的专业能力不高,难以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能力强、素养高的新型卓越人才。

2.2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能力和成就的多技能和特长的优秀人才,客观上,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精通技术和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备非常熟练的动手实践技能和技巧,技术能力。在这个阶段,很多在职教师是师生生,缺乏实践活动的培训和训练,因为校企合作缺乏稳定高效的相互合作体系,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学校。教师缺乏进入公司的机会,无法准确把握公司对优秀人才的需求细节,因此,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总数不足,师资素质不高,理想化的高素质、稳定的“双师型师资结构”教师精英队伍仍在建设中,不能完全满足在职教育和教学的需要。

3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措施

3.1拓展学生的能力结构

应用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不仅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技术和专业能力,还要完善和完善培养计划,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使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诚信、自主创新、踏实工作等职业道德,提高对岗位核心理念、岗位职责、岗位任务的认识,真正成为当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根据市场的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创新,职业院校要扩大自身的文教经营,追求完美的经济效益,立足于市场需求的增长。人才培养质量使专业知识、能力、素养的培养协调发展,应充分调研分析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趋势下的领域和岗位需求,根据职业教育规律,突出相应的前沿和安全标准,与相关企业共同谋求和设计专业快速发展和建设,根据规划、各类培训确定招生人数和学科设计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制造业企业需求等方式。让领域、企业等相关部门参与技术专业设置,确保技术专业设置有据可查,营造真正的技术专业急需社会,培育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发展急需人才,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密切关注区域发展战略和领域变化,适度调整改革创新,目前,科技类专业是企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点对策。

3.2培养学生实习期间的多元岗位意识

实习虽然不等同于学生的就业,但它是学生在就业前对基础知识的加强和提炼,是发现和填补专业知识短板的全过程,因此,在实习期间,应进一步加强与实习企业的联系,在企业标准引入的条件下,指派具体的导师和企业导师,协助学生转换不同的岗位。实习内容丰富,除了在企业底层实习,还可以尝试从事管理工作,让学生了解公司内部组织结构,提高岗位观念,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加系统化、综合化。同时,创建动态有效的课程,完成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适用范围的自主创新,职业教育课程的开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更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全面融入销售市场和社会发展,企业的进步,让课程内容的设置立即与学生就业和岗位的总体目标挂钩,根据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心态,明确教学内容,摆脱固有的专业知识重排,根据操作流程和课程设置进行双操作,改革创新。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模式,随时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立即进行调查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此外,要培养学生树立以工作为导向的学习观念,转变培养意识,增强对“学生就业导向”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这些方面的帮助,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习和训练的总体目标,高度重视对实际问题处理能力的考核,建立岗位资格证书和专业技能资格证书考核试点工作。此外,应建立相关专业能力的总体目标评价管理系统。

结语

《教育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强调,理论课堂教学时数通常占总课时的一半以,因此,职业院校符合培养计划,课程标准应该有一定的重视。不仅要在大学毕业前进行实习,还要改进日常理论课堂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是一种认知能力学习训练,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为技术专业培养提供合理的认知能力,为在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能在国外读书的优秀员工或管理人员参与深度参与,让产教融合更紧密,人才培养更贴近企业需求。

参考文献

[1]杨金栓. 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才需求为视角[J]. 天中学刊, 2019, 034(003):144-148.

[2]李慧. 基于企业需求视角下面向职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管理创新路径探索[J]. 南方农机, 2019, 050(023):198.

[3]王永杰, 王英. 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科教导刊, 2019, 364(02):66-67.

作者简介:陈晓琳(198702),女,汉族,湖北省阳新县人,硕士,讲师,职业教育研究,轨道交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企业需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迈向企业造型需求的机械外观设计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