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统计教学模式之探讨

2022-05-16 19:50袁明
民族文汇 2022年17期
关键词:策略探讨中职学校教学模式

袁明

摘 要: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将针对统计学这一课程,对中职学校统计学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统计教学;教学模式;策略探讨

引言:

在中职教育中,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测定、搜集、整理和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提出科学方法论。统计学课程具有极强的抽象性、逻辑性,还有很高的计算要求,这对于大部分的中职学生来说是一大学习难点,但这门课程对于学生后期的专业知识学习是极其重要的。因此,笔者将针对中职统计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展开探讨。

一、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催化剂。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和调动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在中职统计学课程教学中自然也是如此。在中职统计学教学中,难免会有很多较为抽象、逻辑性强的知识,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扰,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学生对于统计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也都在逐渐丧失。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教师就需要采取措施将那些抽象的、逻辑性强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继而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地投入课程学习中[1]。关于如何采取措施将那些抽象的、逻辑性强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笔者提出了“借助多媒体设备”的策略。例如,在教学中职教育中《统计基础知识》这本教材中的“课程介绍、统计的含义”的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对“统计学”这门课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统计研究的对象和特点。倘若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只是照本宣科,用生硬的语言为学生读取生硬的教材文字;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其实是没有兴趣听的,就算听了他们也无法很好的记住和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诸如“《统计学原理》课程介绍”“统计学学什么课程”“统计课程总览”等短视频。在视频的观看中学生能获得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能更好地听取、记忆和理解视频中对“什么是统计学”“统计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统计研究的对象和特点”这重点知识。总而言之,借助多媒体辅助中职统计学课程教学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继而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二、尝试转换师生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小老师”

在传统的中职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采取着“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导致学生的学习变得非常的被动,这样也背离了新时代素质教育中提出的“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理念。在新时代教学理念的要求下,教师们要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笔者在此提出“尝试转换师生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程的小老师”的策略[2]。就以教学中职教育中《统计基础知识》这本教材中的“统计数据的静态分析”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在授课前选取几位学生为他们布置“小老师讲课”的任务,并给每个学生规定不同的知识点,要求他们结合教材和课件学习自己的部分知识点,最后在课堂上为大家讲解。针对于这块内容和课堂教学的时长,教师可以选取三名学生,并为他们依次划分出“总量指标的意义、种类”“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这三块知识点。转换师生角色,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成为课堂的小老师进行讲课,继而教师再进行评价和补充。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总之,该教学策略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时效性。

三、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帮助中职学生理解知识

统计学其实是与实际生活紧密关联的一门课程,且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的很多领域。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基于所教学的统计学知识结合一些生活实际案例,以此让学生意识到统计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应的统计学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对于统计学的应用意识[3]。例如,在教学中职教育中《统计基础知识》这本教材中的“统计调查”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便可以举例实际生活中的一些调查统计的实例,如针对某市的学生近视情况调查;涉及全国范圍内的人口普查;我国每隔10年进行一次的、逢“3”的年份进行的第三产业普查;我国每隔10年进行一次的、逢“5”的年份进行的工业普查等等。通过这些实例的引入和介绍,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统计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中职学生应用知识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因此,在中职统计学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们除了注重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知识,更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中职教育中《统计基础知识》这本教材中的“相关分析——相关图表和相关系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社区,走进社会,对某个课题进行调研和数据统计,继而根据数据编制相关图[4]。在相关图的编制中利用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将自变量置于横轴上,因变量置于纵轴上,继而将两变量相对应的变量值坐标的形式描绘出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学生们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根据自身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对中职学校统计学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不断提高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和效果、进中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褚丽娜. 培养中职生数据分析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2]李荔. 中等职业学校统计基础教学改革[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05):119-121.

[3]兰自珍,杨佩霞.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统计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2010(06):84-85.

[4]刘宝恒. 浅析中职统计教学改革与创新[J]. 时代金融,2018(06):267.

猜你喜欢
策略探讨中职学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思考
德育工作浅谈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