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部舞蹈作品,如何成为精品?那一定是能经得起时间的推敲,不管何时欣赏都能让受众产生震撼人心的情感共鸣。情感共鸣、细节的处理、选材、立意、结构、编舞、合成都是一部舞蹈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在舞蹈创作中缺一不可,合而为一便能铸造舞蹈精品。
关键词:舞蹈;舞蹈编导;作品;细节;选材
一、一部舞蹈作品的完成取决于它是否被观众所接受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的康斯坦茨大学的姚斯教授首倡接受美学以来,在文学艺术领域就改變了这种传统的观念,把读者和观众提高到一个更为重要的地位。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认为文学艺术作品是为读者和观众而创作的,必须要能被读者和观众接受才能实现它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艺术作品的生命,开始于它被读者和观众接受,与社会人的审美标准吻合,在读者和观众心灵中唤起审美感应之时。接受美学还认为,读者和观众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反应环节,而是实现作品功能潜力的主体,是促进文学艺术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1。所以说,一个舞蹈作品创作出来还不是舞蹈作品的最后完成,只有观众接受,并在接受过程中经过理解、感受和艺术想象的再创造,使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活在观众的心中,这时,才能说是舞蹈创作的完成。因为一部艺术作品的生命,开始于它被读者和观众接受,与社会人们的审美标准吻合,在读者和观众心灵中唤起审美感应之时。例如《羚羊的外套》,贴近观众生活的现实题材、叙事性的故事视角、拟人化的艺术手法等,都能让观众融入到舞蹈情节中去,与舞台上羚羊们同喜同悲,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共鸣。我们可以总结到,观众的态度是检验舞蹈作品成败的转折点,同时也是检验舞蹈编导创作能力的最终裁决者。舞蹈编导在创作作品时要学会站在观众的的角度去构思作品。优秀的舞蹈作品只有在表达观众想诉说或倾听的內容时,才能真正与观众沟通,观众才会给予反应,产生同样的共鸣。
二、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如今,在各行各业的成功范例中也流行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可见细节向题在自古以来的万事万物中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对于艺术及舞蹈创作,细节也同样有着不可小视的力量。许多成功的舞蹈创作都证明了细节的价值,在细节的运用和处理上多加关注,苦下功夫,并以此体现观念上的突破与更新,坚持用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艺术手法,创作出个性鲜明的新作品。细节在题材中的重要性一个作品的民族风格、地域风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往往来自于生活细节的支撑。
舞蹈作品不仅要注重框架结构的逻辑设计,更要注重细节的安排和处理。细节往往使作品富有意义。编辑和创作者要从深层次关注细节,要有从细节中来、再到细节中去的思考能力。注重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断从其中积累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将许多细节联系起来,从而使作品在思考、加工、提炼的过程中最终变得血肉丰满。简而言,对于一个作品的构思最终都应落实到细节的把握与处理上,这是种需要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去积累、磨砺的硬功夫。
舞蹈是一门通过身体表达情感的艺术,它的情感特征融合在举手投足甚至某一个眼神的细节中。舞蹈编导的水平和能力来自对日常生活细节的仔细观察和积累,这就是功夫、水平和能力。导演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和经验,从已有的思想、文化的高角度去思考,对获得的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和升华,把有特色的细节处理得细腻生动。因此,不难理解,细节是舞蹈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和刻画人物形象的有力手段。一部舞蹈作品要做到意境好、创意新颖,除了在舞蹈形态变化、动作安排和服装风格等方面精心设计外,还应注重细节的巧妙运用,从而增强舞蹈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进而创造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艺术生命力的杰作。
三、一部舞蹈作品的五大环节
(一)选材,“题材无新旧之分,编导手段有新旧之分”,对于题材的选择并不是唯我独有、史无前例就是好,而是对编导的专业能力和艺术才华经过长期积淀的一种呈现。题材选取是舞蹈创作者投入创作的重要先导环节,它预设作品的结构呈现,也预示作品最终的结果与成败。一部舞蹈作品的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舞蹈创作者的技术缓存和经验积累。然而,一部舞蹈作品的创新与否则取决于舞蹈创作的基盘,即舞蹈题材的选取与建立。选材是否得当对于艺术作品能否打动观众起着先决作用,也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和艺术风格。所以,舞蹈创作者在长时间的技能把控、经验积累和审美沉淀中,不仅要强调技能拔高、经验架高和审美提高,更要培养自身的选材能力和立意品格。另外,一个题材的角度也尤为重要,舞蹈作品的选材无新旧之分,但同一题材有多种角度,例如我国军事题材中的《八女投江》、《映山红》、《永不消逝的电波》、《红蓝军》这些作品都选材于抗日战争时期,但它们选择的表现角度都不同,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在进行舞蹈创作时,舞蹈创作者如不进行殚精竭虑的苦心雕琢就难以成就佳品。舞蹈作品的选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舞蹈题材的角度。
(二)立意,舞蹈选材的目的就是为了立意,立意是舞蹈作品通过对理实生活的描绘和对艺术形象的造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和中心思想,又叫主题思想。舞蹈的立意,特指舞蹈编创者对所选之材的个人认识。并以其编创的作品而呈现其认识,其中,“立”表建立,“意”表个人认识。立意,是建立于选材基础之上的,尽管选材无优劣,但是立意见高低,就是说,“立意”关系到作品的内在高度,是分高下的关键。一个作品的选材再好,当其立意不好的时候,这个作品也很难有价值。
(三)结构,舞蹈结构是舞蹈创作最核心的要素之一。一部作品最重要的环节是哪一步,答案是结构。之所以核心,是由舞蹈结构特性决定的,它是架构舞蹈作品的框架与布局。在此架构安排下,通过具体编舞操作,最终完成舞蹈作品的表意功能和审美意象。因此,只要有一定长度的舞蹈作品就一定存在舞蹈结构,尤其在舞剧中,结构完整统一、逻辑合理、层级清晰是保障舞蹈作品完成的前提和规律。舞蹈结构分为:舞蹈的情节结构、舞蹈的情感结构、舞蹈的心理结构、舞蹈的时空顺序结构,舞蹈的时空交错结构、舞蹈的散文诗式结构、舞蹈的时空转换流动式结构、舞蹈的交响乐章结构、舞蹈的感情色块结构。除了教科书上这九个结构外,山东艺术学院赵宇老师还补充道:“散点式结构和焦点式结构”,其中散点式结构就像中国的水墨画:表现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即意象,这种意象效果能使人产生丰富的遐想,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观赏画的任何一处都可以形成独立的美。另外,焦点式结构就像国外的油画: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其特点是比较写实、具体,并且注重作品的整体性。
(四)编舞,在一部舞蹈作品中,编舞是硬技术,舞蹈语言的生动关乎到舞蹈作品的呈现与表达。舞蹈编导要扎根于生活、贴近生活、感悟生活,在细微中之处提炼出作品所需要的舞蹈动作,生活为舞蹈编舞提供了动力并指明方向,舞蹈《中国妈妈》以二战日本战败投降,中国妈妈收养日本遗孤为背景,无论是在灯光,人物形象,动作设计上都直接渗入了艺术的创造之中。这个舞蹈的基本动作来源于东北妇女的劳动生活,舞蹈的情绪反映了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欢乐。舞蹈能够表现生活,最大的功不在舞蹈而在生活,是生活孕育了舞蹈艺术。因此,生活比舞蹈宽广,博大,精深。也正是如此,生活是舞蹈艺术的土壤,更是舞蹈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五)合成,合成是一部舞蹈作品的最后环节,也是添彩环节,它包括排练、演员、服装、灯光、道具等。舞蹈编导在进行编排时,会受到排练、演出各种因素的制约,比如有多少演员可供排练;演员的接受能力和表现能力如何;舞台条件如何;音乐舞美的配合水平怎么样等。这些因素都是在合成排练阶段所要注意的。
总之,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源于编导的选材立意、结构的清晰合理、编舞的细腻生动、艺术共鸣等因素。可以成为精品的舞蹈作品,一定是因为多种无形的力量和因素相融合。由此一来,舞蹈作品的创作应重视以上等方面,从而创作出“活”在观众心里的舞蹈精品。
注释: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冯双白,茅慧.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若愚.现代舞舞蹈编导中的创作思想及创作结构[J].黄河之声,2019(2).
[4]肖双婧.现代舞编导创作思想探讨[J].黄河之声,2020(13).
作者简介:周美荣(1997—)女,汉族,山东微山人,在读研究生,山东艺术学院,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