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兴梅
摘 要: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的热题。而对于语文学科来讲,其便承载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从小开始关注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能够加强学生对我国文化的深入理解,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念和情感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发展。但在当前语文教学发展中,仍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阻碍因素。例如,老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本文中,本人针对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展开了教学分析。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重要性;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共识。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其他学习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条件,能够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总而言之,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意义重大。这一教学话题也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内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核心教学课题。在本篇文章中,本人从小学语文老师的角度和思维出发,立足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仔细观察并且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阻碍因素。然后,笔者基于此,提出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具体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阻碍因素分析
1、语文老师落后的阅读教学理念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理念都存在一定的落后性。老师们知道阅读活动的重要性,并且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设置了相关的教学规划和方案。但是其在教学活动中,并没有明确学生作为学习中心的意识。他们是以小学生为教学对象的,但是,并不关注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没有关注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激发[1]。而兴趣则是学生们参与阅读活动的动力,缺乏阅读的兴趣,也就缺乏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
2、语文老师落后的阅读教学方法
其次,在语文阅读活动中,小学语文老师的阅读方法也较为落后。语文老师通常所采取的语文方法如下所示:老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的重点,以阅读素材为中心,逐字逐句的为学生讲解。而学生在讲台下,埋头做笔记。并且在老师讲解后,对这些阅读文章和阅读笔记进行死记硬背。这样的语文阅读方法过于机械,也就是我们传说中的填鸭式语文阅读法。长此以往,学生在语文阅读活动中完全没有主动性的自我阅读参与,也没有为学生留出自我探索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完全是跟随语文老师来进行的,这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于学生未来学习的发展。
二、构建高效率的语文课堂,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1、激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首先,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语文老师要对自己陈旧落后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进行创新。老师要明白,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必须要关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情绪价值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且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放在正确的教学地位上,增强语文阅读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以此来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做铺垫。在本篇文章中,本人以部编版的小学语文阅读素材为教學的案例。当小学生学习到《草船借箭》这一阅读文章时,语文老师可以事先对学生的阅读偏好进行调查和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借助图书馆资源或是多媒体资源,搜索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故事。这些阅读故事既可以作为学生阅读活动开展之前的故事铺垫,也可以作为学生阅读文章的辅助素材。这样趣味性的故事,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阅读文章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又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见识。可谓是一举多得[2]。
2、营造开放式的语文阅读环境
其次,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那么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关注阅读环境的塑造。在积极开放的阅读环境中,学生更容易“入定”,更易沉浸式阅读,集中自己的专注力,来品味阅读文章。但是如果阅读环境以及阅读氛围不到位的话,学生很容易被一些外界因素所吸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阅读起来毫无章法,这样的阅读活动是无效的,学生也会对所阅读的知识眼过即忘。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的阅读效率低下,并且阅读能力也得不到提升。为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老师必须要关注积极且开放式阅读环境的塑造。在本篇文章中,本人以部编版的阅读素材《北京的春节》为教学的案例。小学语文老师可以以春节为主题,借助互联网,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搜索一些与北京春节风俗习惯有关的教学视频、教学动画、教学图片等等。在这一篇文章阅读开始前,语文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沉浸式的观看这些视频,这些动态画的视频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沉浸式的阅读场景,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景感知力,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变革机械化的语文阅读方法
最后,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老师还要对其阅读方法进行变革[3]。填鸭式的阅读教学方法早已经不适用了,对于新时代下的学生来讲,其更需要的是符合新课改,符合素质教育内核的阅读方法。也就是说,语文老师在阅读活动中要添加阅读的互动性、添加学生对阅读的探索性和主动性。在本篇文章中,本人是以部编版语文阅读素材《一个豆荚里的五颗豆》为教学案例。在这一阅读活动开始时,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以阅读主题为中心,设置阅读问题,增加课堂提问的环节,来和学生产生师生之间的阅读互动,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阅读感知和感想。同时,语文老师还可以阅读主题和问题为中心,对学生们进行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探讨阅读问题。学生们的自主阅读和探索阅读,能够对自身的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结束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老师的必修课。小学语文老师要着重关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活动的开展。在语文教学中,深入思考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因素,然后对其教学现状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段学忠.浅谈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和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20(49):120-121.
[2]吴丽娜.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0(11):113-113.
[3]胡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J].当代家庭教育,2019,0(14):13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