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萍
摘要:由于小学生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很容易出现一些负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和疏导,随着学生升学和成长,有可能演变成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作为一线教师,应当努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文以载道,以道育人,作为语文学科,本身就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上述,本文就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的基本工作,任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还应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从而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加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拉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之间以朋友的方式进行相处,当学生遇到心理上的问题时,也会找老师进行倾诉,不会给自己的心理造成太大的压力。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并且多数语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结合课文所讲的内容巧妙地对學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思考如何利用好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1教师应主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
语文课程教学是工具类学科和人文类学科的完美融合,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课程的人文价值。新课程标准将原来大纲中的“思想性”改为“人文性”,这意味着小学语文课程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绪和健康心理,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换句话说,语文课程教学的教学中心已经从以往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心理健康作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包含,也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关注的重点,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主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主动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课堂中,密切关注每位同学的学习状态,在发现有学生的学习状态反常时,必须积极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和情感支持,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对自己情感的调控,不能将生活中的消极情绪带到实际教学中去,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用多元教学方式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2.1采用启发式提问法,培养学生的道德观
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其能引导学生走进语文世界,更好地与文本对话,进而解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通过启发式提问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帮助其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助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以《狼牙山五壮士》这一内容为例,我询问孩子们:“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们身上有什么品格?”与此同时,我还引入课后训练,让学生阅读文章,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如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解析文章内容,感受五壮士身上的大无畏精神。学生通过感同身受能够加深对课文中人物高尚爱国品质的理解,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2.2运用情景表演法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情景表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加深对课文情感以及内容的理解,还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将人物的形象塑造的更加丰满,根据自己对不同人物形象的理解,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除此之外,不同的情景表演内容还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巧妙教育效果,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表演中获得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下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时,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表演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情感表演中。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掌声》这一课时,由于文中讲述了一名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学生英子,因为自己在第一次上讲台时获得了大家的掌声,从而改变了自己内向、自卑的性格的故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此课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正确看待每一个人,学会鼓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带着爱心和每一个人相处。教师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体会文章故事的情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从而学生就会经常在生活中去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3拓展课堂教学深度,让语文教学为学生指引人生方向
要让语文课堂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就要不断拓展课堂教学的维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身心共同受益,不仅能学到知识、学到方法,更能开阔眼界,透过语文课堂这扇小小的窗口看到更大更远的世界,树立远大志向,养成健康健全的人格。在学习《石灰吟》这一作品的过程中,教学重点应是诗中名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要让学生体会诗人的高洁志趣和持坚守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诗句,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尽力表达诗人的强烈情感,把诗人应对“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的不屑与“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定之感读出来。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同诗歌情感色彩相同的、节奏强烈的纯音乐,让学生伴着音乐诵读,在音乐中快速找到合适的情感状态。
4结束语
综上,现代社会小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学习负担,承受着严重的心理压力。因此,很多小学生由于长期处于压力环境而产生焦虑、倦怠、人际关系紧张、人格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当前,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小学教学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还有助于在社会发展条件下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丰富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对学生的健康心理有着特殊的影响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夏明华.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2022(6).
[2]耿伟.小学语文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文学少年,2021(15):0263-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