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名庭
摘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各学科在教学上都在发生变化。就高中生物来说,考查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内容设计在细致的前提下,逐渐增加了难度。实验是生物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新课程重点改革的部分。教师需要在生物实验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使他们的动手能力能够得到提升。但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要想使实验教学更深入、更有效地开展,教师还需要对现有的情况作深入研究,更深刻的认识到生物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同时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改革,创新实验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就此内容作了深入研究,旨在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扩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更符合现代化人才的标准。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新思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全面性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这就促使学校的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生物是高中教育中的重点科目,作为高考的必考内容,生物所承载的知识点即全面有具有一定的难度。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知识点也逐渐偏于抽象,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通常情况下,这些抽象的知识点都会设计有实验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将抽象、难懂的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在借助实验内容的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1.教师实验教学观念不深刻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育教学活动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在现阶段的教育领域,新课标的渗透程度还不高,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实情况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这就体现出部分教育工作者在核心理念的认识上还存在缺乏。同时,在高考的压力下,部分高中会忽视生物实验教学的安排,将其课时安排给其他高考科目。在高考中,生物所占据的分值也不是很高,这样就进一步弱化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再有就是大部分人认为生物内容比较简单,现有的课时安排就可以保证教学质量。这些现象都是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不够造成的,导致实验教学能以顺利地开展。
2.实验教学的实践次数较少
就目前的生物教学来说,其课时安排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的教学重点放在了高考必考科目中,而生物被看作是比较简单的内容,所以在众多的必考科目中,生物所占的课时比例并不高。这样就导致生物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将生物的实验内容尽量简化,而这一原因又是众多原因中的主要原因。其次,还有就是实验内容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导致实验活动难以开展,只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将其作为了解内容一带而过。比如豌豆实验,要想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该实验,需要准备很多外在的条件,并占据大量的时间,比如土地的选择,种植培养过程中的打理工作等,这些内容可以是专业研究人员的实验内容,将其作为高中生的学习内容有点不现实,会增加他们的学习压力,过多的占据其备战高考的学习时间。
二、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
1.实验演示,化抽象为具体
实验演示是生物实验现象的内在逻辑。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深入研究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展示生物实验现象,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与此同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对自主的思考空间,让他们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实验原理的分析,并结合实际的实验进展进行针对性指导,促进学生实验思维能力的提升。
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为例,在开展此部分内容之前,教师多角度搜集相应的实验资料,掌握此部分实验的原理,为后续的实验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实验开展前,教师制定具有趣味性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思考: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后变紫的原因,并提出如下的问题:双缩脲试剂与单条多肽链是否会发生变紫的现象?与此同时,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上述的实验现象。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让学生从实验原理的角度进行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思维品质。
2.实验探究,强化探究精神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部分生物教师往往存在尽快解决生物实验教学问题的心理,并不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导致学生盲目跟随教师思路,并未真正深入思考相应问题的尴尬状况。对此,教师一方面需转变这种思维,另一方面要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适时地增设实验,在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空间的同时,也让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解决教师布置的问题,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为例,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开展空白对照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现象。与此同时,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布置相应的拓展试验,即向学生提供相应的未知液体,让他们检测未知液体的含有的具体物质,最终达到增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3.实验完善,提高创新意识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注重实验中的细节,培养他们严谨求知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为此,教师在开展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可从完善实验的各个环节入手,即让学生分析平时在实验过程中不注意的细节,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分析这些细节,促进他们科学思维的形成。
在具体的生物实验细节的选取上,教师可从实验的方法、实验试剂以及实验材料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这些细节,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以“实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为例,在此项实验的探究前,教师提出的问题为:在此次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选取的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请问我们是否可以将其他动物的细胞,或是植物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请通过实验的方式,思考其中的原因。教师通过挖掘隐形信息的形式,在调动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让他们通过实验的方式证明不同的材料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让学生从实验的细节入手进行相应问题的探究,促进他们科学思维的形成。
结语
高中生物的教学标准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使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探究方式,形成具有科学性的思维习惯,真正从生物的视角观察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促进他们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在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效达到上述目的。在培养学生正确生命观念方面,教师可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验,构建生活实验与学生认知的连接,真正让他们了解生命、敬畏生命,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在培养学生探究思维方式上,教师在构建开放性的实验,让学生充分调动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实验,验证个人的看法,促进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提升。总之,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不同的实验教学,促进学生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史春艳.立足学科核心素養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实效性[J].华夏教师.2020(21)
[2]商圆圆.探究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率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