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振
摘要:立足于新时期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性的教育教学目标,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述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路径与实践策略,包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性原则、注重德育教育管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指出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较为成熟,教师要注重德育教育方法的创新和完善,始终尊重学生和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培育道德素养。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积极创新德育教育方法,做最了解学生的人,帮助他们培育道德素养。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较为成熟,但这一时期学生也会存在叛逆心理,如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分析的问题。目前来看,在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中,已经基本形成了德育教育的框架和路径,班主任可以将教育教学、德育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所开展的德育教育管理可取得较好的成效,所积累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基于此,本文进一步分析探究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路径与实践策略,现作如下的论述。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比之下,高中学生无论是思维独立性还是自主性均较强,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班主任若是缺少与他们的沟通交流,则势必无法“益友”,德育教育也无法有效开展。所以,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首先便需要与学生积极的沟通交流,通过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并在此过程中向他们传递正能量。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多倾听,并给予学生积极的回应,促使学生可以敞开心扉,更愿意进行互动交流[1]。除此之外,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时,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有趣的德育教育活动,与学生一起活动,将德育教育渗透至一言一行中,为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相信通过组织各类有趣的实践活动,可以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且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可以影响学生,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构建更为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班主任和教师均围绕着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说,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已经初步形成人格,此时班主任要想确保德育教育的成效,必须足够尊重和关爱他们,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以求全身心参与到德育教育中[2]。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结合班级特点制定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在制定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时,应确保学生可以参与其中,由他们制定符合班级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德育教育管理。可以说,当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时,他们对规章制度的认可度更高,在后续的德育教育管理会更加自觉且严格的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这对于强化德育教育质量有十分大的裨益。为吸引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应在班级内部培养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并成立班委会,由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事务和学习德育知识。在班干部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参与德育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会更强,最终确定的德育教育效果可以更佳。除此之外,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性原则时,班主任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分析学生接受德育教育时所面临的困境,并深度剖析他们的道德成长需求,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德育教育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德育知识。
三、注重德育教育管理实践活动的开展
德育教育不能局限于理论层面,更应该结合学生的实践,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以此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德育知识,更为系统的提升德育素养。在开展德育教育管理实践活动时,班主任可以重点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注重校内德育教育管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园德育实践活动,比如德育知识竞赛、德育行为评比、实验探索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学校可以定期在校园内举办书法比赛、绘画比赛,利用传统文化强化德育教育,相信这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悟德育教育的内涵和时代价值,文化自信心、爱校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均可以得到有效的培育。二是注重校外德育教育管理实践活动的开展,班主任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比如参观养老院、历史文化古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可以獻爱心和做社会调查[3]。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更多的道德价值知识,道德价值观可以得到更好的培育,能实现预期的德育教育目标。
四、结束语
对于班主任来说,是在学校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人,相对更了解学生,是德育教育的实施主体,德育能力可以直接影响到德育教育质量,所以对班主任有较高的要求。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忠.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讨论[J].学周刊,2020(02):157
[2]吴键,高敏敏.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路径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22):102+104.
[3]王雨达.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2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