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党校干部培训质量的对策研究

2022-05-16 08:08聂淑亮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干部培训基层党校高质量发展

[摘要]基层党校在发挥培训党员干部主渠道作用时,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问题。通过练好内功让干部培训“更有底气”,修好外功让干部培训“更讲硬气”,推动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基层党校;干部培训;高质量发展;科学培训

[作者简介]聂淑亮,中共娄底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讲师,湖南娄底 417000。

[中图分类号] D26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04-0046-03

党校事业是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基层党校是全国党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训地方领导干部、服务地方中心工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咨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推进干部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基层党校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工作,努力探寻基层党校抓好干部培训工作的新举措,是基层党校发展的新课题。

一、基层党校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基层党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校姓党、从严治校、质量立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对照《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思想认识与教学地位不太适应

1.送训单位的两难问题。机构改革以后,各单位都反映工作更多、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一方面为了确保本单位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部分单位领导不愿意选派能力强、承担工作任务重的干部参加培训,倾向于安排非领导职务和年龄偏大的同志来党校学习。另一方面在重要岗位工作的干部本人又愿意来到同级党校,特别是上级党校学习,同时希望单位能够保障其真正脱产培训。

2.参训学员的焦虑问题。一方面党校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的“基本功”,培训效果不能立即显现,学员更期盼有良方妙策的“速效”课程。另一方面党校管理越来越严,基层党校目前还不能完全实现脱产培训,培训学员常常要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完成工作,单位工作和党校学习的双重考核压力,让学员不能很好地静下心来学习。

3.党校内部的均衡问题。党校作为一个特殊的学校,既有行政人员,也有专技人员,还有工勤人员,且由于历史原因,行政及工勤人员所占的比重更大。党校内部行政化思维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考虑到各类人员待遇的均衡性和财力的有限性,基层党校在人员配备、资源配置、经费投入方面对教学工作的保障能力受到制约。

(二)基础工作与培训规律不太适应

1.培训底子难摸清。基层党校和组织部门目前没有建立动态管理的干部培训信息平台,各类数据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不能通过现代化平台及时了解学员培训情况。

2.精准培训难实现。虽然近年来组织部门对重点班次的干部实行点名调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要全面实行,难度较大,应训未训、重复培训的情况仍有发生。

3.教学计划难前瞻。全年党校的调训计划一般由干教领导小组在3月份左右以会议确定,而那时党校第一期主体班即将开学,因此教学设计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不够。

(三)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不太适应

1.组织需求难精准体现。一方面由于各主体班次的培训目标没有一个具体的、科学的标准和要求,全国党校系统没有关于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的统一教学大纲,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考核标准,各个党校都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着石头过河”;另一方面由于受党校师资水平和经费投入的制约,党校教学的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2.岗位需求难多方统筹。由于党校学员都来自各条战线、各个部门,而每个岗位面临的问题、碰到的矛盾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每个岗位对培训的需求也会不一样,而对于党校来说,要满足不同岗位学员的需求是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统筹兼顾。

3.个人需求难全面照顾。由于每个学员的学历层次、个人阅历、知识结构以及所处的岗位都不一样,每个学员潜在的求知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确实想扎扎实实学理论,有的只是想学业务,还有的只是想提高能力,要想在同一班次内同时满足所有学员的个性需求基本上不可能。

(四)成果运用与学员期盼不太适应

一方面理论成果运用不充分。表现为科研成果没有尽快转化为决策咨询成果向党委部门、政府部门呈报,学员学习理论成果没有及时通过报纸、电视和网络进行广泛宣传。另一方面学用结合不紧密。虽然,是否经过党校培训已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一个条件,但没有将学员在党校期间的学习效果与提拔使用相挂钩,党校也没有建立定期向组织部门推荐优秀学员的有效机制,有些学员只把到党校学习当作任务,不讲效果。

(五)师资建设与工作要求不太适应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员文化层次普遍提高、实践经验更加丰富、多方面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教师教学面临“师未必强于弟子”的压力。党校教师一是缺少实践锻炼,容易“空对空”,不能为学员工作上解“忧”。党校一些教师直接从“学校门”到“党校门”,参加工作后又缺少实践锻炼;培训资源的紧缺,年轻教师也很少有机会参加专业系统培训,教学中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不能指导学员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缺少学理支撑,容易“就事论事”,不能为学员理论上解“渴”。由于条件所限,基层党校教师理论研究很难深入,教学中有时缺乏理论框架,缺乏个人学术观点,不能从理论上为学员释疑解惑,不能在学术上为学员引航指路。三是缺少学术定力,容易“人云亦云”,不能为学员思想上解“惑”。由于受经费限制,基层党校教师下基层调研、外出进修培训和考察的机会较少,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缺少宽广的视野,教学专题所需的数据和事例也大多从网上或他人获得,对现实问题缺少深入调研和准确“把脉”,不能在讲好理论课的同时说好“本地话”,很多观点都是“拿来主义”,不能真正为本地学员“开方子”“施良策”。

(六)基础设施与时代发展不太适应

1.主体设施不完善。中央党校风风光光,省级党校稳稳当当,市级党校勉勉强强,县级党校哭爹喊娘。②越到基层,硬件设施越跟不上办学要求。调研中发现基层党校除新建或翻新的办公楼之外,大多数的基层党校主体班教学和校(院)职工办公一般都在同一栋楼,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办公秩序和教学秩序。

2.教学设施不齐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创新需要建设情景模拟室、桌面推演室、应急管理室、电子阅览室等,但这些配套设施在基层党校部分缺失或正在建设中,导致有些新的教学方式难以组织实施。

3.生活设施不配套。基层党校现有的宿舍楼内部结构已经严重落后,改造后的宿舍也难以满足学员的需求。

(七)经费保障与教学地位不太适应

基层党校教学、科研工作经费由财政按培训费一项打包拨付,但学科建设、教学基地建设、科研经费、名师工程、教学方法创新等没有单独的专项预算,一方面教学科研等所需经费常常受制于学校的总体经费运转状况;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积极性,拟出台的一些激励制度不符合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有关要求。

二、练好“内功”,让干部实力“厚”起来

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练好“内功”,让干部实力“厚”起来,是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重点。

(一)把握规律,科学培训,做到“脑中有法”

推进教学布局主课化。在课程安排上保证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不低于总课时的70%。其中,党性教育课占总课时的20%以上,切实做到主课内容不“走样变调”、主课时间不“缺斤少两”。③推进教学内容模块化。将教学内容细分为不同的单元与模块,分模块设计教学专题、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每一模块既有理论解读,又有现场教学,还有小组讨论,集中时间,集中问题,集中力量,集中培训。推进教学专题项目化。推广专题研究式教学,切实提高学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咨研、学思行一体化。推进现场教学基地化。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打造现场教学基地,定时间、定线路、定人员、定内容、定经费,增强现场教学效果。推进教学组织严密化。科学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提高各教学环节实施的规范性和衔接的无缝性。推进教学方法多样化,继续探索符合党校教育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的教学方法,实施多维度、多层次、多方法教学。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围绕“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大力推进教咨研一体化。加大案例教学力度,推动案例库建设,积极开展案例式教学。④推进教学评估科学化。通过评委督导听课、学员教学测评,及时对教学作出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真正发挥教学评估指挥棒的作用,对教学专题实行优胜劣汰。

(二)师资为本,终身培训,做到“肚中有货”

把好入口关。一方面引进年富力强的教师,优化教师结构。用好人才引进政策,增强党校教师岗位的吸引力,让优秀年轻教师能够“引得进来、留得下来”。另一方面选聘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课堂讲授效果好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先进典型人物,担任党校兼职教师。把好培养关。选派教师参加组织部门组织的外派干部跟班学习;校领导带头到基层挂职,教研室主任到所在教研室对口的市直单位挂职,教师到与教学科研方向一致的市直单位和基层单位挂职;不定期选派中青年教师赴高校当访问学者;选派优秀教师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省委党校师资班学习;精心办好每年的市县师资培训班。把好出口关。畅通人才双向交流渠道,加强党校与其他党政机关干部的交流力度,加强全省党校系统内干部的交流力度,让党校的人才队伍动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三)科研为基,一体培训,做到“笔下有策”

一方面发挥科研对教学的基础作用,促进教师抢占科研高地,多出精品力作,为推进理论创新和社科基础研究贡献力量,提高党校在哲学社科界的学术影响力;另一方面,发挥党校(行政学院)作为党委政府的“智库”作用,整合教师和学员资源,开展社会调研,多接地气,推进专题研究式教学,促进教师教学、科研、决策咨询一体化,促进学员学习、思考、实践一体化,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作好对策性研究。

三、修好“外功”,提升干部素质

修好“外功”,认真做好学员调训、班次设置、学员管理、经费保障,严格落实培训计划、实现培训目标,严字当头,严抓严管,提升干部素质。

(一)澄清底子,规划培训,做到“胸中有数”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基层党校要全力配合组织部门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台账,完善干部培训规划,开发干部调训与管理软件,对学员调训、培训实行实时动态管理,做到应训人员、已训人员、未训人员了然于胸。利用信息化技术,由组织部门推进点名调训,确保应训尽训。

(二)因班施策,前瞻培训,做到“腹中有底”

一是提前衔接,及时和组织部干教科(室)联系,提出办班建议,拟定全年主体班的办班计划。二是提前谋划,在寒暑假放假之前,拟定好下学期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安排表。三是提前试讲,根据下个学期的班级设置情况,在上个学期末组织新专题试讲,及时更新和补充新专题。四是提前设计,建立培训“菜单”,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实施差异化培训,更好满足组织需求和个人需求。

(三)铁字当头,严格培训,做到“心中有戒”

实施节点化管理。抓好入学教育、课堂纪律、考试考查、现场教学、异地培训等重要节点,确保关键节点有方案、有巡查、有通报。实施联合化管理。实行大管理,做好内外结合的文章,借用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外力,共同发力,推动学员管理工作。实施流程化管理。制定班主任工作流程,实现班主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实施通报式管理。学员在校表现反馈给组织部门,并以组织部的名义通报给学员所在单位,督促学员端正学习态度。实施全量化管理。对学员在学校的一切表现进行量化计分,包括出勤率、班级活动贡献度、校级活动参与度、文章稿件公开发表数、考试成绩、论文成绩等进行综合计分,全面反映学员在学校的表现。实施信息化管理。继续采用指纹考勤,筹措经费,积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智慧校园”建设。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员的出勤、就餐、就寝等进行全方位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四)经费保障,强化培训,做到“囊中有粮”

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是党校推进改革、构建长效机制的物质保障。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精神,强化党校主渠道作用,加大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在年初干教经费分配时,适当向党校倾斜,充分体现党校培训干部主渠道的地位。财政部门及时拨付党校教室、宿舍、食堂和图书馆等设施的建设维修经费。学科建设、教学基地建设、科研经费、名师工程、教学比赛、教学方法创新所需经费列入财政专项经费,形成规范性制度文件,保证经费拨付的延续性与严肃性,确保“党校(行政学院)教师纳入各级人才政策支持范畴,享受国家规定的同级国民教育教师有关的各种待遇”⑥真正落到实处。

[注释]

①韦日平.试论习近平对“党校姓党”的系统思考[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01):17-23.

②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12-11)[J].求是,2016(09).

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EB/OL].人民网,(2015-12-14).[2021-06-02].http://cpc.people.com.cn/n1/2015/1214/c64387-27923584.html.

④⑤⑥中國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EB/OL].共产党员网,(2019-11-04).[2021-06-02].http://www.12371.cn/2019/11/04/ARTI1572828776206199.shtml.

猜你喜欢
干部培训基层党校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互动式教学在党政干部培训中的应用
加强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
基层党校初建智库工作的建议与思考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当前基层党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领导干部培训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