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秉承“幸福成长每一天”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双减”工作,坚持育人为本,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统筹校内、校外教育资源,统筹课内、课后两个时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一、完善制度,为教学改革保驾护航
着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将“立德树人”作为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课程标准要求作为作业设计与实施的依据,单元作为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单位,创新作业实践作为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的增长点。学习并落实《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义务教育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和《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义务教育阶段15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学校在原有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上,进一步完善了课业减负工作方案、分层作业实施方案、作业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规定、作业校内公示制度、作业统筹管理等多项制度,严格控制作业时长。把作业设计、批改与反馈情况纳入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业绩的考核评价,通过“常规+抽查”的模式,切实加强制度的落实,使作业设计目标一致、难度适宜、时间合适、类型多样、体现选择性。
二、以作业管理为切入点,推进教学改革
调查显示,作业难度过大,耗时过长或缺乏成就体验也会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而选择性的作业会使作业质量和学生信心雙倍提升,学校为此改进了作业形式,杜绝重复性的机械作业、惩罚性的无效作业,我校学生作业包括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基础性作业以巩固当天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拓展性作业由学生自主选择,题目一般分知识强化、能力提升和综合探究三个层次。强化基础性、个性化、分层弹性作业设计,加强综合性、项目式、主题式、大单元作业设计。学校安排各学科聚焦单元整体教学,开展单元作业设计,构建单元视角下校本作业设计流程。经历“年级编写--跨年级审核--纵向单元统审”等环节,实现全员参与、全年段覆盖、全学科实施。
“双减”背景下,我们以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弹性地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合适的作业方案,既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我们学校选择的课题,和市一实小等很多学校同时研究,相互交流,共同提升。
我校学生作业要求教师试做一遍学生作业,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作业的质量和科学性,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通过自己的试做更加科学地预估学生可能完成作业的时间和难易程度。每科作业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下当天作业内容,这样方便学生记录作业内容,也有助于各科协调作业内容和作业量,学校引领一二年级教师留的非书面作业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创新能力。
建立教师作业登记薄,记录课堂作业完成数量、质量;总结出错频率高的知识点,进行二次精讲,夯实基础。根据作业,溯源课堂学习状态,助力教学反思。
三、抓实常规教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功能
学校将“轻负高质”作为教研重点,做到日常教研有深度、课堂教学有效度、课后作业有精度,通过比学赶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其一是做好常态集备和晨会活动,各学科集备做好“三定”和“六备”: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各学科备课组长负责,校领导和中层干部指导。集备第一环节主备教师说教学设计流程、各环节设计意图,接着学科组其他教师补充,最终集智形成学科组备课成果。同时,为了激励教师集智备课的积极性,每月举行集智备课成果展示,主展组展示备课成果,其他学科组质疑补充,均运用高效课堂理念评价激励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教师一次次体验高效课堂的教学流程,也使各学科走向深度研究。每天早读时间数学和英语教师举行晨会活动,针对当天所讲授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并研讨解决办法,实施大单元教学,依据我校名师团队列出的小学阶段各单元知识点以及达到的教学目标,设置准确、详细、具体的学习目标、内容以及过关达标作业,做到教、学、练、评一致,研制我校校本材料--每节课“过关清单”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达到学科组备课的最优化。
研课磨课是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课磨课采用国培流程,首先一般教师上课,每位教师进行深入备课,手写教学设计或导学案,深入研究课标、教材,接着名师上课,最后做课教师再上课,看课堂提升水平,进行课后学生访谈,其他教师进行六维度评课和总结,这样的上课活动加速了教师专业成长。
同时每学期常态化开展校内听评课,积极参与联片教研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两节课,本学科组教师讲课必须参与听评课活动,多方位提高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
每次单元、期中期末学科评估结束,由各学科组分析试卷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制定阶段目标,做好高频错题训练,易错题再次整理成试卷进行限时训练,强化巩固易错知识点。
四、课题引领教研团队建设,作为保证“高质”的有力手段
学校积极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选择以课题引领教研团队建设,作为保证“高质”的有力手段。鼓励要求教师研究课标、教材、学生、学情,通过团队教研形成教研成果,然后在课堂上执行。这样,教师能更加主动地对教研成果进行反思与完善,用自己的思考和逻辑推理分析和研究课题,不仅提升了教师对教材和学情的掌握程度,而且增加了教研与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市教育局组织的推广国家级教学成果中,我校选择了《“提升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探索》这一成果进行实验推广,并申请立项了课题《双减背景下有效课堂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的实践研究》,张古金校长组织课题研究有序开展,省级课题《单元主题阅读下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习作课程开发研究》于秋存副校长主持,同时主持县级课题《单元主题阅读下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习作课程开发研究》,两个年级的骨干教师参与研究,这样带动作业设计和监管、阅读习作教学的实效实施。
五、以课堂为主渠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轻负高质”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的教学理念,实施“三段六环节”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即“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小组合作)、展示提升、梳理总结、达标反馈”。课堂效果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情感、课堂幸福指数、成长轨迹等作为判断课堂价值的依据,老师们精心准备知识“套餐”,暴露台版块设计、学生“知识树”、“思维导图”式板演、疑难点展示等,课堂上注重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质疑对抗中体验着学习的快乐。数学课一式三变,整合教材,语文课单元整合、大阅读活动的开展,使课堂更加高效,英语注重听力训练、口语表达、教师范写、在课堂中增加阅读和仿写内容,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灵活多样,紧扣目标,音体美课堂关注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性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
六、以课后服务为落脚点,反馈教学改革
学校做好顶层设计,制定课后服务方案,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推出了“1+x”课后服务方案,实现了“全员参与、师资轮流”。全体教师参与课后延时,明确教职员工工作职责,轮流督查指导,全面掌握延时工作实际,督促落实延时服务要求,确保服务质量。
首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需求。每个寒暑假,学校利用面向全体家长发布“延时服务问卷需求调查表”,了解家长和学生的延时服务需求,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科学合理的设置延时服务项目。学校开发了“1+X”课后延时课程体系。“1”是必修课,即学生利用延时时间完成家庭作业,确保书包“减负担”、作业“不回家”;“X”是选修课,即学校开发丰富的社团课程和益智类课程,社团课程门类包含体育、艺术、科技、学科拓展等,课程丰富多彩,供学生自由选择,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现在师资力量还薄弱,不能完全满足家长和学生需求,这学期准备克服困难满足家长、学生需求。
接着家校通知,网络选课。最后调查反馈,提升质量。学校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满意度不高的课程进行督促整改,努力提升服务质量。
我校这学期计划在教学过程的测评维度额外增加了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的关联性这一评价指标,在作业检查维度增加了单元教学目标与作业内容的联系环节,从而在制度导向层面引导教师建立课堂与作业的深度链接。
减负不减质量,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成长,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学校资源优势,让“双减”真正惠及学生、惠及家长、惠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