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良
摘 要:近年来,西方的价值思潮不断涌进中国的互联网环境中,冷战思维、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横行、霸凌行径、历史虚无主义和网络社会的文化糟粕等问题的出现,使得网络社会语境中的青年面临着信仰价值观侵蚀的问题。与此同时,在风险社会中,新时代的爱国主义面临着现代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剧了青年一代的信仰危机。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应该在新的互联网环境中,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凝聚民族意识的语文必修课,因此,本文将主要围绕着如何做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创新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新时代;爱国主义;现实路径
引言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校为了建立完善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通过选用红色经典和传统古诗词作为教学内容,结合新时代的重点,选用先锋人物为代表的文章,重温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的光辉历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认知能力、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意识,全方位地提升青年学生珍惜当下生活。在新媒体平台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消费主义和利己主义价值观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社会中所出现的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侵蚀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因此,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一、爱国主义教育对青少年的作用
1、提升青少年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青少年对于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有目的地对中学生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学生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目前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语文教学教材的方式,通过让学生学习和朗诵有关文人志士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除了红色经典以外,教学内容还编排了人文自然各类具有开阔学生视野,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内化学生的爱国之心。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情,这样的情感是学生难以从阅读中获取的。因此,学校通过辅助的实践教学手段,通过学生间相互配合讲述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爱国故事,参与集体的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对于集体的荣誉感和集体感。
2、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
爱国家不仅是在国家间出现冲突时能挺身而出的责任感,还包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面临着疫情的影响和环境的污染,有些地区为了经济的发展不惜牺牲大量的自然地貌,这导致了很多地区美丽山河的消失,也使得我国山河变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害。青年人作为祖国的新一代,自然承担起爱护祖国山河的使命和责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除了有关于反对外敌入侵的文章以外,让学生学会自身在面对外来侵袭时候的独立意识和抗争精神,还包括了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让中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到我们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培养自身更加全面和多元的爱国观念,并且怀抱着祖国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朝着美好的方向努力,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学会辩证地看待社会生活,学习是为了我们国家建设地更好。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学创新
1、理论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了多元化社会思潮之中立足的价值观念。爱国主义话语内容的创新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就是为了在青少年阶段是形成完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独立的爱国意识,让学生在有效的渠道中自觉的表达自身的诉求,同不良的思潮作斗争。对于新时代的学生来说,所接收到的信息来自于网络、社会和家庭的方方面面,价值观的形成也就有了不同意识的影响。因此,在理论方面应该加强青年理想信念的建设,从语文课程入手,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志士中,汲取爱国的民族精神。
在新时代环境中,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网络环境中对于历史人物的恶搞,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对于爱国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从负面的角度对国家取得的历史成就进行恶意诋毁的行为,会造成青年不能明辨是非,恶意曲解历史先驱,也会造成青年人难以把握调侃的方式和尺度。因此,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教研组应该重新调整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部分内容,增加关于辨析网络环境中“揭秘历史”“还原真相”幌子的历史故事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树立青少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民族精神和国家认同。
2、实践创新
学校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例如以组织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参观博物馆、历史纪念馆等,从而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意识,从而加强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教学课程中对于先驱精神的领悟。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团日活动、微团课、微分享等,在学生中加大对疫情防控中出现的“中国故事”的宣传力度, 引导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依托“第二课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对在疫情期间参加家乡疫情防控的学生典型事迹 进行宣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为实践目标,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民族热情和爱国精神,倡导学生勇于奉献的品格精神。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校可以根据其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相适应的教学活动,组织开展一些劳动实践课程和志愿者服务活动。
总结
综上所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不仅包括理论层面的创新,还包括实践活动的创新。学校应该在互联网环境中不断推动网络育人,加强个人的网络素质,建立完善的互联网教育体制制度,服务于青少年新时代爱国主义队伍建设中去,才会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钟青林, 陈运普.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J]. 社会主义研究, 2004(6):2.
[2] 马春玲.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新探[J]. 龙岩学院学报, 2005, 23(5):3.
[3] 杨冠亚, 王佩.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与路径选择[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4]王志军. 试析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