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林慧
摘 要: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常忽略了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能拓展学生对知识了解的深度与广度,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形成。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将小学英语阅读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结合案例分析,针对如何助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英语学科逆向思维能力提出策略或建议。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导图;逆向思维
一、现状调查
当下小学英语课堂老师以顺向思维训练为主,教师采用由师提问生的单向式去训练学生为多,课堂上平静如水,教师不提问学生则不发言,教师不提问学生则不思考,且所提的问题大多只有唯一个答案,或多个学生的答案相似。教师着眼解决语言知识的处理,忽略了文本信息,问题重点没有回到文本上,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及质疑的习惯思维。学生不仅被动,同时更因小学生的思维还缺乏创新性,他们不善于以已有的经验解答新问题。长此以往,以顺向思维为主的课堂导致学生开口能力不强;学生的口头表达欲望较低;学生缺乏交流的主动权意识;对旧知的掌握不系统。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背道而驰。如此循环,最终难以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
二、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逆向思维训练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来说有以下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克服顺向思维训练带来的思维惰性
顺向思维训练容易形成学生对问题的定向思维,久而久之形成思维惰性。逆向思维培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提取及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
逆向思维的训练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作基础,学生需不时调度已有知识,在不同的条件下去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知识提取及联想的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质疑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巧妙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及展开逆向思维,发挥想象,进行多样性和有创意的活动。如: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续写等。
三、思维导图助推逆向思维培养的思考
在“双减”和核心素养双重要求下,我们更要注重训练小学生英语学科逆向思维能力。而思维导图作为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于逆向思维的培养有以下优势:
(一)缩小思维发散的范围,方向明确,联想指向性强。
(二)色彩鲜明、生动有趣,既有引导性同时兼顾图形的美感,让提问更具形象性。
(三)学生阅读、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得到终合的锻炼。
(四)增强话题的延续性及广泛性,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思维导图助推逆向思维培养的策略探究
美国图论学者哈里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思维导图的特点及优点有助于逆向思维的训练。以下结合案例(六年级下册Unit 3 Where did you go ? Read and write )进行实践剖析。
在本课将从思维导图中的某个词作为切入点。以逆向思维设计的顺序完成整幅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的指向性和图文提示性完还原完整个故事。两者互相交织,互相完成。
(一)巧借思维导图,角色反转带来思维逆向
教师问学生的单向式提问教学,学生习惯这种训练方式,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此时由教师能改变旧的思维训练模式,改为由学生问,逆转师生角色,借助思维导图唤醒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图1),同时PEP每个Unit由不同板块组成,这些小板块没有小题目和背景资料,正好借助这些问题填补这个空缺。
思导的核心图为一个陈旧的行李箱,这时鼓励学生,让学生细心观察,畅所欲言,如让物主、大小、颜色、新旧、价钱、使用历史等进行描述和提问。这时学生必须要调度所有关于wh、how、一般疑问句的知识。一改教师呈现图片,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学生逐个回答的模式。变成教师在线上边呈现关键信息,学生就提问更有针对性。这一训练有效提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及观察的细致度。故事不再是由教师强塞给学生,而是由学生逐一解开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巧借思维导图,顺序反转引导逆向思维
先talk后read,在阅读前先让学生说自己的经历,说说自己心目中的good trip和bad trip。训练学生调度所学知识。反向思考已有知识,学以致用,增加表达的信心,让表达成为可能。学生正好可以结合本书Unit 2 Read and Write中Wu Yifan全家在Holiday Hotel里的bad经历说说这个一个好的旅程应该是怎样的。Let’s talk, Let’s Learn 等。这时学生会积极调度旧知: The room is big and clean. Everything in the hotel is new. The food is fresh and delicious. Safe, activities.创设情景,新旧知识交替出现、互相联系,这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原有知识,为制造观念与文本话题的信息差做准备,激发其阅读的兴趣。见图2
(三)巧借思维导图,因果逆向改变阅读习惯
由开始推测故事结果,改为由结果推导原因。一般阅读课,教师常常按课文顺序讲解,翻译跟朗读穿插其中,单调而乏味。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开始推测故事结果,由结果引导学生去推导原因。借助矛盾词语,培养其逆向推导能力。思维导图有创设情景、补充故事文字背景不足、辅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功能,因此教会学生观察图片很重要。教师应充分利用思导的图片(图3),精心设计问题作为进入课文的有效切入点,学生通过读文、答问和发表看法超越课文,最终达成思维品质的培养。而在good 和bad之间的转换更是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关键点。思维导图增加话题的延续性,广泛性,让学生有范围、有规律、可视中寻找答案。利于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巧借思维导图,设计出行预案发展逆向思维
习惯性的阅读教学后面环节,教师会向学生提假设性问题,如:If you were Wu Yifan, What would you do ?这些问题当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在思维品质训练上还是不够,所以我让学生设计一个预案,降低bad trip發生的机率,结合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应用,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导学生逆向思考,灵活调取已有知识。学生的答案多样且有创意,如:Take the medicine, remember the emergency call.这样既让学生与实际生活联系,又能从逆向解决本文中出现的问题,因为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固然是好,但是事先的预防远胜于事后处理。
借助思维导图(图4),让学生看图带问逆向思维,多种关键因素互相交织完成一幅思维导图。逆向完成导图的同时达到逆向思维的培养。既是导图的逆向也是思维的逆向。拓展学生知识的了解的深度与广度,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形成。
参考文献:
[1]许愿真《思维导图的特点和优势》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18/13/418127_4417738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