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金玉 陈 明 杨见明
医学研究生教育主要有以培养临床能力为主的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和以培养科学研究能力为主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这两种形式。近几年,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实施以来,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均有很大的提升[1-2]。然而,由于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是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导致研究生们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都明显不足,这不利于医学生个人能力提升及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发展[3-5]。为此,我们结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实践经验,探讨提升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科研意识及科研能力的模式,为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科研素质及能力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之一,这对提高专业型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专业型研究生需要具备科学研究的意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检索、文献阅读、数据统计、科研设计等)、熟悉科学研究流程(包括科研选题、申报课题等)、追踪科学研究前沿等。由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型研究生临床任务重、科研时间不充足、论文质量要求不高、科研压力不大,导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型研究生对科研普遍不重视。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有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趋同,背离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的。然而,科研和临床并非呈对立面,科研的目的是解决临床发现的问题,服务于临床。同时,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发现的问题又为科研提供思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学科发展相对滞后,临床工作中遇到诸多未知病因的疾病,存在诸多尚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这为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专业型研究生应该能够实现科研与临床的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临床和科研都擅长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新医疗模式的需求。因而,专业型研究生科研素养的提高是新时代社会的需求,也是研究生培养需要解决的课题。
2.1 以研究生导师为主导 专业型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科研思维及能力培养中发挥主导作用,从培养计划的制定到实施、监督、考核等各个环节都负有重要责任。导师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应增加科研思维及技能培训内容,结合专业特色及研究方向制定个体化培养方案。此外,导师还可结合学生兴趣,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精细临床及科研能力培养。首先,启动研究生科研意识。导师在课堂上引导研究生对临床疾病的特点、学术进展、争议点进行深入思考,启发他们的科研意识,逐渐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其次,做好提前规划。明确科研能力在将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帮助研究生做好科研、学习规划;第三,为研究生搭建科研平台。为研究生参与课题设计、开展实验研究提供帮助,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技能;第四,指导研究生撰写论文、科研基金标书。撰写论文和科研基金标书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文献检索和阅读、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科研方法,让学生熟悉科研选题、规划技术路线、追踪科研前沿等方面的得到显著提高。形成临床需求及科研前沿为导向、临床科研并重的体系化培养[6-7]。
2.2 以临床专业型研究生为主体 研究生是培养的主体,是科研思维形成的载体。专业型研究生要求同时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然而,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导师往往仅注重临床技能的培养。国家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推行,解决了研究生临床技能和诊断水平低下,尚无法独立开展临床工作的不利局面,推进了毕业研究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化,满足目前人民群众对临床技术的需求,解决目前社会医疗卫生人员培养周期长、培养难度大的难题。但是,这种培养模式却导致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缺少了基础科研思维,导致他们基础科研知识与临床创新能力的不足,背离了研究生培养的初衷。由于培养时间的限制,缺乏足够的时间培养专业型研究生的科研思维。面对目前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不利局面,我们需要以研究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科研知识、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科研思维的培养与临床专业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时间力所能及地开展科研工作。
2.3 以搭建多方位科研平台为依托 在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科研思维及技能的培养过程中要重视为他们搭建科研平台。一方面,在平时与他们接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科研思维的培养。例如,我们有意识地引导研究生对过敏性鼻炎未知病因、疗法争议、中药在过敏性鼻炎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思考,激发研究生的科研激情。另一方面,努力为研究生搭建科研平台,为完成科研能力培训提供保障。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平台,整合临床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的有效资源,为研究生创造一个开放的科研平台,避免在实验室审批等环节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充分自由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同时,还可以通过与校内、校外其他研究团队建立合作发展关系,达成共同培养研究生的目标。充分发挥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在团队合作中的优势作用,科研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临床中往往是各种问题发现的第一场所,科研的思维往往也起源于临床。这种互补型合作为临床专业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及技能的培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增强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科研的自信心。
2.4 以科室和医院相关部门为保障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存在临床工作繁忙、门急症及手术工作量大、规培结业考试压力大、科研思维基础差等问题,这就需要导师、科室内容、医院其他相关部门共同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帮助,以保障研究生顺利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①导师在科室内部及实验室人员充分沟通,统筹安排临床工作与科研培训的时间,在保证完成临床工作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为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时间。比如:科室不安排研究生做与临床无关的事宜、实验室全天为研究生开放、实验室为研究生代为采购一些实验耗材等等,保证研究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节假日时间开展科研工作。②教学管理部门与导师共同制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专业性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统筹安排研究生的轮转岗位。比如:心电图、检验科、放射科等医技科室的轮岗培训改为集中培训,把临床技能培训与实验室技能培训集中起来,统筹安排理论及实践培训,以提高培训效率。③导师、科室及医院保障研究生的生活,关心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的工作权利及利益,为研究生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及科研培训提供后勤及思想保障[8]。
2.5 我科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科研思维及能力培养实例 我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型研究生经过临床专业化的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但科研思维及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近年,针对这些不足,我们运用临床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及素养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模式,加强专业型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培养的干预。首先通过各种形式与在培研究生进行座谈沟通,激发学生科研的积极性。了解研究生对这种培养模式的看法以及在科研思维及素养培训过程中的担忧及困难,并对困难和担忧进行逐一解答和解决,为研究生科研思维及素养的培养做好保障。耳鼻喉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对掌握科研思维及技能有着非常强烈的愿望,也了解掌握科研思维及技能对将来的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研究生们也存在诸多担忧,例如,临床与科研时间相冲突、科研平台及科研技能的获得途径、科研经费来源等。针对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的担心,我们在科研平台的融合、科研经费的争取及科研时间的统筹方面进行优化组合,解决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的后顾之忧。我科提示研究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做好相关科研的准备,例如,检索文献、阅读文献、撰写综述以及熟悉相关实验技能和科研工具。嘱托他们要跟紧导师的研究方向,关注国内外最新进展,确定自己课题的选题方向。我科配备自己的实验室,配备两名专职科研助理,与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这为我科研究生提供开展科研的条件。同时,我科经过与教学管理办、规培办等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在不影响规培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可根据科研任务相应调整规培计划。通过导师主导、学生为主体、依托相关科研平台、科室和医院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的综合培养体系的建立,我科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思维得到很大提高,研究生在校期间大多都参与一项或者多项科研课题,发表核心期刊及SCI期刊论文多篇,表明培养效果优于干预实施前,见表1。
表1 2015-2022年我科实施科研思维和能力干预前后临床专业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统计(篇)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一方面需达到国家“双轨合一”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把研究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科研思维、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9]。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科研思维及技能培养的主体是研究生,只有研究生认识到科研思维及能力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接受培训,他们的科研思维及能力才能实际得到提升。导师在研究生的临床专业技能、科研思维培训中起主导作用,导师们需要关注研究生的生活及思想动态,科室和医院相关部门为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各种制度和物质保障,解决研究生生活及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形成以导师为主导、研究生为主体、科研平台为依托、科室和医院相关部门为保障的综合科研素质培养体系。实施以临床需求及科研前沿为导向、临床科研并重的体系化培养,导师和学生共同提高,努力提高专业型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及素养,确保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专业型研究生能够科研素养、临床能力均衡发展,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医学的发展,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