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失范的意识形态风险及其治理

2022-05-14 20:02李文政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饭圈意识形态治理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饭圈文化”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逐步走入青少年群体的精神生活。同时,“饭圈”野蛮生长,“饭圈”失范行为日渐增多,出现了非理性、娱乐化、暴力化等极端化表征。狂热极端下的观念错位、失序狂欢下的资本裹挟、虚拟幻象下的精神异化,带来了意识形态风险。因此,需要从文化归正、多元共治、素养提升三方面开展“饭圈文化”治理,以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关键词:“饭圈文化”;意识形态;风险;治理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22)03-0065-08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网络社交平台、大数据、智能算法的迅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的网络亚文化逐步走入大众视野,并成为一种受众众多的社会文化现象。网络亚文化以“饭圈文化”、二次元文化、弹幕文化、网络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为表现形式,以碎片化、多元化的叙事代替宏大叙事,对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饭圈”是粉丝圈子、粉丝群体的简称。目前,“饭圈”已逐步发展成为专业化、组织化的庞大群体与利益圈层。“饭圈文化”是粉丝团体和组织为偶像进行宣传以提高其声势而形成的网络亚文化。近年来,“饭圈文化”因其对社会舆论的较大影响和粉丝的高度活跃而备受关注,并出现了粉丝群体过度崇尚自我、消极叛逆、过度炒作、无底线娱乐和恶搞等失范现象,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逾越了社会道德底线,引发了网络意识形态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一文中指出,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新型毒品犯罪和“邪教式”追星、“饭圈”乱象、“阴阳合同”等娱乐圈突出问题,要从完善法律入手进行规制,补齐监管漏洞和短板,决不能放任不管。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要“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切实维护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积极探索“饭圈文化”等网络亚文化视域下意识形态风险的生成机理与治理路径,对于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非理性、娱乐化、暴力化:“饭圈文化”的极端化表征

当前,“饭圈”的野蛮生长导致了“饭圈”网络暴力、打榜、应援、控评和“饭圈”之间话语权争夺、群体争斗、网络骂战等失范行为频发。不良“饭圈文化”诱导青少年狂热追星、盲目跟群、背离主流价值、逾越道德边界、挑战法律底线,已严重影响到我国主流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一)非理性

“饭圈文化”强调群体认同和群体行动,处于失范“饭圈”群体中的粉丝个体,因被遮蔽了社会人属性,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是非判断的能力而变得非理性。他们无底线包容偶像的缺点,无限制炒作偶像的话题,无条件接受偶像的价值观,无节制洗白偶像的失德行为和违法事件,甚至为此做出非理性、极端化的行为,不惜逾越道德边界,触碰法律底线。正如古斯塔夫·勒庞所说,在群体影响下,个人的思想、感觉中文明方式与道德约束突然消失,幼稚行为、原始冲动与犯罪倾向会突然爆发。一个人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无须为自己的行为担负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显露不受约束的一面,其智力会大大下降。群体感情的狂暴,尤其是在异质性群体中间,又会因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2021年发生的吴×凡事件发人深思。2021年7月,加拿大籍艺人吴×凡因涉嫌犯罪被刑事拘留,之后该艺人的“饭圈”不断在抖音、微博等平台发布支持该艺人的言论,其粉丝甚至抛出“出保释金”等不当言论,把“饭圈”粉丝群体的非理性、狂热性推向极端,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扰乱了网络空间秩序。这种非理性、极端化的偶像崇拜无疑会对青少年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二)娱乐化

美国媒体文化研究学者尼尔·波兹曼认为,这是一个以娱乐的方式呈现所有公共话语的“娱乐业时代”,他甚至认为,随着印刷术的边缘化以及电视文化的中心化,“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新媒体时代到来后,文化娱乐业遭受的冲击又超越了“电视时代”,“饭圈文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饭圈文化”更像一种隐喻,无论是通过语言、文字、图像还是多种形式结合来感受这个世界,“这种媒介隐喻的关系为我们将这个世界进行着分类、排序、构建、放大、缩小、着色,并且证明一切存在的理由”。不良“饭圈文化”用一种有力而隐蔽的暗示界定现实世界,此等社会越轨行为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培育造成了极其不利影响。不良“饭圈文化”运用新媒体技术扩展影响力、动员力和渗透力,刻意渲染娱乐市场的大众狂欢氛围,诱导青少年在“饭圈”群体中寻找满足感、认同感、优越感,使“人成为娱乐的奴隶”,使一切庄严、崇高、宏大的叙事均在这种娱乐至死的集体狂欢中被无视、被消解。不良“饭圈文化”形成的精神锁链,遏制了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塑造,导致“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长久发展下去,诸如政治、教育、新闻、体育、商业等均会悄无声息,成为娱乐的附属品,“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在泛娛乐化的“饭圈文化”中也夹杂着一些误导性、低俗化的文化,有些低俗的、侮辱性言词以英文缩写等形式被大量引用,背离了社会主流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与道德文明、产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暴力化

“在涉及饭圈偶像的种种议题中,饭圈粉丝之间通过这种暴力行为进行激烈的话语争夺,这是互联网平台独有的行为。”“饭圈文化”中的网络暴力往往通过在网络上发表带有诬蔑性、诽谤性、煽动性、侵害性的视频、言论、图片等形式呈现,意图对他人的名誉、精神和权益造成损害。有些行为突破道德底线,有些已涉嫌违法犯罪。不同“饭圈”粉丝群体对抗,极易由网络骂战升级为网络暴力,使用侮辱性言词造谣诽谤、谩骂互撕、拉踩碰瓷、炒作“黑话题”等方式相互攻击,破坏网络生态平衡,污染网络空间,造成青少年群体精神领域的缺失和迷茫。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这种虚拟的网络空间与真实的网络暴力经历和氛围中,必然会养成暴力思维、暴力倾向,并形成网络暴力合理性错觉,从而对其现实人格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对社会伦理道德造成危害。

将偶像的成功视为自身成功的想象性投射、对偶像的非理性狂热崇拜及强烈的“饭圈”群体意识是引发网络暴力的原因之一。在“饭圈文化”中,粉丝往往会产生与偶像“荣辱与共”的捆绑依附心理,将偶像的荣辱视同自身的荣辱,为维护偶像形象,粉丝群体中极易出现网络失范言行,通过使用偏激性、贬低性、侮辱性言词对其他群体进行人身攻击、人格羞辱,通过疯狂骂战、揭私爆黑、造谣污蔑、人肉搜索等方式对其他“饭圈”偶像进行道德审判。同时,“饭圈”粉丝极力维护本“饭圈”偶像的至高无上性,表现出强烈的群体认同意识,容不得任何批评和质疑,一旦发现不同的声音,粉丝就会即刻聚集,以话语暴力等形式向对方发起集体围攻。这种基于维护自身主张和观点的话语争夺,激化了矛盾,绑架了公众的舆论观和自主判断力,扰乱了网络空间的正常秩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恶意抹黑和滥用举报是“饭圈”网络暴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为拉抬本“饭圈”艺人曝光度而恶意抹黑其他艺人,是网络暴力的惯用手法。粉丝们滥用法律赋予公民的举报检举权利,打着正义的旗号,多渠道、多平台、多形式向政府机关、执法部门和管理机构大规模、重复性举报贬踩其他艺人,占用和浪费大量公共资源。他们试图利用公权力和政府力量“强制改变原有的资源分配方式”,实现一己之私,严重干扰了执法管理部门正常的工作秩序。

二、观念错位、资本裹挟、精神异化:“饭圈文化”的意识形态风险生成根源

(一)狂热极端下的观念错位

在狂热崇拜、极端盲目、谩骂互撕、暴力围攻等“饭圈”乱象影响下,粉丝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发生异化,狂热取代了理智,极端取代了正义,低俗趣味取代了高雅追求,急功近利取代了吃苦耐劳,是非观错位,价值观扭曲,艰苦奋斗的进取心丧失,一夜成名的心理膨胀。

是非观错位。长期处于“饭圈”乱象之中,粉丝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粉丝群体的是非观念很容易产生错位。对偶像的极度崇拜,极易产生一种错误认识,即偶像的一切作为都是正确的,即使偶然犯错也是情非得已、情有可原。这种对偶像的“忠诚”是未经深思熟虑、逾越了道德底线、变异了的忠诚。以偶像崇拜取代道德标准,是一种缺失了道德价值和道德意义的异化的忠诚,对有道德瑕疵的流量明星的忠诚是一种不道德的忠诚。当一个人因疯狂追星而是非不分、善恶不辨时,“一切丑恶的、触犯道德底线的行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价值观扭曲。粉丝只关注偶像的外在形象,无视其内在品质、思想道德、才华才能、修养涵养等,颜值成为艺人的核心“品质”,使得“传统偶像的超越性和崇高性归于世俗和平庸”。一些商业媒体、经纪公司、娱乐平台利用新媒体,不断向粉丝灌输颜值至上的错误导向;一些娱乐资本对艺人进行全力包装、宣传、推广以获取超额利润,并极力宣扬“颜值即正义”的错误思想,这种“唯颜值论”的错误宣传无疑会对青少年粉丝群体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不利影响。同时,青少年粉丝群体长期沉迷于群体争斗、人肉搜索、人身攻击等不良“饭圈”环境中,会无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甚至产生排斥心理。长此以往,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将被边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将受到严重冲击和挑战,进而引发意识形态安全风险。

(二)失序狂欢下的资本裹挟

在“饭圈文化”中,资本的介入与操控是现实存在的。杰姆逊曾经指出:“在后现代主义中,由于广告,由于形象文化、无意识,以及美学领域完全渗透了资本和资本的逻辑,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艺术、无意识等领域无处不在。”在资本裹挟下,一些文化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渗透着商品化、逐利化的思维逻辑和行为取向,对利益的索求贯穿不良“饭圈文化”发展的全过程。

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和经济秩序的建立,必须坚守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生命力之所在”,是经济运行“更深层的要素”。经济运行必须在伦理道德的约束之下,才能保持健康持续的状态;反观不良“饭圈”经济,经济伦理和道德缺位始终存在,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娱乐公司、媒体平台对资本利益的狂热追求。

“饭圈”衍生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艺人是资本打造的文化商品,粉丝是消费者,而艺人及其背后的资本、“饭圈”组织、商业平台、经纪公司、营销机构、代言品牌方等构成一条商业利益链。娱乐资本为快速收回成本会全力为艺人寻找商业资源,疯狂逐利,同時,通过锁定“饭圈”、操控舆论、榨取粉丝无底线捞金。商业平台通过打榜、排名等方式提升艺人的曝光度获利,经纪公司通过艺人投资取得收益,营销机构以收取营销费用实现资本增值,代言品牌方通过艺人代言推动产品销售,艺人则通过收取出场费、代言费等获取高额报酬,而唯有粉丝被锁定为凭借偶像商品购买力来判定其忠诚度的消费者,由此催生出一批节衣缩食也要购买明星商品的畸形消费的追星族。这种“流量至上”的规则设计,加剧了“饭圈”失范,疯狂集资、应援打榜、恶意营销、网络暴力等现象愈演愈烈,偏离了文化本身的公益性和教化功能,使本应向公众提供正能量和精神食粮的艺人成为资本裹挟下的商品,“饭圈”也成为资本疯狂逐利的新空间。这种商业操控行为造成了青少年群体的非理性消费、网络暴力倾向和人生观价值观偏差,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也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意识形态风险。

(三)虚拟幻象下的精神异化

“饭圈文化”是一种商业价值大、受众面广的快餐式文化,它迎合了社会快节奏发展背景下青少年群体标新立异的心理需求。娱乐资本及娱乐文化生产者不断结合新技术、运用新手段,传播空洞粗俗的网络文化以麻痹或迎合青少年群体,诱导粉丝消费,获取经济利益。不良“饭圈文化”的资本化、商业化、低俗化偏离了文化应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方向,与主流文化建设背道而驰,不利于青少年群体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和精神文化世界的锻造。

精神生活物质化是“饭圈文化”失范带来的不良后果之一。在“娱乐至上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思潮影响下,部分青少年陷入过度沉迷物质享受、无底线追求物质消费的陷阱,他们不再关注内心世界和灵魂塑造,不再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追求,只关注外部世界和感性刺激,“从而导致人的个性失落和精神沉沦”。“饭圈文化”鼓吹的“娱乐至死”“消费至上”等谬论,消解了青少年粉丝群体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其陷入物欲崇拜,部分人因此变得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理想信念缺失,精神萎靡,进取意识和拼搏精神丧失,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

逃避现实与网络人格异化是“饭圈文化”带来的另一不良后果。新媒体技术提供了新型人际交往与交流方式,偶像与粉丝之间以及粉丝与粉丝之间的互动在虚拟空间中进行,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关注和重视的粉丝,在“饭圈”群体的虚拟网络互动中找到了“话语权”、归属感和满足感,线上虚拟交往的兴趣和积极性空前高涨,部分粉丝因过分沉迷网络而患上网络依赖症,在现实中往往会变得焦虑、自闭。网络交往存在的虚拟性、随意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人们在现实交往中的原则意识和规则意识,有的粉丝会不自觉将虚拟空间交往的无序和暴力带到现实交往中,进而做出道德失范行为。一些粉丝长期处于“饭圈”虚拟交往环境中,会产生网络人格异化现象,即个体在网络中显示的人格与现实人格在行为、情感、知觉等方面有所不同,甚至相互矛盾与对立。由于长期处于虚拟空间中,一些粉丝社会交往意愿和意识弱化,社会交往封闭,有时会因难以区分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而做出失智行为。同时,“饭圈文化”的偶像失序崇拜,也使粉丝群体付出了巨大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对偶像的长期情感寄托,还导致了部分粉丝的情绪化和行为低智化,造就了一批“饭圈巨婴”,影响了青少年粉丝群体思想价值、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进程,无疑使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和认同受到挑战。

三、文化归正、多元共治、素养提升:“饭圈文化”失范的意识形态风险治理进路

(一)文化归正,传播主流价值观念

这是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弘揚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为大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是文化的固有职能,德艺双馨、榜样示范、精神引领是文艺工作者的本职和使命。“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追求高品位、好德行、真才学,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努力做到德艺双馨,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先进文化的践行者。文艺工作者要坚定信仰信念、厚植人民情怀、追求高尚审美,输出优秀的文艺作品,也要自觉承担起崇德向善、引领正确价值观念的社会责任,利用自身对粉丝群体的影响力,以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引导粉丝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理性追星、规范言行,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娱乐环境、文化文艺环境。

治理“饭圈文化”,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把牢文化建设的领导权,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坚定文化自信,引导“饭圈文化”遵循社会公序良俗,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饭圈文化”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理念,摒弃经济利益至上的错误导向,把社会效益置于首位,坚定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的价值取向,实现好文化传承、道德教化、价值引领、审美启迪等作用,旗帜鲜明倡导文艺工作者“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使文化作品供给在审美上更加正向、丰富、多元,以文化人、立德树人。要进一步推进文艺行业、娱乐行业自律,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坚决清除网络低俗文化、消极文化、暴力文化,坚决打击“流量至上”、泛娱乐化、“唯颜值论”、网络暴力、互撕围攻等违规失序行为,坚决清除丑化英雄、恶搞经典、解构崇高、渲染阴暗的历史虚无主义恶意叙事,让网络空间成为弘扬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

要建立健全网络监管体系和娱乐行业运行规范体系,督促网络平台传播主流文化、弘扬主流价值观,依法整治娱乐行业乱象、恶性竞争,让艺人专注于表演技能的提升和优秀作品的创作。要依法规范艺人营销团队运营,严禁借流量造假做虚假宣传,严厉打击扰乱网络舆论环境、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要依法规范粉丝经济运行,合理定价艺人周边产品、演出票价和出场酬金,严防第三方交易。

此外,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发力,强化对青少年的是非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其理性追星,从而建立健康高雅、向上向善的文化追求。要加强与青少年群体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关注重点、文化价值取向、交流方式,引导其对自身文化追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科学的分析取舍。要强化对青少年的榜样观教育,引导其注重榜样人物的先进性、崇高性和代表性,注重榜样的价值引领和道德示范作用,自觉把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英雄人物作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榜样。

(二)多元共治,遏制资本无序扩张

文艺是反映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尚、推进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因此,绝不能放任资本无序扩张、操控“饭圈文化”走向和青少年消费习惯,绝不能放任违法失德艺人任性横行。为打造健康正面的“饭圈文化”生态,应积极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政府尤其是网络监管部门、企业、媒体平台等主体多元协同的治理机制,以遏制娱乐资本野蛮生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导向,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文艺创作的灵魂,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

政府应加强“饭圈”规范的相关立法和制度建设,强化对娱乐资本、新媒体平台、经纪公司及艺人等行为的监督管理。要严格规范资本运作和娱乐资本市场准入门槛,建立并完善娱乐资本运作监管审核制度,依法规范资本行为,防范投机资本借娱乐产业投资之名变相助推恶意竞争、跟风攀比、高额消费的“饭圈”灰色产业链。要动员多方力量共同防范娱乐资本误导大众文化消费及社会舆论走向。要依法规制不良资本借“排行榜”“热搜榜”等热点及网络媒体平台信息即时、精准、全域覆盖等优势,诱导青少年群体“邪教式”追星,炮制“饭圈”网络刷票、数据造假等高流量消费及应援集资、打榜投票等高额消费。要切断粉丝群体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利益链条,严格管控社交平台、艺人周边及粉丝团头目等,切断利益传输带,严防不良资本在“饭圈”扩张。

网络监管部门要推进精准管理、精准施策,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强化外部监督,将娱乐公司、流量平台作为归责主体,监督其完善内部监管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加强举报受理,推进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建立并完善失范媒体平台和企业惩戒制度、劣迹艺人黑名单制度、青少年群体不良网络行为纠治制度、失范“饭圈”行为应急处置制度等,督促媒体平台实行粉丝实名登记制度与核查机制,核实粉丝真实身份,确保“饭圈”群体整体素质,防止人员过度膨胀。要采取禁言、警示、屏蔽、禁止注册等多种方式及时精准处理粉丝失范、违法行为;对于严重危害社会安定和意识形态安全、涉嫌违法犯罪的个人与组织,应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网络监管部门还应积极推进网络文化,尤其是“饭圈文化”的智能化治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关联算法、网络溯源等技术,以及视频、图像、声音自动识别技术,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预警与风险研判机制,及时化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隐患与风险。

当前,娱乐公司要改变“唯流量论”的资本盈利模式,引导资本遵守道德准则合理增值,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积极打造我国偶像产业新业态与增值新空间。要摒弃“资本追星”“流量追星”等错误观念,打造基于个人道德水平、群眾口碑、作品质量的新型偶像养成模式,构建气朗风清的粉丝经济、偶像产业新生态,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媒体平台应强化网络运营管理和网络行为监测,对网络暴力、恶意炒作、网络刷票、数据造假等失范言行及时审核、提醒、警示、屏蔽,通过网络限速、流量控制、账号封禁等手段,遏制“饭圈”不良行为。

(三)素养提升,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空间的去中心化,颠覆了传统的追星模式,偶像与粉丝之间的线上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线下互动,粉丝在线上就可以观赏到偶像的直播、表演。偶像与粉丝之间这种跨空间、近距离线上深度互动的方式更加多样,互动的内容更加丰富,但同时“饭圈”失范引发的病态、失序乱象也时有发生,“饭圈”内部背离伦理道德、违法滋事行为不断出现,这就使得引导教育粉丝群体重塑与提升网络素养、理性追星问题成为当务之急。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按照学历结构,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40.3%、20.6%,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为19.8%。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21年6月,我国10.11亿网民中,6—19岁网民达1.58亿,占网民整体的15.7%。上述数据表明,网民群体的低学历化、低龄化是一个现实问题,因此,依法规制“饭圈文化”,强化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网络素养教育,推进其网络素养高质化发展刻不容缓。

网络素养是新媒体时代青少年工作、学习、生活中守护道德和法律底线必备的综合素质,而网络道德素养是网络素养的核心。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应侧重于网络道德规范遵守、网络信息辨析、优质网络信息生产、心理疏导矫正以及网络自律意识养成等方面。

提升网络素养最直接的方式是开展网络素养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要在青年群体中大力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把互联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引导青年依法、理性、文明、科学用网。要在“饭圈”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与传播,鼓励媒体平台开发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传播主流文化的视频、作品、游戏、小程序等,以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吸引力。

青少年网络素养的提升,需要政府、媒体平台、学校、家庭协同发力。政府网络信息部门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向青少年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强化网络监管和网络舆情研判,及时清理有害资讯。媒介平台要加强行业自律,遵守网络文明规则,积极提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公共文化产品。学校、家庭应通过家校共建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御网络不良影响。各方要运用新媒体意识和互联网思维,实现青少年群体网络素养培育的智慧升级和协同发力。

青少年网络素养的提升,需要建立心理疏导与关爱机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不良“饭圈文化”导致的虚拟幻象下的精神异化,即精神生活物质化、逃避现实、网络人格异化等现象,均需要通过心理疏导加以矫正。首先要健全心理疏导机制,适当控制青少年群体对不良“饭圈文化”信息的接触,通过现实互动、谈心交流、教育引导,逐步解除其对偶像的心理依赖,使其回归正常学习、工作与生活,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要健全情感关爱机制,教育部门、学校、社会组织、家庭应坚持通力合作,强化教育引导,拓展关爱渠道,以多彩的社会实践和丰富的文化活动,帮助青少年涵养身心、陶冶情操。

青少年网络素养的提升,还需要自身的主动与努力。首先,应提升网络认知,树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网络价值观、娱乐观、消费观,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和道德文化素质,紧跟社会主流文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应强化网络文明自律,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和网络公共秩序,规范网络言行,文明用网、理性表达、友善互动,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最后,应培育网络信息辨识分析能力,通过学习网络技术知识、网络素养理论知识和参与线上实践活动来提升自身网络信息辨析和应对处置能力、防范和抵御网络负面信息能力,自觉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确保网络空间风清气朗,使“饭圈文化”正本清源,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 央文献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 版社,2021.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M].北 京:人民出版社,2020.

[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 议[N].人民日报,2021-11-17(1).

[5]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 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6] 郑达威,高智晖.新媒体环境下饭圈文化的区隔与破解 [J].当代传播,2021(6):90-93.

[7]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4.

[8] 令小雄,魏开宏.“饭圈文化”的祛魅与规约——基于文 化社会学的省思[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22(3):1-14.

[9] 刘疆丹.互联网话语空间的“霸权”——网络环境中饭 圈文化的特征[J].视听,2021(8):150-152.

[10] 周宣辰.协调、融合、共振:当代青少年“饭圈文化”的反 思与引导[J].新疆社会科学,2020(5):124-132.

[11] 赖丽慧.“饭圈”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 [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1(3):110-113.

[12] 周逵,吴卓然.黑灰产集资与公权力滥用:饭圈乱象问 题治理路径分析[J].现代视听,2021(11):15-19.

[13] 曹刚.“饭圈文化”的道德批判[J].中国文艺评论,2021 (10):12-19.

[14] 姜丹.“饭圈青少年”偶像崇拜的道德危机与正向引导 [J].林区教学,2021(11):5-8.

[15] 弗·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唐小兵,译.西 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6] 段淳议.道德缺位引发的“饭圈文化”畸变与影响[J].黑 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72+79.

[17] 栾轶玫.饭圈失范的表象及纠偏[J].人民论坛,2020(26): 136-139.

[18] 黄楚新.警惕资本裹挟下的“饭圈”文化对青年的影响 [J].人民论坛,2021(25):36-40.

[19] 唐楚艺,张军厚.“饭圈文化”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 [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11):80-82.

[20] 王秀平.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视域下现时代精神生活 物化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16,13(12):5-6.

[21] 张心雨.网络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异化及扬 弃[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08-112.

[22] 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EB/OL].(2018-08-22).http://www.gov.cn/xinwen/2018- 08/22/content_5315723.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23] 粟锋.“饭圈文化”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及其规 制[J].文化与传播,2021(02):44-48.

[24] 胡剑.不良饭圈文化治理机制构建研究[J].当代电视, 2021(10):14-22.

[25] 陈骢.饭圈文化的畸变与归正[J].人民论坛,2020(22): 134-135.

[26] 丁强,牟德刚,孔德民.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意识形态 风险的表象、生成与治理[J].思想教育研究,2021(8): 149-153.

[27] 王鹏.整治饭圈乱象更应遏制资本野蛮生长[J].秦智, 2021(3):10-11.

[2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 况统计报告》[EB/OL].(2021-02-03).http://www.cnnic. 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102/t20210203_71361. htm.

[2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 况统计报告》[EB/OL].(2021-09-15).http://www.cnnic. 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109/t20210915_71543. htm.

[30] 赖联泓.“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 与培育机制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 (10):91-94.

Ideological Risks and Governance Approaches of Anomie in “Fans Group”

LI Wen-zheng

(School of Marxism,Heze University,Heze 2740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echnology,the “fans group culture”,as a network subculture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spiritual life of youth. The fans groups grow wildly,so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anomie behaviors such as irrationality,entertainment,and violence have appeared. The dislocation of ideas under the extreme fanaticism,the coercion of capital under the disordered carnival,and the spiritual alienation under the virtual illusion bring ideological risks.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govern the “fans group culture” from three aspects of cultural normalization,pluralistic co-governance and improvement of literacy,so as to grasp the leadership of network ideology and build a strong socialist culture country.

Key words:“fans group culture”;ideology;risk;governance

責任编辑:张 瑜

① 打榜是指粉丝利用自己的账号为偶像投票,保持榜单名次靠前的现象。

② 应援是指粉丝为偶像加油打气、接应援助。但近年来应援已逐渐演变成送礼式应援、攀比式应援甚至暴力应援等畸形应援。

③ 控评是指操控评论,即粉丝人为控制偶像相关新闻下的评论走向。

④ 隐喻是一种以两物之间的相似性来作间接暗示的比喻的修辞法。

收稿日期:2022-02-1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媒体时代意识形态风险的生成机理及治理路径研究”(21BKS117)

作者简介:李文政,菏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猜你喜欢
饭圈意识形态治理
古代也有“饭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整治“饭圈”乱象
在“饭圈”一路“打怪升级”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