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富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高速发展,对于人才需求也是逐渐地扩大,同时也对于人才的标准和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因此中职院校的教育重点不再是传授给学生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而是要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让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实践型人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针对此,本文首先对“理实一体化”的含义进行阐述,之后就“理实一体化”的作用进行说明,最后,就中职院校农学专业实施“理实一体化”的路径进行分析,希望为广大教师朋友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中职;农学专业;创新
为了提升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以便于将他们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职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理实一体化”可以很好地将理论和专业实践相互结合起来,高效地提升中职院校的教学效率,提升农学专业教学水平。农学专业课程具备很强的理论和季节特征,需要对农作物生产和病虫害等掌握一套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了改变现状,非常有必要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指导农学专业的课程。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意义
(一)内涵分析
“理实一体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具体落实到中职农学专业而言,指的是专业教师依照国家人才战略、专业育人目标等方面的要求,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加以优化整合,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本质目标,在理论授课中渗入实践环节,在实践教学中渗透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的运用能够有效消减理实脱节的教育问题,对于提高农学专业教学实践性、互动性与有效性,促进学生潜能发挥、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等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意义阐述
1.挖掘潜能,助力学生发展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不但要重视专业理论的讲述,而且也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观、价值观,从而让学生能够成为综合型、复合型以及创新型的人才。所以,该模式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悟到农学专业知识点的内涵精髓,从而实现学习过程中由理解到掌握再到能力提升的转变,这不管是对于他们潜能的激发,还是对于他们未来的就业与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2.顺应发展,提升育人实效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全球粮食短缺危机次数与日俱增,农学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数量和质量也在逐步增加。同时,我们都知道,当前农学行业的项目众多,包括有育种学、种子学、农业推广学、田间实验设计、作为栽培与耕作学等等,所以一个合格的农学人才需要同时具备丰富的农学理论储备和良好的农学技能。中职农学专业作为社会农学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也被赋予新的育人要求。在此背景下,将“理实一体化”模式渗透到中职农学专业教育中来能够实现市场需求、行业需求与专业育人目标的衔接,对于提高专业育人效果将大有裨益。
3.优化教学,促进专业改革
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中,农学专业理论课教学以及实践课教学大多都是分开进行的,二者互不干涉并自成体系。理论和实践教师会依据各自的教学目标来落实教学计划,这显然是不利于专业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所以,针对现实教学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教改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将“理实一体化”模式渗透到中职农学专业中来,符合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能够为农学专业教学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是促进农学专业现代化改革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中职农学专业“理实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教学创新路径分析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的内容设计
对于中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来说,农学专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其授课内容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教学方式只停留在图片或者视频等教材上面,没有新鲜的农学样本做参考,又不能及时的参加农学实践和相关活动,那么农学专业的授课效率将會变得极为低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依据本地的农业情况和相关的实际情况,对农学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删减或者增加,优先学习其他内容。首先,我方要经过全面调查和调研,了解本地区的农业单位或者相关农学专业单位对于农学专业技术人员的具体工作要求,然后,根据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和整理,明确农学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任务,将不适合的培养方案进行删减,制定出适合教学的具体计划,提升农学专业教学的实际效果。
例如:在进行“识别和防治稻瘟病”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教学模式进行转换,更改成任务驱动模式,以便于提升学生构建稻瘟病的识别与防治的学习模式。将相关任务布置,如下;任务一,识别水稻害虫的具体外部形状,识别昆虫。任务二,判断稻瘟病生成的主要原因,对相关症状进行及时诊断。任务三,对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在下发的任务中,存在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相互结合,采用这种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运用这种模式是最符合中职农学专业学生的逻辑框架和思维逻辑的,符合知识网络结构,并且给学生的农学知识建立思考过程。
其次,可以多方面地帮助农学专业学生,让他们深化专业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一方面,对农学专业教师来说,提升了他们的农学专业理论水平,帮助院校打造出一支“高精尖”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教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让他们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极大地提升实践能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二)打造“理实一体化”师资队伍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中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随之扩大,大量的学生进入中职院校接受教育,给中职院校带来繁荣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一定的挑战。随着学生数量的与日俱增,教师的工作逐渐地变得艰难,因为中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数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学生需求。但是随着中职院校扩大教师的招聘,会导致出现教师整体水平下降的现象。很多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经历缺乏,他们可能是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经过院校的招聘,直接担任专业教师的角色。这样导致专业教师的基础理论相对较强,但是他们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在中职院校中,教师担任重要的育人作用,必然要加强教师的师资建设,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院校可以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学习,通过提升学历,来提升整体的专业水平;院校完善和制定相关的教师培训体系和制度,定期安排教师参加相关的教研活动,或者进行相关专业培训;也可以让优秀的专业教师进行分享,将其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分享给教师们,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也可以邀请校外的农学专业人才或者农学名师举办相关讲座,提升专业教师整体水平。
(三)构建“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
“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对于农学专业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经过调查发现,很多中职农学专业学生被相关企业拒绝录用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学生们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能力薄弱,相应的工作经验比较匮乏,致使无法满足相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中职院校必须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构建农学专业“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完善和建设相关的基础农学专业教学设施,帮助专业学生搭建一个实训平台,帮助他们提升实践能力,为他们将农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将院校历年来农学学生获得的荣誉或者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所获得的荣誉进行展示,提升他们的学习欲望,帮助他们营造一个“理实一体化”的学习氛围。
(四)加强校企合作力度
农学专业教师应该与相关企业单位及积极沟通,让相关企业和单位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合作,互利共赢。通过和相关单位进行校企合作,可以给专业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实习条件和环境,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能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了解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环境。对于相关企业来说,让学生到单位中实习一段时间,若学生对于单位的条件比较满意,可以留在单位,进行直接上崗,无形中帮助企业解决人才招聘问题,同时,节约培训时间和成本,达到院校和企业共赢的目的。
(五)引入一体化考核
在中职农学专业教学中,考核作为重要的一环,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然而,以往的农学专业教学考核大多都是以知识点的书面考核或者结果为定向的,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念,使他们在专业学习中出现死记硬背来应对考试考核的情况。对此,教师不妨将一体化考核引入到教学中来,一方面围绕农学专业教学特点,以校企合作为契机,与企业人员结合岗位实践要求优化考核标准,如可将工作态度、创新能力等引入到考核标准体系,以素质化的考核标准来助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可将以赛代考、以证代考等专业考核机制引入到教学当中,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他们“理实”能力、就业能力的提升注入动力。
三、结语
在大力推动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今天,“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完全符合中职院校对于发展的需要,中职院校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具备职业能力的、核心素养较强的专业学生,这就需要院校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打造一体化师资队伍、构建一体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以及引入一体化考核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帮助中职院校农学专业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农学专业学生在日后的发展和学习中奠基。
参考文献:
[1]仉学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专业课中的实施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52):345-346.
[2]梁新宁:中职汽修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7(35):193.
[3]张新祝:“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农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J].考试周刊,2017(36):33.
[4]王庆:中职汽修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探索[J].人生十六七,2016(3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