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思远
全面步入小康生活的关键在于农村经济的提升,而农村公路是农民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枢纽。农村公路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把“四好农村路”作为群众工程,办好实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强烈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然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和运输能力建设要求相比,农村公路的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道路网通达深度不够、技术水平偏低、缺乏安全的保护措施、桥梁防护装备、管理模式存在明显漏洞、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低等。
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最主要交通方式,农村公路建设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是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对于交通强国建设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我国农村地形复杂多样,因此,“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应该坚持统筹融合、因地制宜,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
在“十五”时期(2001—2005年),农村公路建设已成为交通发展的一大亮点,主要表现在农村公路的建设投资大、里程多、质量提高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符合民意,造福人民。“十五”期间,是我国农村公路发展最快的阶段,5年时间投入资金总额4 178亿元,是“九五”期间的3倍,并且新改建沥青路超过30万公里,沥青路总里程为63万公里,其中,全国乡镇通公路率为99.8%,建制村通公路率为94.5%。
在“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交通运输部组织实施了“五年千亿元”工程,也是史上最大规模的发展阶段。据统计,2006—2009年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总投资为7 528亿元,其中,新改建农村公路156万公里,包括总计14.5万条建制村沥青道路,范围涵盖2 200多个乡镇、近10万个建制村。全国乡村已经覆盖34万辆客运车,超过14万个客运站,以及近8万条客运线路,平均每天发车达100万辆。全国范围内客运班车通达乡镇3.5万个,涵盖55.3万建制村,通往乡镇和建制村的客运班车分别有98%和87.8%的通班车率。到2010年,全社会在5年内投入金额为9 500亿元,中央政府投资农村公路建设1 97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30%。5年来,全国对于农村公路的建设发展极其重视,总共新增农村公路近53万公里,有186.8万公里进行重建和改扩,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数已经达到345万公里。
“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中央财政部对农村公路建设共投入3 264.6亿元,其中交通运输部安排车购税资金3 170亿元,补贴农村客运高于100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带动社会总投资约1.3万亿元,新增5 000个建制村通达农村公路,900个乡镇和8万个建制村通硬化道路,基于此,乡镇、建制村的客运班车通车率达到99%和93.2%。另外,2010年农村公路技术状况为63.51,2014年已上升为70.9,优良路率也由57.8%上升到59.7%。综合来说,“十二五”以来,农村公路快速发展、道路网络的显著完善,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基本保障,小康社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工程全面竣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十三五”(2016—2020年)时期的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9月全国重新修建和扩建的农村公路已达138.8万公里,全国农村公路的总里程数为420万公里,其中包括乡镇246个、建制村3.3万个,1 121个乡镇和3.35万个建制村通客车。乡镇与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基本实现,覆盖了所有农村区域,连接了城市和乡村的农村道路网络也已经基本完成。以县城作为中心,乡镇作为节点,村组作为网点的农村道路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实现了农村人口“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
农村公路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对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农村生产方式的改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改变农民的传统思维模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农村文明建设氛围,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此加快乡村振兴。
“四好农村路”建设,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交通成本,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特色农副产品的市场化进程,减少绿色果蔬在外观和质量上受灰尘、运输时间过长、道路坑洼颠簸等因素影响,导致新鲜水果蔬菜和农副产品损害和恶化;另一方面,通过改善乡村产业,促进特色农业和农业副产品产业发展,为传统农业带来更多更高的价值,以多种形式和大规模生产转变为现代农业,增加特色产业的开发收入。此外,加强农村道路建设,还可以减轻农村封闭现象,改善城乡交流,更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扩大内需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3.4%,可以说农村人口是最大的消费者群体,因此扩大农村需求成为最关键的核心步骤。不仅如此,农村道路交通便利可以促进城乡交易,开放农村市场,提高农民消费能力,促进农民消费,从而扩大国内需求,有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自农村道路加快建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乐于使用农业机械,增加了对农业机械的需求,从而推进了农业机械的生产,也间接推进了物流产业和运输产业的发展。
农村公路建设可以有效带动村庄及村容村貌的统一规划,带动特色村镇、文化名村等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注重加强公路周边区域的环境整治,并同步开展公路沿线绿化建设、沿线村镇美化建设,从而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美化村容村貌。因此,通过建设“四好农村路”,可以有效带动农村其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整体改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同时带动农村垃圾、生活污水、村庄环境的综合整治,进而美化、净化农村环境。
(1)强化政府行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建设“四好农村路”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首站试点工作,科学合理规划,树立“乡村振兴,交通先行”的理念,将交通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和扶贫、美丽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的各个领域,精心设计每一张图纸,构建和管理好每一盘棋。应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农村公路建设的人力保障,通过向上争取、财政配套、部门支持、社会募集等相结合的方式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强化资金保障。
(2)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公路建设要与环境、节能相互协调发展,路网规划应充分考虑地形、合理选择路线,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土地占有和破坏;公路网规划应以改扩建项目为主,辅助以新建道路工程,降低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要结合村落、经济、产业、人口的分布,优化农村公路网,为交通量少、建设条件困难、环境恶劣地区,根据地势选择适当的技术标准和路面形式。农村公路网规划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规划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城镇体系结构和产业结构相适应,运用先进的技术和发展理念,合理规划道路网布局,以此指导合理的城镇化布局和产业布局的形成。
(1)实施分级管理。县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推行“路长制”,乡镇政府负责人负责村管辖和农村道路总路长,村委会主任负责当地道路路长。根据乡村道路的实际建设情况,完善道路管理体系和保健站,实行“乡、村”两集养护体制,负责监督管理农村道路管理和保护行为。每个村庄负责检查、养护和道路巡查,健全全村道路管理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评价指标体系,全村道路养护和奖惩制度,对全村各道路管理监督人员进行季度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总评,并根据工作结果进行奖惩。
(2)激发群众养路护路的兴趣。通过在道路边缘建设大字标语、微信、公众号、广告宣传、电子展示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农村公路管理的重要意义。同时,将农村道路管理纳入村民规章制度中,不断强化公众的道路保护意识,营造“我家门前路,我爱我养护”的良好氛围。
(1)建立和完善养护政策。加快农村公路维护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路况勘测检查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科学制定和实施养护计划,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积极建立政府和市场相互合作的专业化、机械化公路养护运行模式。乡镇政府应将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收取农村公路修缮费用,保证农村公路修缮的正常运行,实行“路长制”,分包养护,签署养护证书,明确护理工作内容、质量要求和标准。
(2)激发市场活力。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路养护,促进农村公路市场化。建立道路专业监护机制,鼓励参与农村道路养护工作,建立标准化、专业化的标准化结构,不断提升农村道路养护质量。
(1)完善客运运营网络建设。基于“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的总体思路,建立农村客运交通线条件联合审核机制,加快建立农村客运政府采购服务体系,根据土地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加快建立农村运输政府采购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客运结构调整和资源匹配,强化农村网络化管理,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随着农村公交线网的扩大,许多村民“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的梦想基本实现,解决了群众们“出行难”的问题,为公众出行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服务效率。
(2)完善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根据农村地形特点、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特色,加快“互联网+农村物流”和“互联网+电商”行动,推进农村物流与电商合作,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降低物流成本。要积极推进农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利用交通、邮政、快递、农业、商业等资源,弥补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提高农村物流网络的覆盖率。大力推进“交通+产业”发展模式,凭借农村公路网络的改善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修好一条公路,发展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群众”。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促进“好农村道路”的高质量发展,迎接新时期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是扶贫发展、乡村振兴和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对我国交通优质发展,建设强大的交通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公路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并通过大规模的建设和发展,提高了农村公路的覆盖范围、通达深度、服务能力,改善了农村交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