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振全
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施以来,福建省铁路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已形成以合福、沿海、向莆、赣龙厦、南三龙等铁路为主通道,以福州市和厦门市为双核北上、南下、西出高速铁路出省通道和省内城际铁路环线的路网格局,带动了福建省铁路客货运发展,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仍存在路网标准总体偏低、路网布局尚待优化、融合发展不够、港口后方通道不畅等问题。为推动福建省铁路高质量发展,结合全国铁路发展态势和福建省实际情况提出“提标准、补空白、促融合、畅后方”的发展思路,从构建高铁通道、完善城际铁路网、促进多网融合、优化普速铁路和海铁联运集疏运系统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自2004年国家批准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铁路建设,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铁路建设,我国铁路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路网规模快速扩张,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快速提升,运能紧张状况基本缓解,瓶颈制约基本消除,铁路发展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截至202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约15万公里,其中高铁约4万公里;全国铁路网20万以上人口城市基本实现全覆盖,高铁网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90%左右;全国大部分省会城市至北京实现8小时通达,相邻大中城市实现1~4小时通达。
建设交通强国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是新时代铁路发展的根本遵循。新时代铁路将在支撑引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当好先行。结合我国铁路发展现状和建设交通强国要求,分析我国铁路未来发展态势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当前,我国铁路客运、货运总体供给能力基本适应,新时代铁路客运将由“走得了”向“走得好”、铁路货运将由“运得出”向“运得畅”深度转型升级。未来铁路建设将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序推进高速铁路“八纵八横”主通道的缺失段建设,提升沿江、沿海高铁主通道的整体技术标准,逐步实施能力紧张通道的强化分流。如京沪高铁徐蚌段、京广高铁长沙至衡阳段等。
(2)强化铁路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支撑,提高城市群高铁覆盖率和城市便捷连通水平;推进高铁区域连接线及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助力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
(3)推进普速干线卡脖子路段及关键段落建设,加快巩固脱贫攻坚、国土开发性铁路建设。
(4)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港口、口岸铁路建设及多式联运;促进点线能力协调和综合交通融合发展等。
2013—2019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万亿元,连续6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8 000亿元以上,2020—2021年基本保持在7 500亿元左右,铁路建设投资规模高位运行。随着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铁集团债务也在不断攀升,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总负债为5.76万亿元,负债率约66%。虽然总体处于可控水平,但相对偏高。近年来,国铁集团强调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坚持以提质增效为主线,巩固和扩大客货运增长态势,全面提升国铁资本经营质量和效益。同时,国铁集团拟通过优化和完善现行铁路建设标准体系,以有效降低建设成本。质量效益优先,将是未来国铁集团选择建设项目的重要考量。
未来交通技术装备呈现智能化、绿色化、高速化、重载化等发展趋势,包括600公里/小时高速磁浮系统、时速400公里/小时高速轮轨客运列车系统、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车、3万吨级重载列车、250公里/小时高速轮轨货运列车等技术储备研发,以更好地服务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实现更高技术的领先,扩大技术优势,推进中国铁路标准、技术和装备更好地“走出去”,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自2004年国家批准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来,福建铁路快速发展,实现了市市通高铁,70%左右的县级行政区通铁路。截至2020年底,福建省铁路营业里程3 779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 866公里。在建铁路有福厦高铁、龙龙、兴永泉、建宁至冠豸山等铁路,在建规模约806公里。与周边省份相比,福建省路网总规模居中,但路网密度、人均规模均位居前列。福建铁路网规模与周边省份对比情况见表1所列。
表1 福建铁路网规模与全国及周边省份对比
福建省铁路客运量持续大幅增长,2004—2019年年均增长率达15%,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8.2%),2019年完成铁路旅客发送量1.27亿人次,占全社会的25.8%;2020年铁路旅客发送量为7 539亿人次,受疫情影响下降约40%。同期铁路货运量保持小幅增长,2019年货物发送量4 086万吨,占全社会的3.1%;2020年铁路货物发送量3 750万吨,受新冠疫情影响略有下降。
结合铁路发展形势,对标福建省高质量发展落实全面超越要求,福建省铁路略显不足。
(1)建设标准总体偏低。350公里/小时高速铁路目前仅有合福铁路,与东部和相邻省份相比明显偏少。沿海、厦渝等国家高铁主通道,同时也是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的组成部分,最高运行速度200公里/小时,作为高铁主通道标准明显偏低。与杭州、南昌、广州等相邻省会城市相比缺少350公里/小时高铁直通。
(2)路网布局尚待完善。路网布局不均衡,闽东、闽北、闽西南地区均存在路网空白,部分县未通铁路,部分既有铁路标准过低或车站距离县城过远。
(3)城际铁路建设相对滞后。2015年国家批复福建省海峡西岸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但目前进展相对迟缓。福建省内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城际客流目前仍主要依托公路和国铁干线运输,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际客流需要。与相邻的长三角和粤港澳等城市群地区对比,城际铁路建设相对滞后。
(4)多网融合及综合交通枢纽融合发展不足。《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构筑多层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福建省在完善干线铁路的基础上,需要大力推进城际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建设“轨道上的福建”。与上海虹桥、杭州东站、广州南站等以铁路大型客站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对比,省内主要铁路客站的城市综合交通配套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民航枢纽缺少铁路联通。
(5)港口后方铁路通道不畅。厦门港、泉州港后方通道主要依靠标准低、能力小的鹰厦线,其他港口依靠沿海通道、向莆铁路。沿海铁路、向莆铁路目前只在夜间开行少量货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沿海港口发展。
(1)落实全面超越需要强化铁路的支撑引领作用。2019年福建省经济总量首次超过台湾省,意义深远。落实全面超越,需要强化铁路的支撑引领作用,发挥铁路的绿色骨干优势,强化区际铁路通道、优化区域路网布局,引领福建省全力创建交通强国先行区,支撑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建设。加快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需要依托区位和港口优势,推动海铁联运发展,构建现代化铁路物流体系,促进物流标准化建设、铁路与港口的无缝衔接、信息资源共享等。
(2)深化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发挥铁路综合交通骨干作用。为适应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优化提升以“两极、两带、三轴、六湾区”为主架构的空间开发战略格局,充分发挥福州、厦门龙头带动作用,统筹推进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铁路发挥城际快速沟通服务功能,打造以城际铁路为骨干的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有效连接大中城市与中心城镇,提升协同发展区内外联通水平。同时,坚定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扩大对闽东、闽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老区苏区的覆盖,不断推动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更好服务福建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和引领城乡协调发展。
(3)夯实两岸和平统一基础需要发挥铁路的桥梁纽带作用。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基础设施联通,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省沿海地区通桥,需要提前谋划和研究海峡两岸陆路铁路通道建设,发挥铁路的桥梁纽带作用,夯实两岸和平统一基础。
福建省铁路经历了规模快速增长的十年建设期后,目前基本可以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了由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的现实基础。结合福建省铁路发展基础和未来我国铁路发展态势,建议以“提标准、补空白、促融合、畅后方”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福建省铁路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海峡两岸融合发展。
(1)提标准。以国家高速铁路主通道和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为主,加快350公里/小时高铁建设,进一步便捷福建省与相邻城市群联系,打造以350公里/小时为主的“两纵(沿海、京港台)两横(厦渝、昌厦(福))”高铁主通道骨架网络。
(2)补空白。重点加强闽东、闽北、闽西南等地区铁路建设,优化路网结构,扩大铁路覆盖和服务延伸,实现95%以上县级行政区划覆盖;加快建设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城际铁路。
(3)促融合。推进铁路干线、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加强机场枢纽与铁路衔接联通,推动综合交通枢纽融合发展。
(4)畅后方。重点强化港口后方通道的规划衔接和运输服务,打通运输“前后一公里”,推进海铁联运发展,实现港口与铁路良性互动。
(1)提标准、抓重点,分类稳步推进高速铁路建设。①优先打通沿海350公里/小时高铁通道。目前,350公里/小时标准的杭甬、杭绍台一期等沿海通道相关高铁已运营,杭义温、福厦漳、广汕、深汕、漳汕等高铁已开工或拟开工建设。为尽早发挥沿海350公里/小时高铁通道整体功能,进一步缩短福建海西与长三角、粤港澳的时空距离,宜加快推进温福高铁研究和建设。②尽快畅通昌厦(福)350公里/小时高铁通道。昌厦(福)高铁是京港(台)高铁主通道的重要补充、福银综合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福州、厦门与南昌之间的高铁直通通道,同时对促进对台“四通”、加强福建对外联系等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尽快纳入路网规划,同时适时启动南昌至厦门段建设。③积极开展台海铁路前瞻性技术储备研究。台海铁路通道是对台“四通”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议依据国家相关规划,提前启动经平潭跨海工程关键技术前瞻性研究,为以后项目建设做好技术储备。同时,做好厦门至高雄通道规划预留,未来形成台海铁路双通道格局。④规划预留高铁通道。结合完善区域路网布局、强化高铁网覆盖等要求,谋划赣龙厦、漳梅、金华/丽水至南平、福龙等高铁项目,做好通道规划预留,适时启动前期研究。
届时,福建至周边城市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福州至南昌时间将由现在3小时缩短为2小时以内,至杭州由3.2小时缩短为2小时左右,至上海由4.5小时缩短为3.5小时左右,至广州、深圳由5小时以上缩短为3小时左右。
(2)促融合、强辐射,加快以福州、厦门为核心的城际铁路建设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①加快构建以福州、厦门为核心城际网。统筹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重点启动建设厦漳泉R1线和福莆宁F2、F3线,发挥福州、厦门两大核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可实现福州、厦门机场枢纽与国铁互联互通,契合国家关于促进枢纽机场轨道交通联通要求,对支撑福州、厦门机场区域枢纽地位提升,扩大机场枢纽对外辐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②促进以铁路车站为核心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在加快高铁和城际建设的同时,谋划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加强福州站、福州南站、厦门北站、厦门站、泉州东站、泉州南站等铁路客站综合交通规划衔接和建设,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衔接,实现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的融合发展和站城协同发展。同时,打造各具特色、特点鲜明的铁路车站枢纽,注重铁路车站与旅游交通的衔接规划,实现铁路与旅游的良性互动发展,助推“全福游、有全福”品牌打造。
(3)补空白、提能力,优化普速铁路网。①加快温武吉铁路建设。该项目已纳入现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其建设对补充沪昆铁路通道、填补闽东北路网空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建议尽快明确技术标准,尽快实施建设,助力沿线地方社会经济发展。②完善区域普速铁路网规划。从优化路网布局、通畅省内和出省铁路通道、加密路网覆盖角度考虑,适时开展长汀至永安、建宁至资溪等铁路前期规划研究。
(4)畅后方、优结构,尽快完善港口后方集疏运铁路。①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运输结构调整,加快福州港后铁路通道、厦门枢纽至兴泉铁路连接线建设,打通福州港、厦门港后方集疏运直接通道,加强港口与区域路网的沟通与衔接,推动“公转铁”,加快海铁联运发展。②推进白马港铁路复工建设,完善宁德千亿不锈钢产业基地交通配套,助力临港产业发展。③加快港尾铁路建设,为漳州港打造东南沿海最大的木材、粮食等集散地提供支撑。同时,优化港口场站与港口布局的衔接,解决好港口运输与铁路衔接“前后一公里”。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施以来,福建省铁路发展步入快车道,路网规模和路网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基本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了由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的现实基础。建议福建省以“提标准、补空白、促融合、畅后方”为主攻方向,提出分类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加快以福州和厦门为核心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多网融合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优化普速铁路网、完善港口后方集疏运铁路等重点任务,加快福建省铁路高质量发展,助力新时代新福建发展目标实现,支撑引领海峡两岸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