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方敏 王丹凤 范一帆
浙江省温州市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拥有显著的区位优势、优质的深水岸线和丰富的腹地资源,港口发展条件良好,港口运行能力优势明显。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温州港口发展速度放缓,规模和质量都亟待提高。新时期,交通强国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世界“一流港口”、“双循环”发展格局等多个重大战略叠加,给温州水运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明确温州水运发展方向和路径,不仅对引导温州市自身水运转型提升、推动区域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类似沿海城市新时期水运发展提供借鉴。
在全球经济贸易放缓、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时期,浙江省乃至全国港口发展都放慢了脚步,逐步从规模化扩张进入转型与提升时期,不确定因素增多为港口发展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实现新一轮发展,浙江省作出推进全省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港口集群、统筹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建设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全省水运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宁波舟山港、嘉兴港、温州港、台州港等大部分国有港口资产实现实质性一体化,沿海港口、陆港、内河港的全面整合正在加速推进。2020年,浙江省实现港口吞吐量18.5亿吨,占全国港口吞吐量的12.75%,位居全国第三位,其中,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4.1亿吨,同比增长4.9%,如图1所示。
图1 2013—2020年浙江省主要港口吞吐量
经过多年整合发展,浙江省已基本形成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体,以浙东南沿海温州港、台州港和浙北环杭州湾嘉兴港等为两翼,联动发展义乌陆港和其他内河港口的“一体两翼多联”的港口发展格局。温州港作为“一体两翼多联”格局中的“南翼”重要港口,战略地位突出;宁波舟山港已成为世界级规模大港,2020年港口吞吐量11.72亿吨,连续第12年保持全球第一位,是浙江省核心港口;杭州港、嘉兴港、湖州港也实现了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逐步发展为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成为“一体两翼多联”中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港近年来发展速度放缓,在浙江省港口排名有所下滑,面临嘉兴港、台州港等港口的赶超,发展亟待提速。
鉴于温州港与台州港、宁德港等周边港口在间接腹地、货源上有交叉,台州港、宁德港的快速发展无疑会对温州浙北区域腹地拓展带来挑战。为准确把握温州港在区域水运竞争格局中的地位,明确未来水运发展战略,有必要从港口规模、港口集疏运设施、港口运行能力等维度将温州港与台州港、宁德港进行对比,以分析温州港的相对优势与劣势。“十三五”时期温州港与台州港、宁德港港口发展情况对比见表1所列。
表1 “十三五”时期温州港与台州港、宁德港港口对比
温州港港口通过能力大幅领先周边港口,在浙南闽北地区具备一定竞争优势;温州港码头泊位总数和万吨级泊位数远超台州港和宁德港,但近几年大力整治瓯江沿线小散码头、着力调整货运结构,使中小码头泊位和万吨级泊位建设明显落后。
目前,温州港的乐清湾铁路支线在运输能力和无缝衔接方面均处于弱势;金台铁路头门港铁路支线更好地解决了进港最后一公里衔接问题;宁德港衢宁铁路运输能力高达6 000万吨/年,远超乐清湾铁路支线1 500万吨/年的输送能力。
温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在浙南闽北区域领先,但增速乏力;受海港规模限制,进港船舶吨位相对较小;沿海船舶运力有所下降,在船舶数量、运力及增速方面与台州港和宁德港存在较大差距。
温州港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在新时期把握“一带一路”机遇,充分发挥相对优势,弥补短板,完善战略经营策略,提高自身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温州市在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结构调整、通航能力提升、智慧绿色港航等方面有较大发展,基本形成以乐清湾港区为主、以状元岙港区和大小门岛港区为辅的“一主两辅多点”总体布局,为水运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港区分工不清晰、外贸货源外流、集疏运体系不完善、港产融合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
温州港对主要港区的定位与港口的实际运营存在一定偏差,各个港区的分工也不够明确,港口布局又相对分散,至今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规模化、集约化的核心港区。乐清湾、状元岙、大小门岛等港区水深条件和岸线资源较好,但受土地资源、集疏运条件等限制以及运营策略的影响,未能充分发挥主导方向的作用,对全港发展带动不强。部分港区功能上有重合,未能凸显各港区基于自身禀赋和特色的功能,导致港区的业务发展多有重合,不能形成有效协同。比如,七里、状元岙、乐清湾等港区都规划了集装箱泊位;瓯江、乐清湾和状元岙等港区同时发展散货装卸堆存业务;大小门岛和状元岙港区都在发展石化业务;各港区自成体系,相互影响。
温州机场目前已开通的外贸航线仅限于通往台湾、东南亚、日本、俄罗斯等地,尚无欧美及其他国际航线,相比宁波舟山港存在外贸直航航线少、班次少、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企业在温州港出海意愿较低,导致货源外流现象严重。温州市外贸货源以鞋类、服装及衣着附件、机电产品为主,近5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01%、5.01%和14.66%,对外贸易来往最密切的国家或地区包括欧盟、东南亚、美国、俄罗斯等,运输方式90%以上采用海运。2014—2019年温州地区外贸总值本外口岸比为1∶9左右,出口为1∶12左右,外贸货物九成以上被宁波口岸分流,如图2所示。
图2 2019年温州市分国别进出口贸易额占比
随着综合交通运输改革的深入推进,海河、海铁、海公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融合发展成为重要方向。温州港集疏运体系建设滞后于码头泊位建设,部分疏港公路、疏港铁路仍在规划之中,导致集疏运成本偏高,多式联运发展缓慢,港口规模和服务质量提升受阻。以状元岙港区为例,相对于目前港区迅速增长的吞吐量,后方堆场、仓库、停车场等配套场地都显得拥挤,且疏港通道目前只有一条国道330延伸线,疏港交通极为不便。乐清湾港区条件相对较好,但铁路支线编组站配套的多式联运站场、港区配套的道路货运站场相对于港区巨大的散货通过能力,空间也十分不足,影响了铁水联运效益发挥。
港口作为战略核心资源,对临港产业具有辐射带动作用,临港产业对港口升级、城市繁荣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城市则为促进港口建设、拓展临港产业发展空间提供必要的要素资源。温州港产城联动发展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系统遵循MVC模式设计,系统的文件结构如下:Annotation为声明用于忽略dao层的注解,constants存储一些程序内部使用的固定值便于修改,ctrl、dao、model、service为MVC模式的各个模块,spider内含有用于获取数据的爬虫,utils为一些程序中会用到的工具类的整合。
(1)部分港口后方产业与水运关系不密切。如瓯江口新区已落地企业主要为电气电工、五金、机电等领域,而前方灵昆作业区主要功能为散货运输,运输需求与运输能力联系脱钩。
(2)临港产业发展滞后。如乐清湾现代临港产业园、大小门岛临港产业区招商引资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状元岙邮轮母港后方旅游产业尚未起步,临港产业发展整体还处于较低水平。
(3)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和港口发展扩张存在矛盾。如浙南科技城定位为以科技、生态、生活为主要发展方向,而新城临瓯江段的龙湾、白楼下作业区却发展散杂货运输业务,二者发展逻辑明显相悖,港城协调发展需求亟待满足。
按照“差异定位、协作分工、有序推进”的思路,进一步凸显乐清湾港区“一主”地位,积极推进状元岙、大小门岛等“两辅”港区建设,打造功能完善、重点突出的水运体系。
(1)确立乐清湾港区浙南大宗散货海铁联运枢纽地位。加快推动乐清湾港区港区大型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加快铁路支线的配套设施建设,强化“海铁联运”特色。
(2)确立状元岙港区集装箱枢纽港区和浙南闽北旅游航运中心地位。聚焦集装箱业务,加快推动散货业务向乐清湾港区转移,结合市场需求拓展内外贸航线;利用现有的邮轮母港优势,打造优质旅游产品,以此为依托发展温州市海洋旅游产业。
(3)确立大小门岛港区石化能源基地地位。把握浙江建设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基地的战略机遇,发挥大小门岛港区深水岸线和石化产业资源双重优势,重点发展液体散货运输,打造浙南大型能源化工基地。
温州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其长三角联动海西经济区桥头堡的独特区位优势明显,应立足优势,大力发展外贸集装箱运输,进一步拓展市场,引导本地货源回流。
(1)加密外贸航线班次。依托温州港现有东南亚及对台外贸业务,适度加密台湾、日本、韩国等东亚、东南亚近洋航线班次,扩大东南亚海运外贸市场;协调航运公司、海港集团、海关、口岸开辟中东、拉丁美洲等远洋航线,打造温州市外贸航线品牌。
(2)加强与宁波舟山港的对接。积极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体系,承接宁波舟山港货种和功能转移,开辟宁波、舟山等沿海港口支线和内贸专线,争取将部分服务浙西、赣东的功能转移至温州港。
紧抓国家运输结构调整、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机遇,多向发力港口多式联运,完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加强海河、海铁、公水等物流网络联系,进一步提升温州陆海双向辐射能力。
(1)构建海铁联运枢纽。重点发展煤炭、铁矿石等大宗散货水水中转和海铁联运业务,协调港口运营商、铁路运营商、货主等各参与方,提供“一单式”运输服务,打造乐清湾海铁联运枢纽。
(2)提升海河联运水平。完善瓯江沿海和内河水水中转集疏运体系,推进海河联运直达船舶研发工作,加快推动瓯江口航区调整,打通瓯江集装箱江海联运通道。
加强港口与临港产业的互动发展,推进港口与城市的深度融合,建立“港口、物流、临港产业、城市发展”四位一体联动体系,打造融合发展的高质量港城空间。
(1)深化港口物流服务。发展物流增值业务,拓展港区保税仓储、增值加工、商贸服务、金融服务、航运服务等功能,进一步提升港区综合物流服务水平。
(2)完善临港产业布局。针对不同港区优势特色,大力发展新材料、汽车、海洋渔业、邮轮旅游等临港产业;瞄准浙南知名企业,精准招商,出台具有竞争力的招商优惠政策,吸引带动力强、辐射度广的企业入驻,强化临港产业支撑。
(3)深化港城融合发展。加强港口与城市发展的衔接,构建符合港口发展特点、城市发展需求的临港空间;结合城市生活需求和运输需求,有序推进相关港口搬迁工作;探索开发码头文旅功能,打造文旅码头设施和港口文化展示区,实现港城协同联动发展。
温州市在区位条件、岸线资源、建港条件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近年来港口结构性矛盾、港口土地资源匮乏、港口集疏运体系滞后等问题日益凸显,极大地制约了温州港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未来,温州市需进一步融入浙江省港口一体化进程,积极对接长三角港口群,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通过强化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实现水运高质量提升和突破式发展。